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並不如煙》中寫張伯駒時提到的,不是很明白。


演員唱戲掙錢,票友唱戲花錢。花錢的永遠看不起掙錢的。你唱戲是窮,我唱戲是有錢。


這個問題可以從很多角度解釋。

首先,私以為最主要的,是娛人和娛己的區別。演員唱戲是拋頭露面 鑼鼓喧天 賣弄嗓音和扮相來取悅別人 以贏得滿堂彩。而文人唱戲,獨樂在於抒情,眾樂也不外乎三五好友清唱拍曲交流心得,最多配支笛子伴奏,文人的曲會那是清雅的讓人望塵莫及,真箇望塵莫及!

其次,格調確實不同。演員唱戲唱的是戲劇,重在講故事,表現力上,五成靠身段表演,三分靠唱,二分還歸樂隊營造氣氛,表演勾人,嗓音清亮,加上音樂,差不多了,前面說了,目的在於贏彩。可文人拍曲,唱的是曲,不是樂曲的曲,是文體 曲。他們關注的是咬字、行腔,字音腔格是講究的不得了,講究到艱澀。他們不關注聲樂唱法,不靠音樂伴奏,單靠咬字行腔,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情懷。

還有嘛,不是有這句話嗎?賤人做啥都是賤人,貴人幹啥都是貴人,這就與戲無關了,古代戲子本多卑賤之人,難免做些卑賤之事養家餬口,受歧視也是難免。話雖這樣說,「戲子」用生命來實踐和傳承戲曲,不是卑不卑賤能說得盡的。


比如妹子們都覺得會動手修水管的男人很帥很性感,但是她們不會想嫁給修水管的
那時候,戲曲是流行藝術,看戲是附庸風雅的事。所謂「戲子下賤」,因為他們以拋頭露面取悅他人為生,而凡伺候他人的那時都是低人一等的下層職業。藝人那時是沒有很多自由的,甚至不少人需要為生存出賣一些底線。但是文人票戲,那是玩票性質的,富家公子不靠這賺錢,不過是看戲談戲的進階版。和業餘畫畫,打球,彈鋼琴,完古玩一樣。
怎麼說吧,像專業唱戲的在劇團裡面是非常混亂的一種狀態。比如一個劇團在鄉下接了幾臺戲,劇團就出發,然後他們就一起被安排在某個校園裡面。裡面年輕的小夥子和年青的小姑娘總會發生一點特別的事情。再說一些姑娘,夢想著就是上臺唱戲被哪個愛戲的老闆看上了。其實還是窮。你要是有錢也不會讓你的孩子跑去學戲的。文人唱戲又沒有這些目的性,自然沒人罵了。從來都沒有人罵過戲怎麼怎麼,只有罵過唱戲的怎麼怎麼
因為用雙重標準來定義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