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很多年前就開始思考一些問題,不敢自奉思考哲學,自認為思考的是與哲學有關的問題。用了很多年時間,犧牲掉所有業餘時間,嘔心瀝血,慢慢積累,最後寫了一本書。最近想出版,私下發給朋友參考,結果朋友多半都是搖頭嘆氣。感覺我寫了一些沒用的垃圾。我把前言和目錄發在這裡,跪求大家批評。我想知道,寫本書的問題到底在哪裡?我該不該寫這樣一本書。謝謝你們,真的感激不盡。


建議題主貼一篇目錄里的文章,這樣我們才好做判斷。

簡單說下看法,題主應該是有一定生活閱歷,看過不少書,也喜歡思考和琢磨的一個人。

看一級目錄,放在20年前可能有成為暢銷書的潛質。

如果現在給出版社投稿,退回的可能性比較大。在如今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文中標題都算不上有亮點和新意。

再看文章標題,給人的感覺都是個人的感悟和人生經驗夾雜著一些專業名詞。

有些專業名詞,足夠領域內的大牛寫厚厚一本書。例如「認識自己」中的幾個名詞命名的標題「思想」、「情緒」等。

有些文章標題,例如「從眾有利也有弊」,這好的壞的都讓你給說了。

還涉及哲學,心理學,社會學,認知心理學,人際關係,這都是大牛才敢寫的題材呀。

如果要給青年人閱讀,你至少要在某個大眾熟悉的領域是個名人或成功者,讀者才會買單。

建議題主開一個公眾號,在上面連載,看看有多少讀者訂閱,這是檢驗你的文章最可靠的辦法。

說回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不是質疑一切,那只是表象。

批判性思維的內在是提問、求證、溯源、判斷。

如果你希望幫助讀者建立批判性思維,就不應該只是陳述自己的觀點。


我只好奇這本書該起個什麼名字


沒看正文不明白。。。如果出版還是要把標題編輯整理一下。現在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文集。。。


首先,我想了解一下你對「批判」這個詞的理解;

其次,我想了解一下你讀了哪些書籍,因為你的言語之中包含了一些「辭彙」是哲學裡面的;

最後,假如這是你自己的洞見,或者是「思」,那麼這個「思」何以出發?在回應什麼?

當然,我還是建議在你打算宣布你的哲學成熟的時候,至少先去了解一下康德,或者去閱讀一下羅素的《西方哲學史》,或許你的「思」只是前人「思」的一部分,並且在深度方面還有所欠缺。

如果,你依然覺得你的洞見是卓越的,我建議去出版,拿出來讓更多人去認識,這不失為一種對於認識論的貢獻。


我覺得跟哲學並無太大關係

反倒更像社會學、心理學方面的

尤其是後面的人際啊自我啊,都是心理學重要概念……

至於批判思想……我們看不到內容,了解不足,你可以反問自己,書中批判了什麼,批判後又建立了什麼新的體系?

如果沒有想到的話,是不是也該反思對「批判」的理解出了偏差?


說實話吧,看到這些章標題節標題,我以為我還在像小時候一樣看雞湯文的感覺。

其實這些內容的確可以啟發一些人,但是你批判的功底是否足夠深入,是否可以讓一個人覺得我確實沒有這麼想過,你的內容彷彿給我開了一扇窗一樣的感覺。這些都是需要大眾來進行評判的。

所以你說很多朋友看過你的書搖頭嘆氣居多,一方面可能是你的內容確實和專業哲學相距甚遠,令人感到是一個外行人在做一些膚淺的哲學應用但卻沒有涉及到哲學本質相關內容;另一方面可能就是我所說的你寫的東西可能很多人都是當網文看的,並沒有看出有什麼出彩的地方,你寫過的東西可能也有人已經寫過了,所以看起來更像是拼湊起來的雞湯合集。

其實我本身挺理解你的,我初高中的時候也挺想寫一些東西,感覺自己很獨特,也想堅持很久,但是後來發現其實如果只是自己發牢騷所寫的情感和感悟,最後都可以用篇名來代替了,有種看到標題就不太想再去細讀一遍的感受。

當然並不是說你的文章一定是雞湯文了,因為我自己寫東西的時候有時也感覺自己寫得挺深刻,但是自己永遠不想再去讀第二遍。真正因為寫這些東西、思考這些東西而收益的是自己,你也會因為寫這些東西一遍又一遍地去強化自己的思辨意識,但我覺得你的業餘生活應該更豐富一些,因為只有擁有了更多的經歷、體會和認知,才能寫出更深刻的文章。你現在所寫的東西,也許放上一兩年再回來看就會感覺很幼稚,因為你的思維水平也會進一步提升。

最終其實我覺得,你如果已經完成了這麼一本書,出版了也挺好的,不說發行多少本,影響多少世人。選一個好看的包裝和封面,給自己留一份精裝版,當作這幾年自己人生軌跡的留痕,也是很有意義的,更不用說以後可以向子孫炫耀我曾經也出了一本書hhh

如果你想繼續堅持的話,建議不如找個博客空間或者自己搭個主站進行歸檔,半個月或一個月來更新一下,哪天也說不定會因為你的文章火了起來,各大出版社來找你問要不要出版。


謝邀。

您所寫的內容,既有一些哲學辭彙(但是沒有具體內容不知道具體定義),也包含很多社會學、心理學的辭彙(準確說是概念),但是都是前人已經研究過或者已經探討過的,有的都已經成為一種共識了,沒有創新點,所以這可能是您的朋友嘆氣的原因吧。

