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現在我們對未來有著種種不可思議的猜測,那幾十上百年前的科學家們肯定也對現在有著奇妙的憧。這些預測,準嗎


寫一本中國清末的科幻小說吧,陸士諤的《新中國》(又叫「立憲四十年後之中國」),本書成於宣統二年(1910年),而一百年後的2010年正好在上海舉辦了書中所說的世博會(萬國博覽會),此等巧合讓本書重回人們的視線。

如果拋開時間概念的話,本書中很多的預言還是很準的,可以說,小說裏的描寫和改革開放40年後的中國是很像的。

我問:「京滬也通火車了麼?」女士道:「通了早已多時了。自從洋債還清之後,滬寧鐵路歸了官商合辦。於是就把鐵路接通了京漢,成了京滬鐵路。」(實際上京滬鐵路是接的津浦路,而京漢則成了京廣)

吾國沿海各省,都有船廠。全國裏共有八九個大船廠,不比從前了。一切原料,也都是本國出產的。

把地中掘空,築成了隧道,安放了鐵軌,日夜點著點燈,電車就在裡頭飛行不絕。那電車在地道里行走,共有兩便:一免得碰撞行人車輛,二免得避讓人家,竟可開快車。

走出車站一瞧,不覺大驚。見一座很大的鐵橋,跨著黃浦直築到對岸浦東。

這會子不要說這裡的管賬都是女子,就是各行號、各店鋪的賬房,也都是女子。為因女子氣靜心細,弄賬沒有錯誤,比男子勝過多倍呢。此外,如小學校教習、公醫院醫生,大半也是女子充當。因為女子對付小孩、對付病人,都比男子熨帖。(在女子工作這一點上,共和國的女子走的比小說中的更遠)

我國人製造成飛艦,已有四五十種製法,精粗不一,大約與各國所制的,總也不差什麼。不過今番這一種,確是最新發明的,東、西洋各國從不曾有過。

三隊兵艦,早開出五里外,列成陣勢,遙望去像長蛇一般。(按理說這應該放南海閱艦的,不過這張60年青島閱艦的照片實在是太好了)

操過魚雷,便是操演潛水艇。那潛水艇更是好看,竟如生龍活虎一般,忽而騰起,忽而沉下,變化無窮,離奇莫測。

宣統二十年,開辦萬國博覽會。為了上海沒處可以建築會場,特在浦東闢地造屋。(雖然我們晚了82年)

並且這時候主持的人,十分認真,所以校務日有起色。到了宣統七年,各項專科差不多已辦的完備了。……監督道:「每一所專科院,約有近千名學生。眼前本校共有二十六個專科院,已是兩萬六千多學生了。還有預備院,合併算來,總是三萬不到光景,但是缺煞也有限了。」

當然,本書也寫了很多現在還沒實現的東西

剛進院門,就見「蚩、蚩、蚩」,半空中,一件東西飛墮將來,就落在我身旁。……笑的我急了,友琴才道:「這是空行自由車,三年前發明的。」(我感覺他說的應該是人力直升機?)

我道:「水面上行走,他們用的是什麼東西?」友琴道:「不過穿一雙水行鞋罷了」(是這樣麼poi)

(洗澡時)誰料機關開後聲息全無的,一股暖氣從管裡頭出來,經過我的身子,只覺全身暢快,經裏絡裏,沒一處不伏貼,真是奇妙不可言!(他的意思是以後人們不用水洗澡就用 桑拿了?)

當然,這一切的進步在陸士諤看來,都要歸結於有識之士的帶動、全國人民的道德和蘇漢民(指使漢人蘇醒之意)發明的「醫心藥」和「催醒術」。而在現實中,是沒有什麼魔法可言的。110年後,我們終於快要追上了科幻小說中的自己。但之前所走的路,是陸先生沒有想像到的長。清末,隨著西方先進知識的湧入,中國的報紙上誕生了很多中國文人所寫的科幻小說,他們大多有頭無尾,並多帶著時代的色彩(比如說「遇事不決,電氣磁學」)。但在中華民族最危難的時刻,他們用這種方式給中國暢想了一個美好的未來。但事實並不能總是如願,1944年,陸先生病逝於上海,此時正值危亡之際,日寇的鐵蹄蹂躪著半個中國,另一半的中國大部分地區也一片氣息奄奄,不知陸先生此時心境如何。但如果他能看到現在,看見這個雖然沒有什麼「醫心藥」、「催醒術」,但有無數個「蘇漢民」前赴後繼創造的新中國時,想必也會感到欣慰吧。


