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ox Series X公布更多介绍,新主机基于Zen2自主定制的处理器和AMD的RDNA架构,GPU性能可能可达12teraflops(万亿次浮点运算每秒),支持可变阴影速率和DirectX光线追踪硬体加速,可快速唤醒起多款游戏,向后兼容Xbox/XB360/XB1的游戏。


向上向下全兼容,微软游戏一站式解决方案,等等党大胜利

我在这里再毒奶一发,ps5如果不向下兼容ps4,整个时代积攒下来的首发优势就会拱手让人。现在索系在下一代主机最主要的优势就是现有游戏阵容了,完全断代的话就是自绝死路。。。

况且ps4末期还藏著TLOU2和几个大作的大招没发,如果索尼下定决心要卖两个版本的话,必然会严重影响其中某个版本的销量,ps5出得早就会没人买ps4版,ps5出得晚就失去因为神作购买主机的吸引力。。。

但是凭索尼的特色,我觉著他最后就是会卖重制版。。。

我预计靠著硬体性能,XGP,全兼容几个大招,下代主机微软至少能和索尼平起平坐了,看到现在为止暂时没有什么昏招,也给ps系一点危机感吧,算是件好事。


数毛社这几期新节目都太有趣了,不得不让人感叹,海外的朋友可以零成本地享受到如此优质的内容。

总之数毛社针对近几次传言进行了回应和验证。过去曾经就有传言称,除了 X 系列外,还有一款名为 S 系列,开发代号为 Lockhart 的普及型 Xbox 正在开发。而这次的爆料则声称这款 S 系列机型的浮点运算仅为 4TF 左右。

要知道本世代的 One X 的浮点运算能力就有 6TF,S 系列 4TF 左右的浮点对于次世代主机来说是否太低呢?数毛社的老大理查德就进行了一次详细地实验,我将选取其中部分描述。

将 RDNA 架构的 5500XT 降频使其浮点能力只有 4.3TF,将其与 GCN 架构浮点均为 6TF 的 R9 390(2013)、RX 590 (2016)进行跑分对比。大部分情况下,三者的跑分相差不大(少部分游戏未对 NAVI 架构优化,另一部分则要求更多的显存带宽)。这说明不能光看浮点运算能力,还要关注于架构。后面还测试了显存超频,帧率也有所提升,而显存的能力也不能体现在浮点数上。

接下来的测试直接用 4.3TF 的 RDNA 直接和 6TF 的 One X 进行对比,得出了惊人一致的结果。两者之间的帧数相差可以忽视,这也证明了新架构在能耗和性能方面的大幅进步。

而下一代主机将使用的是 RDNA 2.0 架构的显卡,也有声称是 Navi 显卡,将会比现在的 RDNA 有更高的能效和性能,再加上 VRS 和基于 AI 的 upscaling (升解析度)以及潜在的 AI 抗锯齿功能,最终 4TF 的系列 S 有可能用更低的价格提供不逊于现今 One X 的画面。

第二个传言则较为夸张,声称索尼之所以不参与近几次的展会,是将 PS5 的硬体推倒重来了一次。推倒的原因则是了解到微软的系列 X 使用了 12TF 的性能,于是决定提升 PS5 的性能而进行超频或者换核心,导致机器散热需要重新设计。根据某个硬体资料库的信息,索尼最终选用的是一颗浮点为 9TF 左右的 AMD 核心。

数毛社则专注于对这个数据进行了测试,使用一块 RDNA 架构的 RX5700XT 降频至浮点为 9.2TF,于之前那块 4.3TF 的降频 5500XT 进行对比,前者的解析度为 4K 而后者为 2K。

测试的结果相当耐人寻味,在不同档次解析度下,多个游戏中,4.3TF 和 9.2TF 的 RDNA 显卡展现出了一致的帧率,帧率的典型差值为 3,相差不大。

如果 RDNA 2.0 并不是一个改动太大的架构,那么我相信这个结论也将适用,9.2TF RDNA 2.0 对应 4K 而 4.3TF RDNA 2.0 对应 2K。当然这或许也暗示著 RDNA 2.0 不会有太大的进步......

