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根到底,海門並區是服務於長三角一體化的國家戰略的。

近年來,新機場、港口和高鐵紛紛要落地。這是國家大戰略帶給南通的巨大發展機遇。而上述具有極大帶動能力的國家級重大基礎設施基本位於南通市區、通州區和海門境內或者附近。原先的行政構架作為上層建築無法很好的承接並運作好這些重大項目。對於南通來說,怎麼落實和運作這些項目是影響未來十年乃至幾十年發展好壞的關鍵性事件。在這樣的背景下,更需要三地具有更高的統籌性和一盤棋的思維。海門原來縣級市的行政架構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天生不利於南通市的統籌。

在前幾年國家大戰略出臺前,並區對於海門未見得是好事,喪失獨立性,資源過渡向南通集中都是潛在的問題。但在現在的大背景下,通過統籌實現1+1+1&>3的效果。作為海門人,我還是強烈看好這一局面的。


自從出了政策,市區人口少於300萬人,城市就不能修地鐵。

南通就肯定要把海門變成區了。

海門設區就是為了擴充所謂的市區人口數。就是為了能修地鐵,修更多地鐵。

但是通州設區10年了,通州人的身份證上還不給寫通州區,去辦身份證還是給寫通州市。

通州和海門還是和市區不一塊兒玩的。

市區的福利,比如拆遷補償標準,上學等,海門和通州還是享受不到的,還是會和原來一樣。


普通老百姓誰在意啊?無非就是罵兩聲娘,房價TMD又漲了,邊罵邊咪上一口老酒,漲纔是對的嘛,皆大歡喜。買了的賺到,即將下手的看好,買不起的窮13,反正也沒有誰會顧你的感受,顧了也沒什麼卵用。

縣、市、區,縣長、市長、區長,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小跟光,不是消地光,受是調路頭,精赤骨離,楞趟幾精光條蕭,赤腳不裏倒,白相相,愛是蠻開心咯。


蹲一羣海門老鄉和啟東鄰居。


壞處不太懂,但是好處還是比較明顯的。

海門成為南通的區,很明顯是服務於國家的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

海門成區,將更好的對接上海,這是一方面。其次,無論是交通還是經濟政策,將隨著形成區劃的改變,逐漸完善。


南通攤大餅沒有地方了,一方面向外,一方面向內,不然海門馬上也被用光土地。。。


拉不到人,想搞基建,人口是南通以後發展的致命瓶頸。


從之前全省地市並區來看,南通融合通州最差,既沒能力拆解逐一消化,又沒能力實現全面交匯。和南通市區文化語言相對最為一致的通州尚且如此,更何況經濟獨立更高,文化語言更類似蘇南的海門,說到底還是南通市區的底子太差,並沒有強市區的話語權,沒有對縣市形成絕對的優勢,港閘崇川兩區的體量不如通州不如啟海,典型的小馬拉大車。另外江蘇其他兩個小馬拉大車的地市是泰州和宿遷,泰州有能和海陵高港平起平坐的泰興,宿遷有體量還大於市區的沭陽,所以姜堰的情況和通州非常類似


併入南通後,從地理位置看,海門就是一郊區,就怕市區越發展,海門地區的待遇越郊區化。尤其是教育資源,不要搞到最後南通市區的名校錄取人數,一本上線率年年提升,結果分區一看,全是崇川區的。


難道南通不想啟海一起收嘛?啟東難啃啊,啟海一家抱一塊除了上海誰能一塊端走啊。歷史上,上海不想要啟海麼,端不走啊。南通收海門是為了海門嗎?南通官場一言難盡呀,海門人想進難啊。歷史上,張謇哪個產業能進六橋。

撤市,絕對利於百姓,但絕對不利於幹部。

經濟產業上而言,錫山區,通州區都是先例。

海門本身體量比較大,撤市經濟上對海門的影響是有限的,但是對於未來的發展,拋開基建的利好,剩下的還不是得 海門靠海門人。


等於原來的個體戶老闆 加盟了一家公司

好的是 背景和地位上一個臺階 以後公司有大項目可以跟著做

另外一面是 自己失去了自由 很多都要受制於公司的統一調配和規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