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這類阿爾法男,有實力有能力又有野心,必然難以忍受一個不如自己的人一直騎在頭上。哪怕時空改變,更換條件,李淵讓他做太子,一直寵著他。


更新:通過評論區的交流,發現題主對一些概念混淆不清,所以產生了這樣的問題。先把我在評論區的回答貼過來,作為正式答題,原答案是摸不著頭腦的時候寫的,放後面。

我想幫題主釐清幾個概念,先簡單說一下,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繼續交流。

第一個概念,政治鬥爭,尤其是皇權的爭奪,是你死我活的,因為皇帝只能有一個,但人人都想做,做上了就能決定別人的生死,做不上只能任人宰割,所以一旦參與這場遊戲,只有0和1兩種結果。這絕對跟家庭矛盾、家族財產爭奪是兩回事,任何這種類比都是誤導。

第二個概念,王朝初創時期和穩定時期的權力邏輯是兩回事。後人看歷史帶著上帝視角,知道這個王朝創建成功了,傳承了200年300年,後人的思維難免會受這個既成事實的影響,把政權看成開國皇帝的囊中之物,可以隨意處置,可以號令天下。而事實上同時期創業的團隊(俗稱反王)沒有一千也有八百,最終只能有一個勝利者,失敗者的命運很大概率是死全家。並沒有上帝寫好的劇本規定誰是最終勝利者,每個人都只能拼盡全力,為了勝利後的榮華富貴,也為了避免失敗的死無葬身之地。各個團隊拼的就是資本、能力、戰略戰術、內部協作、以及運氣,在拼的過程中誰的貢獻大,誰就擁有比較大的話語權,成功以後大家是要論功分戰利品(官職、權力、財產土地等)的。一般來說開國皇帝是團隊中貢獻最大的,所以他能當皇帝,但是他的皇位是團隊合力從無到有創造出來的,不是他的祖先傳給他的,他並不能百分之百擁有皇權,必須要按當初的承諾分給功臣一部分。

——延伸:為什麼開國皇帝要殺功臣?因為皇權是排他的,但是功臣分走一部分權力是合理合法的,皇帝不能直接剝奪,只能通過肉體消滅功臣的方式,把他們分走的權力收回來。

回到唐初問題,很不幸,李淵雖然是起義的首領,但他不是團隊裏貢獻最大、能力最強的人。一般發生這樣的情況,要麼首領換人(可以參考水滸傳梁山火拚),要麼團隊解散。幸運的是,李淵恰好是那個貢獻最大、能力最強的人的親爹,所以他可以坐穩首領位置。但是,既然他的皇位他自己不是最大貢獻者,那麼抱歉他也不具有最大決定權。借給他的東西,不是他想傳給誰就能傳給誰。

李淵與李世民的關係,不僅僅是父子關係,主要是創業君主與功臣的關係,父子關係只是家庭範圍內的事,君臣關係就是影響全局的事了,他們兩個人實際上是兩個利益集團的代表。功臣在這個創業團隊裏出的力、做的貢獻、不可替代性、表現出的攝服敵人和感召從者的能力,超過了君主,這就叫功高蓋主,這種情況下不可避免地會發生權力的重新分配。這不是李淵和李世民之間父慈子孝能和解的,因為他們不僅僅代表自己。

第三個概念,嫡長子繼承製,從來都不是不可違抗的天經地義。首先,根據君權神授的理論,皇帝是天子,天帝派下來治理天下照顧百姓的,他在凡間的排行有什麼意義?其次,任何形式的繼承製,目的都是為了穩固統治,穩定傳承家天下的權力,而不是為了保障某一個兒子繼承皇位的資格。所以哪一種方案最有利於江山穩固而且便於操作,就選擇哪一種,從來沒有規定只能奉行嫡長子制,同一個皇帝也會變,更不要說上下五千年了。從傳說中的聖君三皇五帝,到古代最推崇的周文王,當代鍵盤史學家最推崇的秦始皇,哪一個傳位給嫡長子了?嫡長子繼承製當然有優勢,「嫡長子」這個標準很容易執行,爭議比較小,嫡長子出生早培養時間長,但是也有致命的硬傷,比如太子當久了就不耐煩了,想早點上位,歷史上因此被殺的太子可不是一個兩個。又比如嫡長子的質量良莠不齊,來個傻的癡呆的怎麼辦?即使是比較嚴格遵循嫡長子制的朝代比如明朝,也不是說皇帝的嫡長子出生就自動獲得太子地位,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再冊封的。根據條件變通是政治家的基本素質,「我不管會不會亡我就是要立嫡長子」這種死腦筋的皇帝少得很哦,吸取了歷代經驗教訓的清朝都直接九龍奪嫡暗箱操作了,還管p的嫡長子?

