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大一的時候經常看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那個時候最先接觸的就是《受戒》,然後又接連看了《人間草木》和《天鵝之死》。總體來說,看汪曾祺先生的作品就是五個字,平淡而有味。這個平淡不是語言平淡,而是他僅僅有幾個常見的意象,就能勾勒出一幅緩緩流淌的畫面。這些畫面常常帶有暖意,意味悠遠,真的就像那種淡淡的香味,由鼻入身,沁人心脾。而且汪老也是在那個特殊時期受過迫害的人,被下放到了張家口的農業所,所以他的一些作品會有一部分描寫他在張家口的生活及感悟,也會有對生活的反思和諷刺,對這些作品會感覺汪老是那種類似於「老好人」的人,但心裡是有自己內心堅守的知識分子。


總而言之,接地氣又哲學!汪曾祺的寫作風格,簡單調皮。短短几字,處處生命。

他寫蜂蜜和采蜂人:

在北京玉淵潭公園,遇見的那對采蜂人。

「他到過很多省。哪裡有鮮花,就到哪裡去。菜花開的地方,玫瑰花開的地方,蘋果花開的地方,棗花開的地方。每年都到南方去過冬,廣西,貴州。到了春暖,再往北翻。」

……

「女人顯然是他的老婆。不過他們歲數相差太大了。他五十了,女人也就三十齣頭。而且,她是四川人,說四川話。我問他:你們是怎麼認識的?他說:她是新繁縣人。那年他到新繁放蜂,認識了。她說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來了。」

他寫葡萄:

「葡萄喝起水來是驚人的。它真是在喝哎!……

《圖經》云:『木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是不對的,葡萄熟了,就不能再澆水了。再澆,果粒就會漲破。『中空相通』確是很準確的。澆了水,不大一會兒,它就從根直吸到梢,簡直是小孩喝奶似的拚命往上嘬。澆過了水,你再回頭看看吧:梢頭切斷過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

是一種什麼力量是葡萄拚命地往上吸水呢?」

他寫豆芽:

「朱小山去點豆子。地埂上都點了,還剩一把,他懶得帶回去,就搬起一塊石頭,把剩下的豆子都塞到石頭下面。過了些日子,朱小山發現:石頭離開地面了。豆子發了芽,豆芽把石頭頂起來了。朱小山非常驚奇。朱小山為這件事驚奇了好多年。他跟好些人講過這件事。

有人問朱小山,『你老說這件事是什麼意思?是要說明一種什麼哲學嗎?』

朱小山說,『不,我只是想說說我的驚奇。』

過了好些年,朱小山成了一個知名的學者,他回他的家鄉去看看。他想找到那塊石頭。

他沒有找到。」

他寫父親:

」小時候膽小害怕,黑魆魆的,樹影風聲,令人卻步。而且相信園裡有個「白鬍子老頭子」,一個土地花神,晚上會出來,在那個土山後面,花樹下,冉冉的轉圈子,見人也不避讓。

有一年夏天,我已經像個大人了,天氣鬱悶,心上另外又有一點小事讓我睡不著,半夜到園子里去。一進門,我就停住了。我看見一個火星。咳嗽一聲,招我前去,原來是我的父親。他也正為睡不著覺在園中徘徊。他讓我抽一支煙(我剛會抽煙),我搬了一張藤椅坐下,我們一直沒有說話。

那一次,我感覺我跟父親靠得近極了。「

他寫西南聯大:

」我頗具歪才,善能胡謅,聞(聞一多)先生很欣賞我。我曾替一個比我低一班的同學代筆寫過一篇關於李賀的讀書報告,——西南聯大一般課程都不考試,只於學期終了交一篇讀書報告即可給學分。聞先生看了這篇讀書報告後,對那位同學說:『你的報告寫得很好,比汪曾祺寫的還好!』其實我誇李賀,只寫了一點:別人的詩都是在白底子上的畫,李賀的詩是畫在黑底子上的畫,故顏色特別濃烈。這也是西南聯大許多教授對學生鑒別的標準: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歡人云亦云,之抄書,無創見識。「

