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遇到一件看起來比較困難的事,因為實現概率過低或期望為負數而放棄這種做法是符合理性的,但現實好像並非如此,「不自我設限」的人通常會獲得更高的回報,而且從概率上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大。


可以有很多個解釋。

最重要的放在前面,這完全可能是「選擇性偏差」的結果:那些「不自我設限」然後失敗的人你看不到。

其它的解釋,比如,對於某個行為可能的結果和相應的概率,我們事先並不完全了解,所以期望為負是我們的錯誤認識,實際上的期望可能是正的。

再比如,在進行決策的時候可能沒有考慮到後續的事(也就是說「短視」),有些就其本身而言期望為負的事情,可能是另一個收益更大的行為的前提條件。


根據猜拳制衡系統可知,行動成功與否取決於己方持有的資源數量與資源利用率之積減去外物資源數量與資源利用率之積的差是否為正。

簡單來講,就是你的目的是否能夠達成,在於你的實力是否超過你達成目的的難度!

「自我設限」是一種「自我認知」的行為。自我認知是在行事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甚至可以說是最為重要的一環!

自我設限的意義,那得看這個「限」是否客觀!

比如你設限為「一個月瘦十斤」。那是客觀!

比如你不設限,無限減重。我們知道有不少人因節食而患了厭食症、有些因運動過量而造成重度勞損甚至永久性的運動損傷…

再說得簡單點,你一拳打爛一棟大樓這種莫名其妙的設定你千萬不要想!以肉體凡胎去抵擋裝甲車這種奇怪的行為我給你一千條命你都不夠用!假如人有轉世,你今後一千世都給我當牛做馬就為了證實「世上確有人類的極限」?那不是太愚蠢了嗎?

規矩道理是天定的,你憑道理定的限,絕對有利無害。

你不憑道理瞎定限,和完全不定限,本質上是一樣的,我們統稱為「逆天」或者說「你要上天嗎」。

就像我們說石頭克剪刀,剪刀克布,布克石頭。

你知道你是個剪刀,你見到石頭就乖乖避著,有啥事需要你拼著玉石俱焚的覺悟換一個「就死你一個」的凄慘現實呢?

給自己設限是很有意義的!很多時候也是必要項!客觀認識自我,才能讓自己更有效地發揮作用!成功者的成功案例,絕大多數都是正確設限的結果,而非不設限或亂設限!


這不就是個買彩票的問題?

比如有兩個人,手上都只有2塊錢。其中一個風險偏好低,只買一張彩票。另外一個借了8塊錢,買了5張。後者的中獎概率或者收益,就是前者的5倍。但如果失敗了的話,後者所要承擔的損失也更大。

兩者對於損失的承受能力就是所謂的「設限」了。

在旁人看來,這兩人都是一無所有的赤貧人口,哪天倒斃街頭也不讓人意外。突然某天(無論)哪個中了500萬大獎,都會給出「不自我設限的人取得大成功」的結論。

畢竟,

概率論里應該有這樣一句話:小概率事件的意思不是指事件不發生,反而是小概率事件必然發生(只是概率比較小)。


謝邀。「自我設限」讓我想起與相似的詞「格局」

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了這個人的自我設限程度。說白了,他們兩者屬於包含關係,且不論博弈與概率。因為格局的決定性因素不在於這兩者,而是每個人的成長環境與經歷來決定的。


不會用概率論或博弈論。但想起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起心」,這個會成佛,最大回報了,哈哈。


沒有框架的人更敢於想像

充滿想像力的人更容易創新


謝謝邀請。我的觀點是,看運氣。就像車禍,手術風險等等,不論概率大小,發生在你身上,就是100%,沒發生在你身上,就是0%。至於要不要嘗試,主要還是參考個人對目的的執著程度和對風險的容忍度之間權衡。拿個簡單的事來說明,比如說一個人喜歡吃雪糕,可是他胃腸道不太好,經常吃了會拉肚子,偶爾不會拉。今天他又很想吃,那他會不會吃,可能就是要權衡滿足口腹之慾重要,還是避免拉肚子重要。


瀉藥。大概偏題 看個高興

好多事情不是總按照規律發生的,即理論是有局限的,但正是因為不斷的實踐走出過去的認知局限而有了新事物的出現,否則人類社會也不會有今天,於人來講,按規律及概率行事,結果是可預知的,兩種情況,一發生已預見的結果,二創新及改變的機率很小。btw 我們現有的規律和概率是當下所認知的規律和概率,一切都是在完善中,而非絕對的定論。不放棄任何一種可能,也絕不妄自菲薄行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