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史可以分為屈辱史,抗爭史和探索史。太平天國應歸屬為抗爭史,與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的探索史是不同的。所以這方面第一個排除它。再論貢獻,就看留給現在的遺產。洋務運動到現在還有幾個廠,還有西體中用的思想。戊戌變法呢?公車上書嗎?新學偽經考嗎?諮議局嗎?怎麼看都不像。可能只留下教訓了吧!


洋務運動,至少總結出了一個「中學為體 西學為用」的方向性理論。中國社會其實至今仍在這一理論框架內運行。


在近代史上探尋國家的出路,太平天國、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哪個最有效果?為什麼?

太平天國、洋務運動、戊戌變法,都失敗了。


我認為是洋務運動,太平天國的洪仁玕施行的資政新篇是向近代國家邁進的有效方法。然而當時巳經病入膏肓的天國是沒有條件落實的。戊戌變法只是寄希望於沒有實權的光緒,改變太激進。康有為做理論尚可,改革中的政治家,例如秦時的商鞅,宋的王安石,明的張居正,而變法時只是對政策進行設計,而缺乏執政資歷,沒辦法服眾和與舊勢力較量。洋務運動目標明確,也是參與者可以做到的行動,辦軍工和民用。


洋務運動對整個中國近現代史的意義是其他任何的運動都難以企及的,就單純從選派留學生角度看,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的具有現代意識的知識分子。而太平天國,最大的意義就是使漢族官僚慢慢掌握了國家的權利,比如藉助鎮壓太平天國的曾國藩,李鴻章。義和團運動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教給當政者一種緩解底層人民仇恨的最直接方法,這一點在wenge中運用到了,結果這兩次都是沒把握好尺度最終玩火自焚了。

戊戌變法就更加不用提了,我們那位所謂的康先生差點就被日本利用,要不是慈禧及時幹預,那是中國真成日本國了。說到這個想想梁啟超也是倒黴,年輕時候竟然就被姓康的給忽悠了。更加搞不懂的是現在有些人竟然還談論什麼假設戊戌變法可以成功這樣的腦殘話題。


必須是洋務運動!

時間跨度最長,1861-1894達三十餘年。

範圍最廣泛,涉及教育、軍工、實業、金融、宗教、新聞、現代國際關係、醫療衛生、行政管理等社會的方方面面。

影響最深遠,中國開始真正的開始從傳統封閉中走出,開始逐步融入現代世界秩序,並培養了一批具有世界視野的新式人才,客觀上一方面有效的存續了滿清政權,另一方面為後來的新民主革命奠定了思想、文化乃至現實社會基礎。

原因有以下幾方面:其一目標就是為了自強,為了救亡圖存;其二方略上提出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與當時的現實情況還是比較契合;其三組織領導是當時的有覺悟擔當的政治精英,訴求更為客觀務實,領導與資源整合能力也是一時之選。

太平天國運動,時間跨度雖然也有十幾年,但其影響主要就是破壞而幾乎完全沒有建設,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段罕見的近乎黑暗時期,除了有一個所謂的「上帝」的名頭,和任何先進性幾乎都不沾邊,幾乎完全充斥著愚昧、醜陋、腐化、墮落,屠殺、背叛、反人性等等。原因不言而喻,其領導層本屬於社會底層,自始至終沒有提出可行的政治綱領,沒有建立有效的組織機構與行政流程。

戊戌變法,也叫百日維新。時間跨度上就可見一斑。從公車上書,託古改制再到維新變法,刻薄一點說,太陽下無新事,且不說影響,過程都乏善可陳。說起最大的影響反而是六君子的犧牲精神與梁啟超著述等身、滿門英才,其變法領袖康有為,讓人印象更深刻的反而是其早期的自我營銷政治投機與失敗後流亡過程中奢靡的私生活,笑話罷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