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顧誠的南明史,真的是越看到後面越氣啊,一個個都是什麼飛禽走獸,比上位者趙九妹西太后的手段都差太多了,一個個賣國都賣得不如秦跪和補鍋匠。


看看其他能讓你笑的「南明史」平衡一下不就行了?

什麼?你說這樣一段悲天憫人的故事哪裡有笑點?換個視角就有啦。

比如,1645年,隆武帝即位的時候,曾經派了一個叫閔邦基的使者,去琉球國傳詔,宣佈自己登基的消息。

但大家都知道,明朝使臣到哪,除非是那種百年一遇的聖人,否則都沒有空手回去的。即便你自己不拿錢,使團裏的其他人呢,這你可管不了。

琉球就在這犯難了,自隆慶開關之後,從月港出洋的福建商人搶走了大多數的海上生意,曾經的「萬國津樑」琉球本已經日暮西山。加之又因1609年薩摩入侵,「七珍萬寶」盡失無遺。沒錢了,該怎麼迎接大明的使者呢?

《歷代寶案》中,隆武元年,關於遣閔邦基往琉球頒詔的文書。小朝廷此時亦宣稱「四夷皆我赤子」。

或許在今人的眼中,退保福州的隆武皇帝危機四伏,可琉球和明朝的貿易本就是以福建為中心。南明對於它來說,依舊是不可估量的大國,不能得罪。

那這事後來怎麼解決的呢,琉球史書《中山世譜》給了我們答案:

「閔指揮偶臨本國。時無備接待之資,無奈之何,寄書薩州,押當宮古、八重山,而借得銀九千兩。要期六年,以為償還。然不能如期而還,故遣使以為請寬。」

妙哉!妙哉!琉球直接將宮古島和八重山島抵押給了薩摩藩,換來了9000兩銀子,把事情給辦了。

宮古島

八重山

那隆武帝咋想到派人去聯繫琉球的呢?

很簡單,他剛登基,就有金應元和毛大用兩個不同的琉球使團到達福州。偏安一隅居然還能享受到「萬國來朝」的榮光,換誰都心花怒放。隆武這才急忙遣使琉球開讀詔書。

隆武帝沒想到的是,為了迎接自己的使者,琉球人竟然把兩座南島都給賣了。

金應元使團我們先按下不表,來說說毛大用。他是1645年春天從琉球出發,之後到達福建的。來南明的目的很簡單,作為附屬國國王的代表,給大明的大行皇帝(崇禎)進香。

琉球是怎麼知道崇禎的死訊?因為南京的弘光皇帝即位後,就派了福州左衛指揮花熜為使者,前往琉球告知先帝死訊和新帝立於江南的消息。不過,弘光倒臺的實在太快了。毛大用他們帶去的香燭本來是要獻給弘光祭崇禎的,沒想到上岸的時候,南京早就被清軍攻下了。

可任務不能不完成啊,於是毛大用採用就近原則,和在福州登基的唐王(隆武帝)搭上了。這纔有了後來閔邦基出使的事。

福京禮部有關宴請招待琉球毛大用一行的報告書

問題又來了,弘光幹嘛要遣使琉球,開讀國情詔書呢?

這裡就要說起金應元。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下旬前後,金應元使團渡海到達福州。他們的任務有三,一是這年正好碰上貢期,前來大明進貢。二呢,是由於琉球前任國王尚豐死後,世子尚賢沒得到明朝冊封就不算正式即位,金應元特來請封。三呢,因為琉球一向對明朝的白絲需求不小,但崇禎十一年的時候,下令禁止了琉球在福建貿易白絲。所以琉球屢屢遣使請求解禁。

三個要求原本都該是對崇禎提的,可崇禎皇帝這時候早就弔死煤山了。幸好沒過幾天,金應元就聽說了弘光帝在南京登基的消息。於是他果斷入朝覲見。估計也是因為剛上位就有異國使者來朝欣喜萬分,弘光不僅御筆批示允許琉球互市白絲,還大方的同意遣使冊封尚賢為王。

琉球世子尚賢稱本國「地瘠土荒,別無出產。向賴中華絲縷,以資男女紡織,以易衣食」。而弘光感於琉球來朝的忠心,同意開放白絲貿易。南京禮部也特別發文給福建要求辦理此事。

只不過,這邊南京剛把冊封使的人選定好,那邊清軍就殺來了。弘光帝棄城逃跑被擒,而金應元也流亡入閩,到福州拜見了新即位的隆武帝。當然,金應元也巧妙的轉達了這個弘光完蛋之前,已經答應我們琉球購買白絲解禁的奏請了。

您既然尊弘光為聖安皇帝,那他的政策,在您這也得算數吧?

「算數算數,當然算數。」

可人算不如天算,金應元也沒料到,隆武帝跟弘光帝都是短命鬼,一年多亡國的貨色。

在經歷了一次海難的失敗之後,1649年,琉球貢使蔡祚隆帶著貢品再次來到福建時,福州已經在清軍控制下了。大清是什麼樣的朝廷,琉球人一無所知。可大老遠冒著死亡威脅渡海來一趟也不容易,不能一事無成的回去啊。

而事情倒也湊巧,蔡祚隆打聽到,福建沙埕及定海一帶還有個自稱大明監國的魯王朱以海!

