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沒什麼影響 我奇怪的是這種粗糙低級的個人——整體二分法好像真理一樣用來給一位大思想家下判斷 1希特勒喜歡的思想家是叔本華尼采 他稱讚過叔本華批判了黑格爾的歷史主義的實用主義 納粹的理論是一種類似浪漫主義 鄉土主義的英雄史觀 和黑格爾這種理性主義 普世主義是正相反對的

2所謂黑格爾看重國家高於個人。。。。。。黑格爾邏輯學裡個體性在普遍性 特殊性之後 黑格爾支持客觀的國家理念反對任意性 地方性 多元性 一個懂歷史的人都知道是很正常的 德國當時神聖同盟下的地方議會基本上就是貴族同盟 德國議會的自由就是德國農奴制的繼續

3至於存在主義 說實話這玩意在黑格爾時期不就是一富二代在家裡寂寞空虛冷嗎 不過到了二戰後伴隨巨大的悲觀創傷對理性的全面懷疑才流行起來 存在主義嚮往的一種非常古典的貴族化個人主義 和自由主義是兩碼事
黑格爾的唯心英雄史觀,世界是由英雄的意志推動的。所以日耳曼人成為英雄民族,必須要做到國家社會主義,德國成了世界的意志,必須要臣服德國
應該是尼采對他的影響最大吧,儘管很多學者不承認尼採在希特勒成魔的過程中起的作用,我認為某種意義上希特勒已實現尼采對「超人」的大部分設想。


說希特勒受尼采影響的都是胡扯——希特勒只是利用尼采。根據現今的研究,希特勒最喜愛的哲學家是費希特——費希特以愛國主義、反猶主義聞名。當然,希特勒年輕時也喜歡在與人談話時背誦叔本華的格言以炫耀自己的學識,但他肯定不是叔本華的忠實信徒——叔本華講究同情,甚至要解放黑人,這是犯了希特勒的大忌的。


可以參考盧梭《西方哲學史》,括弧里是我的理解 「針對著近代主觀主義(從宗教改革-浪漫主義一脈相承而來的)的比較不健康的形式,曾經出現過各種不同的反應。首先是一種折衷妥協的哲學,即自由主義的學說,它企圖給政府和個人指定其各自的領域。這種學說的近代形式是從洛克開始的(二權分立創見)。另一種更徹底的反抗則導致了國家崇拜的理論,這種理論把天主教所給予教會,甚至於有時候是給予上帝的那種地位給了國家。霍布斯、盧梭(天賦人權)和黑格爾(應該學過馬克思主張的個人與國家的辯證統一關係,馬克思主義哲學又來自黑格爾辯證法:個人離開國家而去一味強調浪漫派個人主義是可笑的)代表了這種理論的各個不同方面,而他們的學說在實踐上就體現為克倫威爾、拿破崙和近代的德國。」關於黑格爾再來一段少年哲學啟蒙讀物《蘇菲的世界》的引文進一步解釋一下: 「我們還要講到黑格爾哲學的最後一個層面。浪漫主義者是個人主義者,這種個人主義在黑格爾的哲學中也遇到了它的否定或相反(辯證法之「正反合」)。

   黑格爾強調他所謂的『客觀的』力量,意思就是家庭和國家。你也可以說黑格爾對個人抱持著一種不信任的態度,他認為個人是團體的一個有機的部分。理性(或『世界精神』)必須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才會彰顯。」

「理性最主要是透過語言而顯現,而我們說什麼語言是一出生就註定的。並不是個人造就語言,而是語言造就個人。」

「除了語言之外,我們的歷史背景也是一生下來就註定了。沒有人和這類背景之間能有一種『自由』的關係。因此,那些無法在國家中找到定位的人就是沒有歷史的人。你也許還記得這種觀念也是雅典哲學家的重點。沒有人民,固然就沒有國家,但如果沒有國家,也就沒有人民。根據黑格爾的說法,國家並不只是由人民形成的一個集合。 因此黑格爾說人不能『捨棄社會』。因此,如果有人對他們所生長的社會不屑一顧,而一心一意只想『尋找自己的靈魂』,是會受到恥笑的。」


薩拜因的《政治學說史》當中在講黑格爾那一章時有討論過這個問題,你可以去參考一下,現在手機碼字,書中的內容不大記得清,等過兩天再去看一遍再來回答,先佔個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