不太準。因為不管是科學家也好,科幻小說也好,都會收到時代的侷限性。幾十年前科學家的預測或者科幻小說的設想有一些我們實現或者變相實現了,也有一些設想被我們驗證不可能或者應該摒棄,而更多的是我們現在還遠遠達不到的。

我下面要講的就是五十年前科幻小說對現在生活的幻想。

隨著《三體》等一系列優秀科幻小說的湧現,科幻小說在我國近年來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受到很多的青少年讀者的喜愛。但實際上,這不是我國科幻小說的第一次火爆。在半個世紀前,當時也有一部科幻小說成為了「現象級」的存在,完全不弱於今天三體的影響力。它在當年一經發售,就深受當時的青少年喜愛,深深影響了一代人。後來又出了系列作品三部曲,還出了連環畫。

它就是——《小靈通漫遊未來》。這部作品描述了小記者小靈通漫遊未來市的種種見聞和感受,多角度、全方位、生動有趣地展示了未來的美好景象,展示了科學技術某些方面的發展遠景。作者是葉永烈老師,他也是《十萬個為什麼》叢書的主要編者之一。我懷疑,當年的手機小靈通的名字可能受了這部科幻小說的影響。那接近五十年前的一本書,怎麼被還算年輕的我發現的呢?甚至我還覺得挺好看。

那就是因為——我爸就是受這部書影響的那代人,這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滿足了他童年對未來的幻想。恰好在2002年12月,這部書又獲得了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小靈通漫遊未來》與《小靈通再遊未來》、《小靈通三遊未來》合為《新版小靈通漫遊未來》,它再版了!這部當年的童年回憶又重新落入了我爸的視線,所以它就出現在了我小時候的科普讀物裏,以至於它也成為了我的童年回憶。這也是很奇特的感覺吧!

而現在重新來看這本半個世紀前的描述未來的科幻小說,站在「現在」回看「未來」,就能看出科幻作品對未來的描述的侷限性。和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相比,我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當年對美好生活的想像有很多,我們都將它變成了現實,甚至有一些發展已經遠遠超過當年的想像;但還有一些對未來的想像,由於時代的不同,現在看來就有些不切實際了。相信葉老師,作為一個成功的預言家,看到近些年國內的發展也會很欣慰吧。

那就讓來自「未來」的我們看一下書中對我們現在美好生活的想像!

1.會講話的「小盒子」

一個可以拿在手上的小盒子,上面有一塊顯示屏,可以看電視還可以視頻通話。現在我們管它叫手機

2.電視手錶

聽到這個概念,你們以為可能類似於現在的智能手錶,Apple Watch 之類的。

但實際上,看書中描述:

小虎子手腕上的手錶,只有普通郵票那麼大小,長方形,怪別緻的。小燕見我對這手錶很感興趣,就給了我一隻,說她有兩隻手錶,一隻是媽媽給的,一隻是她生日時,爺爺作為禮品送給她的。我接過手錶,仔細看看,真有意思。那手錶既沒有時針、分針、秒針,也沒有齒輪和發條...(摘自原文)

這只不過是一塊普通電子錶!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帶、連小孩子都不稀罕了的電子錶。僅僅是這塊電子錶還是讓作者筆下的自己「小靈通」羨慕不已,最後成功地「要」了一塊,被作為禮物送給了他,也成為了他去過未來的實證。

3.各種機器人

書中描述了:保姆機器人鐵蛋,可以遵從命令按時燒飯,還能跟人下象棋;機器人會開車牀,搬運貨物,會包裝產品,能當圖書管理員,能當警察在街道上拍攝違法記錄並上傳;還描述了能鑽進肚子裏的醫療機器人。

