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中写张伯驹时提到的,不是很明白。


演员唱戏挣钱,票友唱戏花钱。花钱的永远看不起挣钱的。你唱戏是穷,我唱戏是有钱。


这个问题可以从很多角度解释。

首先,私以为最主要的,是娱人和娱己的区别。演员唱戏是抛头露面 锣鼓喧天 卖弄嗓音和扮相来取悦别人 以赢得满堂彩。而文人唱戏,独乐在于抒情,众乐也不外乎三五好友清唱拍曲交流心得,最多配支笛子伴奏,文人的曲会那是清雅的让人望尘莫及,真个望尘莫及!

其次,格调确实不同。演员唱戏唱的是戏剧,重在讲故事,表现力上,五成靠身段表演,三分靠唱,二分还归乐队营造气氛,表演勾人,嗓音清亮,加上音乐,差不多了,前面说了,目的在于赢彩。可文人拍曲,唱的是曲,不是乐曲的曲,是文体 曲。他们关注的是咬字、行腔,字音腔格是讲究的不得了,讲究到艰涩。他们不关注声乐唱法,不靠音乐伴奏,单靠咬字行腔,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情怀。

还有嘛,不是有这句话吗?贱人做啥都是贱人,贵人干啥都是贵人,这就与戏无关了,古代戏子本多卑贱之人,难免做些卑贱之事养家糊口,受歧视也是难免。话虽这样说,「戏子」用生命来实践和传承戏曲,不是卑不卑贱能说得尽的。


比如妹子们都觉得会动手修水管的男人很帅很性感,但是她们不会想嫁给修水管的
那时候,戏曲是流行艺术,看戏是附庸风雅的事。所谓「戏子下贱」,因为他们以抛头露面取悦他人为生,而凡伺候他人的那时都是低人一等的下层职业。艺人那时是没有很多自由的,甚至不少人需要为生存出卖一些底线。但是文人票戏,那是玩票性质的,富家公子不靠这赚钱,不过是看戏谈戏的进阶版。和业余画画,打球,弹钢琴,完古玩一样。
怎么说吧,像专业唱戏的在剧团里面是非常混乱的一种状态。比如一个剧团在乡下接了几台戏,剧团就出发,然后他们就一起被安排在某个校园里面。里面年轻的小伙子和年青的小姑娘总会发生一点特别的事情。再说一些姑娘,梦想著就是上台唱戏被哪个爱戏的老板看上了。其实还是穷。你要是有钱也不会让你的孩子跑去学戏的。文人唱戏又没有这些目的性,自然没人骂了。从来都没有人骂过戏怎么怎么,只有骂过唱戏的怎么怎么
因为用双重标准来定义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