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蘇北舒服了,大家都是平原,但是種地這事肯定輪不到我了,政策都趕緊來吧。蘇北本來就不差,更何況還靠海,連雲港本來吞吐量就可以現在有了腹地那有機會要起飛了,鹽城海邊倒是泥沙多,但是活人哪能讓尿憋死啊,海就在你面前那就開發起來吧,如果題目裏通揚泰也換的話那蘇北還擁有一樣長的長江以及靠近上海的區位。皖南那麼多山,本來耕地就不多,蘇南和皖江還都是之前兩省政策給的多的地方。先想想耕地紅線和政策怎麼分吧

1952年,為了更好治理洪澤湖,安徽的盱眙縣和泗洪縣劃歸江蘇,作為交換,蕭縣和碭山縣劃歸安徽。

從此徐州自古為一家的上四縣的豐沛蕭碭,兩屬徐州,兩屬安徽。

徐州「老八縣」分別指豐縣、沛縣、蕭縣、碭山、銅山縣、邳州、睢寧縣及宿遷縣,共九縣一散州,其中,豐縣、沛縣、蕭縣及碭山四縣為上四縣,簡稱為豐沛蕭碭,銅山縣、邳州、睢寧縣及宿遷為下四縣,簡稱銅邳睢宿。

實際上,「豐沛蕭碭,銅邳睢宿」雖然並稱為徐州老八縣,但是邳州、睢寧、宿遷原屬邳州,雍正二年升為邳州直隸州,與徐州直隸州平級,雍正十一年徐州升為府後才併入,徐州原轄本州(升府後置銅山縣)及豐沛蕭碭四縣,豐沛蕭碭纔是自古為一家。

近七十年過去了,豐沛蕭碭和盱眙、泗洪各自發展得怎麼樣了?

1、豐縣,隸屬於江蘇省徐州市,其2017年的GDP為441億元,人均GDP為4.6475萬元

2、沛縣,隸屬於江蘇省徐州市,其2017年的GDP為715億元,人均GDP為6.4022萬元。

3、蕭縣,如今隸屬於安徽省宿州市,其2017年的GDP為270億元,人均GDP低到2.2804萬元,而且蕭縣至今還是國家級貧困縣。

4、碭山縣,如今隸屬於安徽省宿州市,其2017年的GDP為194.2億元,人均GDP低到2.3341萬元。跟蕭縣一樣,碭山縣也是國家級貧困縣。

另從安徽劃入江蘇的兩縣如下:

5、盱眙縣,隸屬於江蘇省淮安市,其2017年的GDP為395.68億元,人均GDP為6.0547萬元。

6、泗洪縣,隸屬於江蘇省宿遷市,其2017年的GDP為446.61億元,人均GDP為5.0052萬元

相鄰而居,本來是一家子,環境人文也一模一樣的豐沛蕭碭,因為治理淮河的需要,分屬江蘇,安徽兩個省,現在人均GDP相差一倍以上。

今天看地圖,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屬於宿州的蕭縣,距離宿州市區80多公里;距離省內接壤的另一個地市淮北30多公里。而距離江蘇的徐州僅20公里多。

本來合肥就號稱霸都,被指責對省內各種吸血,卻又不肯多建設,而南京不怎麼吸血,還各種支援蘇北建設,把蘇北建設的那麼好(雖然還是遠不如蘇南,但一對比安徽就差距出來了),甚至還輻射臨近的安徽各市,被尊稱為徽京。

而不幸淪落到安徽的蕭縣、碭山縣,又不幸的被安排到地級市宿州,而不是條件更好一點的淮北。淮北作為煤礦城市,本身有工礦業基礎。就算不能反哺蕭縣、豐縣,起碼也能少吸點血。

皖南的幾個市,深受霸都荼毒,又多為山地和丘陵,表現的還可以,最窮的安慶也不至於墊底,倒數第六名。蕪湖僅次於霸都,而皖中皖北地區,除了霸都,以及工業城市(馬鋼所在地)兼徽京的後花園馬鞍山,交通樞紐以及工業城市蚌埠,以及工礦業城市淮北,普遍都不如安慶之外的皖南。

這樣的皖南,真的加入江蘇,對於皖南幾市來說,肯定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蘇北會更好,皖南蘇南會退步。

蘇北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平原沿江沿海,會有一個自己的港口,不需要承擔大量的耕地面積,會早早的建起高鐵,會有自己的核心城市,南通會建過江大橋對接上海。蘇北會比現在更好。

皖南是安徽重點發展對象,獲得了除合肥以外的最好政策,當和蘇南合併後,這一優勢就會失去,本來就是大山多,還要承擔耕地,這樣幾乎沒有發展的餘地。皖南能夠發展應該感謝皖北人民的付出。

而蘇南會因為皖南承擔耕地較少,自己就需要付出更多,可開發利用土地減少,經濟會受阻,蘇錫常估計也就現在的嘉興湖州,生活水平不錯,但發展不成大城市。


皖南幾個市加起來gdp都沒有一個南通高,南通現在超過大連的中國城市20強,連續5年中國本科錄取率第一,接近95%,是江蘇新出海口,上海新機場,坐公交車都能去上海了,還會無聊到和皖南比優勢。


(本來是針對某回答的評論,但我想題主心裡肯定是更想知道若是當年皖南和蘇南一起會是怎麼樣,姑且放上來)

其他回答中反映出來, 相對於皖南,似乎蘇北有良好的省內幫扶優勢。但,

有一點,江蘇現今的對口幫扶、財政轉移政策確實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是一定程度上的促進,不是決定)蘇北的基礎設施、經濟數據乃至人民生活便捷度相對於隔壁的好看,但這些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為有一個好爸爸的緣故,而也是拿真金白銀乃至命運換來的微薄的反哺。對口幫扶、財政轉移全國都在搞,國家在前期乃至現在大量犧牲農業利益促進工業發展,也到了先富帶動後富、工業反哺農業的時候了。

和廣大中西部地區在全國的地位一樣,廣大蘇北地區一直充當著江蘇範圍內這種「使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犧牲者。眾所周知,國家需要保證糧食安全,而作為平原面積佔比例最大的省,江蘇一直承擔著巨大的耕地紅線指標並常年提供全國前五的產糧量。蘇南要發展,耕地紅線誰來背,當然是蘇北,蘇南要發展,資源哪裡來,當然是蘇北,「徐州你好好挖煤、種地供應南京、蘇南,發展什麼經濟!」便是代表性語錄。正是因為蘇北的背負才使得蘇南發展無後顧之憂,就像因為有中西部的背負纔有沿海心無旁騖的發展一樣。所以說,蘇北不是因為在江蘇就可以,也是拿自身資源換取的。

皖南作為安徽的較發達地區,已經一定程度上享有了安徽省內的發展紅利,若是當年和蘇南一道也未必比現在強多少,區別於現在的優先,皖南要先貢獻,貢獻資源,貢獻耕地指標(很遺憾,皖南的耕地指標可能難當大任),貢獻發展機遇。

所以,即便當時和蘇南搭夥,皖南未必比現在強多少。

那再順便說說蘇北吧,也就是江北八市好了,若是當時蘇皖江淮、淮北地區為一省,蘇北應該比現在要好一點吧。若是省會放在蘇北地區,比如揚州,那無需多言。若是省會放在合肥,也會像現在這樣重點發展合肥周邊城市羣的,耕地紅線總得有人背,但起碼蘇北的鐵路交通會好很多,另外連雲港等海港城市會得到較大發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