讀完人間草木,最受觸動的,還是他們在聯大的生活。泡茶館,跑炸彈,上課。有一個外國學者,專門研究聯大校史的,他說,當時辦學條件如此簡陋,為什麼聯大八年出的人才,比北大清華南開30年出的人才都多。汪曾祺回答,因為自由。


初中時候看過這本散文集,但現在只能憑個人感受來回憶一下了。之所以看這本書,是因為初中課本上有一篇《端午的鴨蛋》,可能是因為吃貨本性,或者是因為這類民俗描寫著實動人,我很喜歡這篇文章。之後慢慢的了解了作者,然後就買了《人間草木》,當時覺得這個書名很普通啊!現在想想覺得文章不過就是寫些「人間」之事,一草一木莫不是人間之情,真是很有「樸拙之心」。初中讀的時候,最喜歡的是作者回憶西南聯大的往事和寫吃的一些篇章,我像是跟著這些筆墨,見識了一個有趣的人的童年和青年。後來也斷斷續續的翻閱,比較喜歡作者回憶文革的一些文章了,很「淡泊」的性子,十足的樂天派,讀得讓人很安穩。

以上是自己當時讀書的一些感受。總結一下就是汪曾祺先生的筆墨「趣」「淡」「真」。《人間草木》不僅僅是消遣之書,但是可供消遣;不為說理而作,但有時又看得出些人生滋味來。文學史上好像說汪的作品承接了五四時文人散文的傳統,更往上接續晚明小品的「性靈」,所以呈現出文人氣韻;同時汪曾祺先生自己出身較好,是有舊學底子的,這一點在他的文章中也有體現;加之汪曾祺師法沈從文先生,作品體裁很多都是農村的人或事,顯得有趣味;最後一點是,汪的作品沒有什麼意識形態沾染,很純粹。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形成了汪的藝術風格,而這些直接體現在《人間草木》之中。

手機打字,想到什麼說什麼,純粹個人感受,想和大家交流。

未有世俗污濁氣,但沾人間煙火色。

汪曾祺的書非常值得一讀。最愛的是《受戒》,明海頭上的戒疤和小英子銀鈴般的腳印就像刻在了我的心上。

汪曾祺的文風是非常平實又非常吸引人的,他文下的那種氣度那種閑適真正承了古人遺風,自然生動而優美。未有世俗污濁氣,但沾人間煙火色。

讀了他的許多散文,你會發現,這個小老頭是真的好玩。甚至有時有趣的並不是這個世界,而是以溫和目光凝望這世界的他的眼神。


對汪曾祺及其作品是不熟悉的,和大家一樣比較熟知的就是課本里學過的他所寫高郵鴨蛋這一文。他是高郵人,對家鄉的鴨蛋尤為稱讚。這次閱讀《人間草木》,領略了他的文風,是我喜歡的。

書名極為貼切內容,描述了各種畫畫草草、美食(有些你一定沒見過、聽過)以及他身邊的一些人物如沈從文、金岳霖。讀來有種恬淡且生活化的感覺,一點也不會覺得無趣。無需刻意體會或理解,只需跟著文字自然而然就能進入汪曾祺的世界。

這本書適合用碎片化時間來閱讀,飯後消化時翻一翻,睡前還無困意時讀一讀,沒幾天就能不知不覺得看完整本書。讀完全書你會發現汪曾祺是一定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且幸福的人,才能寫出如此細緻的生活內容,他用樸實的文字表達著散文的魅力。


裡面有一篇是講汪老下放勞動種葡萄的事兒,後來去葡萄園摘葡萄,園主講到種葡萄多辛苦……我接著話頭說了冬天如何把藤蔓砍掉、把根留住之類,園主說我倒知道不少,我說是剛看的書里講到的,朋友笑道:果然是「理論指導實踐」。

本來我對散文類的書籍沒有多大的感觸,也不怎麼能看得下去。但是汪曾祺的這本書,我耐心性子看下去後,發現還挺好看的。尤其是西南聯大那一部分,讓我很受觸動,我決定看下《西南聯大》的紀錄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