現在,機器人或者說人工智慧、智能話設施已出現在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智能家居、語音助手、大數據雲計算、天眼網路,甚至有一些還超過了書中的想像。書裏的機器人還只能陪爺爺下棋,現在發展的人工智慧連世界冠軍都無法戰勝了。

還有能鑽到肚子裏的醫療機器人,現在也已經實現了。這項技術主要用於心臟外科和前列腺切除術。外科醫生可以遠離手術臺操縱機器進行手術。

4.電子報紙

可以拿在手上閱讀的電子報紙,可以一個小時出四版內容,只需要移動旋鈕就可以調整字體大小、翻閱旋轉。

這個電子報紙的載體很像現在的平板電腦或者kindle這種電子閱讀器。但我們現在用的可比「未來」要先進多了,時時更新,不僅可以看報更可以看視頻等等。(不過kindle這種水墨屏的刷新速度確實和書中描述有一拼)

我們可以看到,書裡面所寫到的一些未來科技已經應用到了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甚至有一些已經及其普及。

但除了上述這些對未來科技的想像,作者還下了很大的筆墨描述未來的食品行業,關於未來人民的飲食做了很多幻想。

裡面有西瓜子大的芝麻、小西瓜一樣大的蛋、電線杆一樣高的向日葵、比樹還要高的玉米、牀一樣大的南瓜、比人還大的鯉魚、小轎車一樣大需要電鋸切開的西瓜,等等。

食品不僅是大,還要長得快。需要打「生長激素」,加快成熟。蘋果一個月就熟了,甘蔗半個月就能收割,白菜十天就可以喫。

書中的這些關於食物的描述有著強烈的時代特色。在作者成書的時期,也就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國還處在貧窮落後的階段,物資極其匱乏,人民還喫不飽穿不暖。在當時,能喫飽就是人民對美好生活最大的渴望,自然也就希望食物越多越好,越大越好,成熟得越快越好。

當時的人們可能怎麼也想不到——現在物質這麼豐富,我們想喫什麼就喫什麼,還要怎麼健康怎麼喫。根本不會喫打了激素的果蔬,反而選擇有機食品,甚至野菜粗糧成了好東西。

隨著時間推移,不知道未來的人們看現在的科幻小說是不是也和我們有著一樣的感慨?


既然提到了科幻小說預言未來,那麼就不能不提一位人物。其實只要提到科幻小說,很多人腦海中的第一印象都會蹦出這位來——

「科幻小說之父」,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1828.2.8~1905.3.24)。

作為一名十九世紀的作家,可以說是第一位讓「科幻小說」這個題材進入到大眾視野的人。

而這位老師最有名的一句名言剛好最適合回答題注的這個問題。

凡爾納:

「一個人能夠想像出來的東西,另一個人都能把它變成現實。」

說這句話甚至促進了人類的發展也不足為過。


潛水艇

1866年,海上發現了一隻疑似為獨角鯨的大怪物,阿龍納斯教授及僕人康塞爾受邀參加追捕。在追捕過程中,他們與魚叉手尼德·蘭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他們發現這怪物並非是什麼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艇。潛艇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祕密建造的,船身堅固,利用海水發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海中許多罕見的動植物和奇異景象。途中還經歷了擱淺、土著圍攻、同鯊魚搏鬥、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最後,當潛艇到達挪威海岸時,三人不辭而別,回到了他的家鄉。

這是凡爾納最著名的小說之一《海底兩萬裏》的劇情簡介,整本小說都是圍繞一艘名為「鸚鵡螺號」的潛水艇在海洋之下的冒險展開的。這本小說在1866年創作,於1869年發表。

美國發明家西蒙·萊克(1866~1945)在兒時讀了這部當時火爆全球的科幻傳世之作後深深地為海底旅行和冒險而癡迷,繼而開始了他設計建造潛水艇的一生,他受凡爾納小說的啟發,他在今後的人生中,發明瞭「壓載艙」「潛水艙」跟「潛望鏡」等現代潛水艇標配裝置,製造出了第一艘可以在公海航行的潛水艇「亞古爾英雄號」,成立了專門製造潛水裝置的「魚雷艇」公司,儘管為美國建造了很多潛水艇被應用於戰爭,但是他的初衷一直都和他的精神導師凡爾納一樣,造船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海上搶救和經商,他被後人譽為「現代潛水艇之父」。