现有的显卡没法模拟系列 X 高达 12TF 的性能,数毛社超到 10TF 意思了一下,没用得出什么有意思的结论。但是事情到这里已经非常的明晰了,来自不同时间,不同信息源的消息和数字,互相之间进行了印证,再经过数毛社的实测,我个人倾向于相信传言,并可以得出如下猜测。

Xbox 系列 S 将会采用 RDNA 2.0 4.3TF 的图形晶元,主打 2K 30 帧游戏,将提供不输于 Xbox One X 的视觉效果。

PS5 将采用 RDNA 2.0 9.2TF 的图形晶元,主打 4K 30帧游戏,将比 Xbox One X 拥有更好的画面特效。

Xbox 系列 X 将会采用 RDNA 2.0 12TF 的图形晶元,主打 4K 60 帧以上(三倍的浮点能力意味著三倍以上的画面效果)的游戏,将提供次世代最好的游戏画面。

当然,在次世代主机上的各种「偷工减料」的「Trick」的帮助下,这三台主机很有可能实现超过以上解析度或帧数的画面,例如系列 X 就将支持 120Hz 的画面输出。或者它们也可以使用余下的性能去实现基于光线追踪的全局光照,或者是其他高级特效。

那么次世代主机将在首发时形成三明治结构,即微软一高一低两台主机夹著索尼的 PS5,若是系列 S 不整幺蛾子(指 Xbox One),而系列 X 只比 PS5 贵一百美元左右,那么索尼将会无比难受。

之前斯宾塞就曾经说过,我们这次有无尽(ultimate)的预算,虽然这句话是针对软体阵容的,但是相信其也适用于硬体。而对于索尼整个集团来说,SIE(索尼互娱,游戏部门)是少有的从上个世纪到现在、鲜少败绩的一头现金牛,是必须保住的命根子之一。三台主机加两个疯狂的对手,我们一定可以迎来一个更加精彩的游戏主机次世代,而初期的补贴大战必不可少,补贴的程度也将超过初期的 Xbox One 和 PS4。

当然,我依然依然看好索尼赢得此次战争,从 PS3 末期延续到 PS4 世代的玩家声望和消费惯性不可忽视。同时,微软面对的可是 SIE,在它还叫作 SCE 的时候,以初生牛犊之势撬翻了任天堂,用腌臜手段碾死了世嘉,而此时的微软还不值一提。现代游戏机的六个世代里,它赢了整整三场,一场打平,两场缺席,这种程度的经验和决心,是微软无法力敌的。

虽然目前有传闻索尼掉链子,但是就算如此,也只是让微软不那么狼狈而已。除非微软将系列 X 补贴到和 PS5 同价位,否则我对微软最好的预期就是「在北美大本营追平索尼,在日本继续装死,继续撬开欧洲市场」。无论如何,第九世代即将来临,作为玩家,我很难不让自己兴奋地直打颤,你想好自己该买哪台主机了吗?

https://youtu.be/buUFvV9I-pA


看似哔哔了一通

其实就说了了6个字母 两个标点


感觉就是微软把第三方游戏阵容之外的所有硬体+软体服务都拉满了,微软终于找到了和索尼的差异化竞争路线并决心坚持下去,不会像当年一开始一样昏招迭出被PS4打得满地找牙。

相比大家都在夸的delivery功能,我尤其喜欢多游戏进度暂停这个功能,以后可以玩完A游戏立刻切到B游戏继续玩,用不著再重启看片头选存档,爽爆。

未来可能一个游戏玩通过,也就第一次开机时会看到各种LOGO走秀了,希望PS5也有。

这也是我认为的主机游戏对PC游戏的优势,主机总能定制化一些特别方便的功能体验是PC做不到,而且你用完后就回不去的。

但只要第三方游戏阵容提升不上来,XSX对我来说依然没啥吸引力。

毕竟我玩的游戏里还是日系游戏占多数,欧美游戏我也是独立游戏为主,车枪球一概不玩,XGP对我实用价值也不大。

如果下世代还和现在这样,大量日系游戏XSX独不占,或者要等一段时间才移植过去,那我还是没理由买XSX。

何况我也不是发烧数毛党,1080P60帧我就挺满足的了,PS5再怎么挫整体体验也不会和XSX拉很大,该有的SSD、光追也都有,对我来说买XSX的边际效应就很低。

我还是挺希望XSX多抢些日系第三方过来的,毕竟主机大战获益的还是消费者。


美光的GDDR系列显存规格

显存规格还未确定,不过具体性能确定了那也好办。

以下14Gbps统称常规颗粒,16Gbps统称高频颗粒。

目前桌面显卡,常规颗粒256bit位宽,最强的是RTX2080 10.4T。

往上一级就是,高频颗粒256bit位宽,RTX2080super 11T

再往上就是,常规颗粒352bit位宽,RTX2080TI 13.4T

很明显,XSX 12T,如果是256bit 16G容量的话,常规颗粒的带宽根本不行,最差也得上高频颗粒,或者加大位宽,288或320bit,18或20G容量。

再加上之前泄露的XSX核心面积408,微软此番操作真的是在现有技术和成本条件下,把新主机的性能推到头了。

reddit网友分享的XSX晶元面积408,右边是天蝎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