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解相對於了解是低清晰度的,低清晰度的東西就像「印象派的畫」一樣是模糊的,模糊的對象會調動人的感知去補足該對象模糊的部分,以這個角度切入木心先生的這句話,意思就很明了了:誤解是低清晰度的,人會想著去了解,就表現為了我們常說的「親近」,但是一旦對這個人或者物體了解的足夠多了,清晰度達到了很高的程度,就會相對的來說發生「逆轉」,也就是表現為「分手」現象;

另外拓展下更深的心理原因:低清晰度的東西容易激發人的想像力,會調動人的好奇心,就是所謂的親近,但是一旦清晰度提高到很高的程度,就會發生所謂的「飽和式逆轉」,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發現一個現象:懂得人往往一字不說,悶聲不語,不懂得人往往嘰嘰喳喳,響個不停;


誤解等同於「不了解+自己想像空間」吧,因為不了解,所有有無限想像和「自以為「的空間;因為了解後的深思熟慮就像打破了自己所有自以為是的「自以為」,面對現實承認無法在一起。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句話背後的情景,就像「有些愛情全憑想像,只能終結於現實」。


如果我的記憶沒有出錯,那麼這句話先生是用來描述他和李夢熊之間的關係。

李夢熊應當是木心所以好友中最懂他的人,他們在那個窮困的年代,混亂的年代,相識為知交,然而性格使然,六十年代木心得到一套英文版的《葉慈全集》,親自設計了包書封面,李夢熊看後大喜,贊木心如此了解葉慈,持書去,中夜來電話,說丟了,木心不信,掛了電話,從此決裂。

李夢熊是狂放的拜倫,是陽剛的嵇康,不為時勢所容,在政治鬥爭中喪命。木心膽小,忍辱負重,以不死殉道,二人的際遇差別如此,令人不甚唏噓。


謝邀

我們總是要求別人太多而了解自己太少。

我所知道的戀人分手的原因太多,安慰過太多失戀的人,大抵都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個gay朋友,他跟我說過一段話。大概有半年多的時間我經常會想起這段話。

他說「當初在一起的時候是覺得挺合適的,尤其是竟然沒想到會一起討論論語啊易經啊馬克思啊方面的交流,有時兩個人因為某一個問題就這樣爭起來也覺得不錯。可是後來發現生活中的摩擦越來越多,等到準備分手發現捨不得的竟然是兩個人在精神上的交流,但是卻忽然發現這並不是原本我對以後男朋友的期望啊。」

這句話對我的影響並不是像原本看起來那樣遇到一個看起來合適但是實際並不合適的人,而是在生活中我們可能太難看到自己了。

我們總是要求對方太多,每次對方達不到我們的期望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對方不愛我們,其實也有可能是我們自己本身了解自己不夠多。

我們並不知道自己要的什麼的,所以在觸犯到底線的時候也不是很清楚自己的底線是不是被觸犯了。只是知道自己覺得辛苦,要求對方可以付出更多,但是並不知道是為什麼覺得辛苦。

……

類似這樣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我們需要愛自己,需要欣賞對方,需要不斷努力在努力過程中獲得快樂,需要協同,當然就需要訂立相處的規則。仔細想想,我們好像總是覺得身邊的那個人沒辦法滿足自己,可能是我們根本不了解自己。

這樣看來訂立的契約內容本身可能並不是十分重要,但是能不能坐下來訂立契約,能不能心平氣和的修改契約,能不能堅定不移的遵守契約,有沒有發現自己的需要提出重新修訂某個契約的勇氣,反而更加重要。

而大多數人在坐下來,要開始談的時候,往往不知道在這份契約上要寫什麼內容。

包括我,也並不是多麼的了解自己啊。感覺自己要做的還有太多,要學的還有太多,當然一定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


王菲有首歌,歌名叫《只愛陌生人》,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我覺得這裡的誤解是一廂情願的誤解,往往我們愛上一個人的時候,那個人便披上了一層幻紗,我們自己主觀意義想像的,而並不是真正的他或她,也就是我們愛的是那個想像中的人。等相處時間長了,事實剖開了那層幻紗,一廂情願的夢終究是要醒的,便會發現越來越不能接受對方,每一個小小的缺點都讓你有一種它破壞了你的夢的憎惡,了解了,夢碎了,也就分手了。或許換句話說也就是所謂的神秘感和朦朧美吧