另外,有一點必須向您說明的是,哲學源於生活,源於智慧之思考,但是沒有經歷方法論、形而上學、邏輯等的專業訓練,所做出來的東西,是不能稱之為「哲學」,或者一定意義上說是不能稱為形而上學的。


這是infj風格的東西。。。從目錄看全書結構,思維層次存疑,你把善惡論的部分和語言的部分貼出來看看就知道你的思考層次了。書的價值和能不能出版沒必要的關係,垃圾書多了去了。


大部分好像是雞湯文的標題,要說雜談是符合的。雜談不能算批判,個人意見怎麼表達都沒問題。批判必須符合立論破論的基本原則,這個立論破論可以先確立一個錯誤的觀點,然後駁倒它,稱之為破而不立。也可以先反駁錯誤的觀點,圍繞反駁的結論建立新的觀點,又稱破而後立。不破不立不能算批判,只有立沒有破也不是批判。


大家都說的差不多。

咱也不是啥專業的評論人,單從一個讀者的角度來說,好像沒有太多我想要讀的內容。

或者說,這些道理基本上人生都會遇到,去思考。特別是處於成長階段的人。

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的感悟,把它總結出來就不容易,挺不錯。如果要出個人文集,是可以的,作為自己的心得體會,整理一下沒毛病。

出書的目的,如果也只是為了自己的心得,能流傳,小範圍保存一下,也無所謂。

但是,要想給一般讀者看,估計不行。

還需要包裝。寫法可能也要改成讀者愛看的形式。

你想想,這些道理,基本上普通人能接觸到的,生活中常遇到的,古代聖賢早都講透了。

所以,有些人有了人生體會,他不是直接平鋪直敘地講自己的經驗,而是跑去解讀古代經典。讓再把自己的經驗注到旁邊,再發散發散。像什麼論語啊,道德經啊,易經啊等等。很多人在做這樣的事,也有不少書。

還有一些人,注重寫事,有時候是記錄一下歷史,可以寫世界史,國家史,地方史,甚至於村史。把自己收集到的材料整理起來,故事講完了,再寫一兩句感悟。最好再能聯繫古代經典,什麼易經啊,詩經啊,論語呀什麼的,升華一下。這種自古就有,史記就是很好的範例。

還有是寫回憶錄,寫自己身邊的事,從小到大的事,然後把自己的理論融進去。這種好寫一些。寫好寫差都不要緊,但故事要有意思即可。

還有就是自己設計世界觀人物,寫小說。寫人物衝突矛盾,以及如何解決矛盾,反映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立場等等。然後用不同的人物結局或者直接在裡面借人物的口,寫出作者自己的世界觀,價值取向,立場等等。這種,這要求故事矛盾要吸引人。

直接平鋪直敘講道理,就好比吃藥,沒病的人不會去吃,有病的人還嫌苦。

所以出書,也要想想目的和形式。

給你參考一下。說的不對的地方,請見諒。


謝邀,看了一下,雖然沒有內容,但是意圖不錯,不過這本書個人感覺沒有亮點,我也總結了一套邏輯,但是我寫不出書,所以你蠻厲害的。

你的框架內容都是現有的知識或心得,這是你內在嘔心瀝血後的成長經歷,但是這些內容已經被前人驗證過了,歷史總是相似的,你只是實打實經歷了,而很多學者教授老師們或皮毛或研究理論也可以總結出這樣的書,你朋友說你寫的垃圾大概也是這意思,因為不新鮮,他們沒有努力沒有經歷但是市面上這類書大把,要麼你有名氣要麼你別出心裁,這本書收穫最多的就是你自己,你的成長,對你意義自然不凡,但是你把他出成書就相當於把內涵的東西外化了,一旦外化,就是重複,只有對你來說這些經驗是獨一無二的,但是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拿出來就立刻沒有意義,沒有亮點突破不了人類集體的思維或意識,心理或哲學很可能來來回回就那些課題。

你的問題是這本書對批判思維的問題,你的書里你自己都說裡面批判很少,那你就不能把批判思維拿出來說,你的作品太學術裡面又不是很專業學術的東西,儘管是學術術語但是內容描寫的肯定不是專業名字,那就相當於寫報告和論文了,你的目的也是更想生活化一些,所以不是你的批判思維有問題,是你對書的內容定位有問題,而且很盲目,自己有成就感就想分享給別人,但是你忽略了一些東西,如果你寫的是成功思維那麼你要先成為成功人才有說服力,如果你想鼓勵年輕人那麼裡面就要換另外一種內容和風格表達你的意圖,如果你想單獨闡述你的邏輯思維那麼你的目錄就要圍著一個什麼主題等,你的框架就有了問題。你如果寫雞湯也不錯,把你思考到的過程寫下來,碎碎念也好那你也會比較受歡迎,暖文也是治癒系,小白成長記什麼的,寫你的進步里程,總之要有個風格。

你看你抱著什麼樣的目的想寫書,是你內在成長的成就感演變成虛榮心還是真的想幫助和你一樣的人,如果是後者那麼你需要更努力開發或者做一些什麼事情,有點名氣或書有特點時候在出書。

如果現在就寫書,不如把你領悟的東西融合進小說,以小說或散文等形式呈現,這樣才有看頭,而且你想做的事情不要問你那些不懂欣賞的狗屁朋友,你應該直接找出版社編輯給意見這種能不能出或者怎麼修改可以出,認真的事情要問專業的人,你先問朋友就是個不靠譜的事情,而且你得先看看你朋友都什麼人品,你細品。


這更像是成功學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