別無選擇,蔡祚隆帶著使團跑去了魯王那進貢。正是因此,《歷代寶案》裏收錄了一份魯王的「行在禮部」發給琉球使者的回諮。

這份諮文的作者應該是吳鍾鑾。據此可知,蔡祚隆一行抵達之後,便是由建國公鄭採負責了貢物的收納工作。同時,這也是琉球最後一次和南明取得聯絡。

清軍攻下福州後,俘虜了城中部分還沒有歸國的琉球使者,並將他們送到北京接受安撫。就是在魯王這道諮文發出的四個月後,清朝命琉球人回國招撫國王來朝。失去了福建沿海,琉球便從此投靠大清,和南明斷絕了往來。

既然如此,我們來說說最後一個問題,為什麼崇禎十一年的時候,明朝要突然下令禁止琉球人購買白絲呢?

答案其實也在《歷代寶案》中。原來崇禎九年前發生了福建當地絲商人詐騙琉球國使者4998兩白銀,空賒湖絲4594斤,遷延不交的案件。受了冤屈的琉球人無奈只能向「福州府青天爺爺」上訴,你來我往搞得一團亂麻。

為了根治此類現象,乾脆明朝就禁止琉球人再買白絲了。

琉球人開出的詐騙奸商名單及拖欠貨物(局部),共涉及31人

琉球和南明之間發生的一系列聯絡,其實根源很大程度上都是起源於崇禎年間的白絲禁貿。換言之,某種程度上,多虧了這31個奸商,他們間接給後世留下了南明外交的一份珍貴資料。

看到這裡,你還生氣嗎?我反正不氣。

不但不氣,還想說句,「下次一定!」


跟你不一樣,我最喜歡南明史。

什麼忠臣良將才子佳人,歷史不是你想像中的那樣。歷史上的盛世滿打滿算才幾年?還專門挑出來寫進教科書裏。各個紅臉白臉涇渭分明,宛如戲臺上的人物。南明史裏的人才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因為無法粉飾,才更像歷史。

明末的民軍,先是打明軍,後又打清軍。打到最後發現對手都是同一撥人,只不過民軍換上明軍服裝,原明軍換上清軍服裝。驚不驚喜?意不意外?歷史就是這麼戲劇性,這就是宿命,一生之敵。(某些日本中二小說劇情)

明末的明軍,有像吳三桂那樣無處容身的。在崇禎底下打工日子不好過,幾個同僚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等相繼敗亡。好不容易苟到最後,系統給你一道功名十字路式的選擇。然而選了又能怎樣,隨著支持你的滿洲親貴死亡後,新皇帝跟你不是一條心,還不是過不下去只能反?誰讓你是降將呢。一條註定的死路。(小說裏的龍傲天畢竟是少數人,大多數人都是被時代潮流裹挾,無力反抗的普通人)

還有像李成棟、姜襄那樣不斷反覆無常來回左右橫跳的。像極了現在跳槽員工。明朝混不下去了就跳槽清朝,跳完為了迎合新主子的歡心更賣力的工作/打老百姓,然後發現清朝給的待遇太低,又反跳明朝。(職場上這種人多不勝數)

還有像奇葩左良玉還有江北四鎮互相拆臺的。靠著投機起家,然後互相吞併地盤,五代十國什麼的演過一次了。其中有兩個人劇本清奇——高傑(這人簡直就是「我是傳奇」),黃得功(絕望的抵抗)。

再看文官,奇葩更多。各種各懷鬼胎。投降的投降,擁立的擁立,還有投降後嫌待遇不好想反正的(水太涼同學),有擁立藩王后立馬跟同行開乾的。有暗愚者比如史可法的,有開明者比如翟式耜的(還能用葡萄牙火槍隊)。有看似奸臣但是寧死不降的(馬士英何騰蛟)。每個人臉上都不是非黑即白。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

山賊、海賊也大行其道,陸地上抵抗到最後的是夔東十三家,海上則是鄭氏,都不是什麼明軍主力。

從官到民,南明表現了一段別樣的歷史,你看著聽荒謬,但是代入那個時代的個人來看,是合理的,也許是他的最優選。很多朝代君君臣臣克己復禮,一個個戴著面具活著的人才是不合理的,各種陰謀、荒誕,都掩蓋在史書裏。但是南明就像悲劇一樣把什麼都表現出來,再撕碎給你看。也許這就是歷史本來的顏色。


再看一遍民國史,你又被氣活了。

年輕人氣性太大,容易猝死。


明亡不足惜,所惜者唯天下蒼生耳。

水旱天災戰亂之下人已食人,以雁屎充饑,尤徵三餉。(16高考語文全國二翻譯)

草莽,江湖,讀書之人毀家紓難,廟堂之上皇親國戚人人哭窮。兵臨城下之際集資二十萬兩抗敵,李自成來後對皇親國戚和大臣們動輒拷打致死,抓捕數千人,搜出7000萬兩。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當時同時看的《宋代政治史》和《南明史》,雙倍的劑量捱過去了也就這樣了,心平氣和,活蹦亂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