正所謂"距離產生美"。


大部分人的戀愛,尤其是初戀,往往會因為經驗少而因為片面的印象迷迷糊糊地喜歡上一個人,往往交往到後面,經驗多了看到的印象多了才發現不適合。喜歡於誤解分手於了解


瀉藥。誤解來自自我想像,了解來自客觀現實。以為找到另一個自己而親近,但你是獨一無二的。


鏘鏘三人行 跑題跑不停 有一期聊木心 說道木心談日本文化。說日本對中國文化有誤解,這一誤解誤解的好 誤解出了自己的東西。

可見誤解 不是個貶義的 而是中性的。

還有一篇短文 論美貌,說美貌是一種表情 不帶目的和期許的表情。 但是也會惹來麻煩,因為它本身代表了愛。所以當一個美貌的人不愛你的時候 你依舊愛這個人的美貌的表情。

這在我來看就是一種誤解。

很多美女擁有美麗的面孔和較好是身材。你愛的是這些而已 你對她一無所知 你只知道她是美的。然後認為這就是愛情, 所謂一見鍾情 到底有幾人 長相廝守呢?


如果按照字面的意思來說,是否可以理解為,誤以為那是適合你的人,了解了才知道,是他給了你適合的錯覺,而非是你想要的。


他在小說中還有一句話:

一場夢,不怨也不恨,上了想像力的當。

親近想像中的TA,遠離現實中的TA.


個人觀點:你以為的ta,某些你所看見的片面的獨特方面,讓你想要親近ta,甚至喜歡上ta。(但你只是喜歡那方面的ta,並不是ta~一個完整的ta,所以是誤解)

但當兩人愈加熟知後,了解了ta的更多方面,甚至ta的更多缺點,逐漸蓋過了你所喜歡的優點,於是失望難過,不斷開始有矛盾,分手吧


戀愛前的曖昧我覺得都是「誤解」,你所看到的都是我想讓你看到的,你卻誤以為這就是我。


以誤解而親近的是想像中的對方,而分手是因為了解了真實的對方


好比蒙著面紗的美女吸引你接近,待走近看,她揭開面紗你滿足了好奇卻退開了。


既然有可以親近的本事,那這裡的誤解可就不是單純的錯誤了解的意思了。而這裡的誤解可以參考一下徐志摩眼中的林徽因,我們都聽過那個康橋之上的故事吧,但徐志摩後來對林徽因的所有親近也都那在一句「我不是你幻想出來的那個林徽因」上而草草收尾了這段本來在我們眼裡郎才美貌的一段佳話。因為不了解,所以容易想像,這時的神秘最為致命。這也是網戀的諸多成功因素。一切的一切都在與我對其不夠了解。

了解所以分手,說實話,如果說一個戀人,退一步說,甚至朋友。真正意義上的了解你之後不離開,不拋棄你的就託付給他吧,一個了解你的人在你身邊事機遇和危險並存的。相信你們應該理解。

最後願你們所有的親近不再與誤解,而在於了解。加油,總會有怎麼一個他在某處等待你的到來


距離產生美


因為有了誤解,想要解除它,於是不論好心還是懷疑的你來我往會讓本來陌生兩方互相熟悉,甚至親近,然而生命是出人意料的,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對自己最熟悉最親近的一切處以漠然,無視的態度。


我有個同學 她對象特別特別喜歡她,我同學也特別珍惜這份感情,但是他們兩個經常有意見不同的時候。

在我看來 意見不一樣非常正常,但是這個男孩子就一定要我同學和他的想法相同。他總覺得如果不一樣,那我同學就不是真的喜歡他,然後我就給分析了一下。這個男生在沒有熟悉我同學的時候 他覺得我同學也是用他自己的方法去愛別人的,但細細相處以後,發現我同學不是按照他想得那種方式來愛他的,他就接受不了了,也就是了解了,就不愛了。


從我個人的角度去理解,誤解可以是理解的少或者只是沒接觸過只是自己的一面之詞,這其中可能帶著一些好奇,所以會去親近,而親近過後,發現從理解的少到理解的多,多的這部分是不喜歡的不想要的,從沒接觸過就下判斷到接觸過發現還不如不去接觸,這可能導致分手。

突然想到自己曾經,遇到一個看上去對感情應該是不怎麼上心可以玩玩的人,而慢慢了解發現,人家是對感情很認真的人,而我那時候不是,所以沒有確定關係就不再相處下去,趁早了斷,感覺自己就是個渣渣女了。


不要試圖揣測作家話中的意思,儘管你這樣做,多半也是錯的。我認為應該試著去自己理解,靠自己感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