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我表達不當吧,我主要是想問為什麼大學要求休夠學分卻連一分都不能超出

——割——

我特麼多修學分你不獎勵就算了,還想多收費,什麼垃圾邏輯?我現在真搞不懂大學這些學分制想怎麼搞了

(黑色為老師,桃色為學習部委員)

選修課甚至也不能選自己真正喜歡的,要逼著你選培養計劃中的門類,樣樣都修,且不精修,有什麼意義嗎?

全面發展是個好意願,但你特麼也遵循一下教育原則,以人為本行不行

算了算了,今天戾氣過重……真是輾轉反側,百思不得其解,求解……


學分其實是計算學生學習份量的一種單位。

一個學分大概等於一個學生在課堂或實驗室從事1時學術工作並且連續一個學期的量,

注意,這不包括課外討論與交流、準備考試以及從事其他與課程有關但與課程教學無直接聯繫的學術工作的量!所以不要看上去很努力,有的專業看上去很忙,其實課沒多少→_→

給你看看正常工科生的日常課程,嗯,別問我,我畢業了。

學分最早是老美提出來的。在美國高校,學生要獲得某個學術性的學位,如學士學位、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必須達到某一個最低限度的學分量。

這個學分量代表著學生所修習的課程量。不同學科專業,學分要求還不一樣-_-||,只有通過這門課的考試,才能獲得相應的學分。所以你剛剛看到的只是某個專業的要求…

只有學分積累到專業要求後才能畢業。如果提前修完所要求課程與學分,還可以提前畢業。學分制是一種更加靈活的彈性學制,為學生在校期間創造了更多的靈活性,包括在一段時間內申請休學、創業,鼓勵學有餘力的同學提前畢業以及輔修、攻讀其他專業和學位。

部分大學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必須修滿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必修課和選修課最低要求學分數,每學期必須如此,如果達不到,會得到成績警告。每學期最低學分一般計算方法為:

每學期最低學分=總學分/2×(標準學制+2)

同時,每學期修讀學分一般不得超過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最高學分,經批准如有超選,超選部分按有關規定加收超選費。每學期最高學分一般計算方法為:

每學期最高學分=總學分/2×(標準學制-1)

不同的學校和不同的專業對學分的要求都是不同的,四年制本科的總學分一般要求拿到140到200之間。具體最好去本校的教務管理系統查詢具體要求,以及在本校的學生手冊上有具體要求。


基本上稍微好點的學校,都在那麼幹,最早的如北大就不說了,還有我吐血推薦的深圳大學也是。


?學分制的好處,能夠增強了教師的競爭意識,有利於提高教學效果,當然不排除作秀…能夠真正的實現「選我所愛,愛我所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於因材施教,額,懶漢又是另一回事…

此外,如果貧困的學生選擇三年修完全部學分,實質上等於減少了接受高等教育的總費用。同樣,有的貧困生可以通過延長畢業期限的辦法,通過適當少修學分、半工半讀的辦法,來分解學費負擔。

在規定的有較大彈性的學籍有效時間內,允許學生有一定的選學課程的自由,只要學完教學計劃規定的必修課和完成必要的實踐性教學活動,並選學部分選修課,修滿教學計劃規定的畢業總學分,思想品德經鑒定符合要求,即可畢業。

有助於緩解集中就業壓力,有利於學生就業。和對於非學分制教學的院校而言,學生可以提前一年或是半年就業,當其他大多數院校的學生還在為寫畢業論文而努力,我們學生就可以在少的競爭壓力下提前就業。

學分制有利於整合教育資源,過去一些學校開設課程重複,即使同一內容,在類似課程中反覆講,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資源浪費,實行學分制後,重複課程學生可以不選。

學分制改革提高了收費的透明度,規範了收費行為。以往學校通常每年只是給學生一個學費的總數,不管學生選多少課,均繳納統一標準的學年學費,提前畢業的學生照樣繳納學費等。學分制改革後,每一個學分"明碼實價",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進行選擇。這樣的"明碼實價"讓學生心裡有了底,在一定程度上也克服了高校的亂收費。


畢竟,如你所知,大學宿管收收垃圾都能買樓了,可想而知這塊蛋糕有多大…


謝邀

關於多修學分收費,應該是這樣理解。

比如一學年100學分,一學年學費5000元。那你這5000元實際上是買了100學分的課,在學校接受教育。或者說就是拿錢去學校買教育、買東西。

公立學校有各種補貼,所以這方面意識比較弱化,可能有些專業畢業學分不同,但學費一樣。

但私立學校(基本沒什麼補貼),這方面就會很明顯,一學分200元(這個數據可能過時,僅舉例說明)。很多專業最終所修總學分不同,每個專業大學修得總學分*200再平攤到四年就是每年所收的學費。(一分不差)


關於選修課,每個大學的能力是有限的。

換個角度想,為什麼要考更好的大學?

除了牌子以外,不就是為了更好的學校平臺,更好的機遇嘛。


說啥呢?交一樣的錢你學的對學校有啥好處??你花了學校更多資源當然要多交錢!大約就是這個邏輯吧


選修課甚至也不能選自己真正喜歡的,要逼著你選培養計劃中的門類,樣樣都修,且不精修,有什麼意義嗎?

我i現在也是這個想法,唉


你去餐館喫飯還知道點幾道菜付幾份錢,怎麼到大學課程就想喫白食了,多出的成本誰來承擔?

大學課程是提供給你的服務,書是為你自己讀的,學分也是你自願修的,對學校除了增加教育投入還有啥好處,憑啥獎勵你?

專業的培養方案肯定是不完美的,它要考慮教學成本和學生的整體發展,但眾口難調,誰都想上自己感興趣的課,何況你交的學費也不夠學校為你量身打造課程啊。

不知道我這樣解釋夠不夠清楚,以上。


獎勵??

題主還停留在幼兒園小學嗎?

大學都是自主學習,沒人會管你,你愛學不學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