适马发布 65mm F2 镜头,如何评价这一焦段,有哪些使用场景?


我之前已经评价过了。之前有福伦达65/2 apo,一模一样的规格。但是那是颗微距。哪怕是单反时代,这个规格也没怎么见过......更老的我就完全不了解了。貌似电影头有这样的规格,但是主要是给s35的(100mm)。这个规格甚至不如75mm常见,胶片时代,电影头,75mm出镜率都还高不少。

我个人正好60mm用得比较多(最近玩28-60拉到长焦端),和65mm差不多。75mm定用过一段时间。75,85,100,我都挺喜欢的。我稍稍来提一下我都是怎么用的吧。

100和85差的还是比较明显,135到100差的也相当明显。用我的话来说,对于长焦而言,100mm,像是人眼可以直观取景的极限了。到了110mm,乃至135mm,画面所呈现的细节相对于人眼而言已经不是一个框,而是放大到另一个世界了。所以这也是我比较抗拒135mm的原因,从取景而言太过局限,这个焦段交给720来比较保险。在我使用100400和70200的时间里,135mm也算是很少见的使用情况。100mm,对我而言则是仅靠肉眼直接构图的极限了。

而85乃至75,则是更大的框。从使用者的角度而言,75和85用起来几乎没什么不同。半身人像的景深,构图的框架,扫街要注意到的面,其实真的很相似。你不把它们两个直观的放在一起严肃对比,是很难感受到其差异的。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还是在于75mm构图上有更宽容的的一面。可能某些场景,75比85更好抓拍,特别是视频,我感觉还是75mm好用。如果要说的话,85就像是广角中的35mm,小长焦。75则是广角中的40mm,恰在一个上不上,下不下的微长的位置。用法类似,感受微妙。

然而到了65mm,这是一个最不极端的极端。65mm稍微往下就是标准镜头,其实相比75,它才是更像40mm的那颗「微长焦」。主要的焦段其实从43-58都可以被称为标头,标头内部都有著不大不小的差异了。65mm则是58mm的延续,是长焦的敲门砖。

至少使用上来讲,65mm和标头还是有差异的。我并没有用过65mm定(除了老蛙65mm那颗apsc微距),但是从60mm的使用来讲,它真的很像是标头,但是和标头又不一样,还真具备一点长焦的特性。比如说,善于去框比较大的主体,比如说隔著比较远的大型建筑物,巴掌大的产品这些。(前提都是用evf)构图上,和85比真的差距很明显,和75比都感觉到明显的差异。总的来看会比75还要轻松构图(个人认为50mm是构图最为轻松的一个焦段了,也因此恰恰讨厌50mm),但是却没有完全失去其长焦的特性------既局部。

就比如我们把眼睛看到的范围当做是一件房子,总体就是这一整栋房子,特写就是这座房子的某一个窗户或者大门。局部,则是这栋房子的1/4的一部分。

就比如我早期的这张图,用广角24mm拍的。这就是一个主体。

如果我构图取这个房子的一半,那便是局部。也就是小长焦要做的。

而这一间间的房子,就是特写了。

可能我分的不是很细,但是大概就是这个道理。50mm可能也算是我所说的局部,但是在我的心里50mm大概是这样的

50mm像是只保留了总体里面最重要的部分,少了些许点缀。

当然,场景不同,应用的面自然也是不同。我只不过举个例子。

我自己觉得理解我这段话都比较困难......虽然我理解得了但是很多人可能会一脸懵逼。继续总结一下就是:

超广角:10mm-24mm:超出你视野所能主观感受的范围。虽然人眼有120°,但是你能注意到的只有中间这一块。

广角:24mm-40mm:画面的全景,视野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一切之物。只不过差异还是不小,越长抛弃的越多。

标准:43mm-58mm:画面的核心。就好像你用广角拍一栋房子还会保留你看到的天空,但是标准头则是只有房子,没有其它天空之类的杂物了。是整个画面最核心的部分,舍弃了大多数点缀。

长焦:65mm-100mm:画面的局部乃至特写。核心之中的核心,追求于一个比较美的场景最引人注目的那一部分。越长,所聚焦的亮点越集中。

长焦至超长焦:110(135)mm-600mm:画面的特写乃至放大。就好比人肉眼是无法看清一个大房子里面某户人家的内饰,但是这一类长焦乃至超长焦就可以做到这点。

这是抛弃题材的角度,仅从构图来讲打了个比方。最主要的还是风格的取向。毕竟实际情况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行了,比如超广角的边缘有透视变形,长焦也可以在远距离拍摄大场景等。我只是基于人眼打个比方。

65mm就是,对于画面的核心拍摄,可能太窄了一些,恰好达到一个局部的范围。但是这个范围又很大,大到只是抛弃了画面核心部分的极小部分场景,是一个相当微妙的点。是包括了大部分核心画面的「局部」。

就像是你仍然可以感受到核心(建筑)的模样,但是缺少了最外层的轮廓。

但愿我的表述你能够理解,因为当你拍摄经验不那么丰富的情况下要理解我的表达真的很难......(估计看得懂的也不必我非周章来解释)

真要说的话,其实65mm就是为了节省体积而生的,和森养75/1.8一样。但是作为定焦,我觉得没有哪根是浪费的,只是需要的途径有所不同而已。

我大概率会买这颗头。首先是我蛮喜欢拍摄局部画面,大不了裁切一下也不是任何问题。主要是做工和画质都挺不错,买来晚上扫街可能比较好使。


不要被思维定势局限了。

拿到气功匠25、徕卡那个C 40/2之前,我也觉得」这都是什么焦段啊「,用过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还是好用的。

退一步说,拿个变焦头,焦距不在标准数值上的时候,不也是一样用。。。

如果因为焦段没见过就拒绝一颗性价比很高的头,那是自己的损失。

当然前提是性价比真的高。

其他回答下看到有人发65/2的实拍标靶,素质应该不用太担心。就看价格了。

对于索尼用户,对标的是原厂55/1.8,折算下来虚化差不多,可能还小赚。

拍人像的话大概率是不差的。

拍街头就分人了,同样是50,有人嫌长,有人嫌短。嫌短的用这个正好,嫌长的可以用45、40之类。

当然以上讨论都限于索尼用户。

松下用户的话没得选,只能真香了。

差不多就是2470拧到头啊,常用焦段


个人感觉很好啊,退一步50进一步85,明年上市必买。。。本来都在看福伦达的65APO了


这焦段咋了?

不妨看看宾得仨公主头的焦段~


焦段没什么可评论的,难道50后面就必须85?


焦段没问题啊,跟55、70区别不大。

下面跑题:

感觉这镜头主要的争议还是在产品定位上,以往FE卡口上,适马、腾龙都是与原厂错位竞争,但这次一起推出的65 F2 C和35 F2 C,焦段和定价和原厂55 F1.8 ZA、35 F1.8很接近,不是A系镜头,画质应该也不会碾压原厂,而所属的C系应该强调便携性,但这体积重量也没什么惊艳的地方,也就是精致、美观和磁吸镜头盖设计令人眼前一亮,感觉这系列镜头更多是在补足L卡口镜头群,而FE这边反正开放协议,那就顺手做了卖多少算多少。

我更希望适马的C系能放弃金属镜身,把轻便顶到极致。


适合使用iPhone 12 promax特别喜欢这个焦段的入手


这个镜头应该是嫌85焦距远,又感觉50不够远的人用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