對「嫡長子繼承製」執念最深的只有一種人:李建成的粉絲。因為他們知道,李建成唯一拿得出手比李世民佔一點優勢的東西,就是他是嫡長子。然而這些人假如有個哥哥,他們肯不肯答應父親的遺產全部讓哥哥繼承?呵呵

————原答案的分割線————

我不明白這個問題是什麼意思,李世民不造反哪裡來的太子做?大隋的太子有他的份?還是題主覺得李淵父子太原起兵造隋朝的反不算造反,玄武門纔算是個事兒?

還有做一輩子太子又是什麼感受,你去問問查爾斯吧。


當李世民一戰擒兩王之後你覺得李淵最擔心的是李建成做不穩太子之位還是自己坐不穩皇位?他扶持李建成打壓李世民何嘗不是在搞權謀制衡?

所以說立李世民為太子那李淵還能睡得著覺。而且李淵這個人喜歡裴寂不喜歡劉文靜,喜歡李元吉不喜歡李世民,為什麼?還不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喫。李世民會哭嗎?

最後李淵又會覺得太子世民,能力強,難以控制,越看越不喜歡。此兒典兵日久,為讀書漢所教,非復我昔日子也。

次子建成,沒能力,能控制,越看越喜歡。

然後扶持李建成,打壓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還是會爆發的。


二十九歲的李世民估計都出仕十幾年了,以他的軍事才能混到中高級軍官比如校尉、郎將什麼的還是很有希望的,已經足以靠自己起兵造反。

到時候自己打江山登基做皇帝,封老爹一個太上皇不行嗎?反正劉邦也是這麼做的。


不謝邀。加這麼多附加條件也不嫌累。

588生,639死的「李世民」,不是太宗李世民,謝謝。

——來自被「扇沒了的」天皇天后陛下的警告

PS.我認為想要提高回答的水平,首先要從平臺審核題主開始,題主隔三差五穿越的,關公斗秦瓊的,就不要給該問題邀請許可權了。免得好心潑一盆唯物主義的冷水,還成了破壞題主的優質版面,不響應題主的虛無主義就成了無意義回答。真是高傲。


既不會反也不會做一輩子的太子,李世民自然有辦法讓李淵自動退位,一切按照程序來,光明正大地繼位。


我記得知乎玄武門問題下,普遍回答都是說李世民要對抗的並非是李建成,而是李淵。

題主的靈感莫不是這麼來的?


做一輩子太子?想什麼呢?秦王都能玄武門,做太子做不到?楊勇做太子的時候,民間有人上書請求楊堅讓位!如果李世民做太子,你說有沒有人會上書?


我個人以為,如果不是極端狀態下,皇帝和太子是不能輕易的出征的。

因為,戰爭這個事存在了太多的不確定性。

比方說,其他人戰敗身死都可以算成局部失敗。

如果皇帝或者太子,身死倒還罷了,就怕被俘。(沒錯,我就是要踩朱祁鎮!)

但是不論是死了還是被俘對一個政權都是巨大的打擊,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

所以我覺得,太子大部分時間不會被送到前線,自然而然的也不會有直接軍功。

沒有軍功,李世民還是李世民麼?

沒有軍功他拿什麼去搞玄武門之變?

他運氣好的話,弟弟不行,但是一統天下的難度又得提高。

運氣不好,弟弟太行,自己又是尷尬。

至於是用其他兒子還是外姓將領,那主要還得看好用不好用。兒子好用用兒子,將領好用用將領。

這也不是我想當然耳。

智囊中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肅宗子建寧王倓性英果,有才略。從上自馬嵬北行,兵眾寡弱,屢逢寇盜,倓自選驍勇,居上前後,血戰以衛上。

上或過時未食,倓悲泣不自勝,軍中皆屬目向之,上欲以倓為天下兵馬元帥,使統諸將東徵,李泌曰:「建寧誠元帥才,然廣平,兄也。若建寧功成,豈使廣平為吳太伯乎?」

上曰:「廣平,冢嗣也,何必以元帥為重?」

泌曰:「廣平未正位東宮,今天下艱難,眾心所屬,在於元帥,若建寧大功既成,陛下雖欲不以為儲副,同立功者其肯已乎?太宗、太上皇即其事也。」

上乃以廣平王俶為天下兵馬元帥,諸將皆以屬焉。

倓聞之,謝泌曰:「此固倓之心也。」】

唐肅宗李亨想立李倓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給的理由就是,太子已經是太子了,不需要當大元帥。

這還只是掛個職,不用親臨前線。

當然,這也有可能是李亨的試探。但是,這種說法多少的有些依據。


知乎上關於李世民的問題水平越來越低且越來越無聊了


歷史沒有如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