直升飛機

十九世紀後期,用比空氣重的機器真正解決飛行問題仍是人們的一種設想。但是工程師羅比爾已經祕密製造了「信天翁號」飛行器,並駕機來到費城宣佈:只有比空氣重的機器才能真正征服天空。他把頑固的「比空氣輕主義者」韋爾頓學會的主席和祕書「劫持」到飛行器上,帶著他們做環球飛行,在同大自然的各種較量中充分顯示了這種飛行器的巨大威力。最後,「比空氣輕主義者」們的得意之作「前進號」飛艇與「信天翁號」飛行器較量,不擊自破,再次顯示了羅比爾的「信天翁號」纔是人類征服天空的使者。

這是凡爾納小說《征服者羅比爾》的劇情簡介,在凡爾納的年代,別說飛機了,連汽車都未誕生,貴族甚至王室出行都得乘坐馬車。但是凡爾納卻早就揚起了頭,把目光鎖定在了蒼穹之上。

1863年他就和友人納達爾共同創立過「航空機車促進協會」。他不但寫作科幻小說,而且還用實際行動去促進科學發展。

從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氣球上的五星期》開始,到《八十天環遊世界》再到這部《征服者羅比爾》,凡爾納的思想一直再向著更高的天空飄去。

「信天翁號」模型(來源見水印)

「信天翁號」的螺旋槳(來源見水印)

而第一個實現了他夢想的人叫做埃格·西科斯基(1889~1972)。

西科斯基的母親從小給予他很多關於藝術方面的教育,特別是達芬奇的生平和作品以及凡爾納的科幻作品。西科斯基從小就製作模型飛機,在12歲的時候西科斯基成功製作了一個橡皮筋動力的直升機。

但是由於發動機動力和飛行理論相對低下,他的計劃只能告以中止,然而歲月未曾澆滅理想。時隔30年,他重拾少時舊夢,解決了多年前直升機存在的問題,成功製造並駕駛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直升機。

1939年9月14日,西科爾斯基身穿黑色西服,頭戴鴨舌則,爬進座艙,輕鬆地把一架直升機升到空中,高約二三米,平穩地懸停了10秒鐘之久,然後輕巧地降落回地面。這在航空史上是嶄新的一章,他成功地讓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直升機VS-300升空了。僅過一年,美國陸軍就決定購買VS-300的改進型VS-316直升機,編號R-4,這也是世界上最早參軍的直升機。

當然,依照慣例,西科斯基也不能脫俗,後世的人們稱呼他為「現代直升機之父」。

登月

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巴爾的摩城大炮俱樂部主席巴比康提議向月球發射一顆炮彈,建立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聯繫。法國冒險家米歇爾-阿爾當獲悉這一消息後建議造一顆空心炮彈,他準備乘這顆炮彈到月球去探險。巴比康、米歇爾·阿爾當和尼卻爾船長克服了種種困難,終於在12月1日乘這顆炮彈出發了。但是他們沒有到達目的地,炮彈並沒有在月球上著陸,卻在離月球2800英里的地方繞月運行……

既然天空已經被征服,那麼下一步是什麼?答案很明顯——宇宙。

於是凡爾納的小說《從地球到月球》誕生了。

請注意《從地球到月球》小說封面中的宇航器外形

這部誕生於1865年的小說讓今天的人們不得不對儒勒凡爾納驚人的想像力與科學素養佩服得五體投地。

毫不誇張地說,這部小說提前104年預見了阿波羅計劃的成功。

1969年7月16日9時32分,裝載著阿波羅11號的土星5號火箭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發射12分鐘後飛船進入地球軌道,速度達到7.67千米/秒。

土星5號火箭發射

飛船在環繞地球一圈半後,第三級子火箭點火,使飛船加速到10.5千米/秒,並進行月球轉移軌道射入,讓阿波羅11號進入地月軌道。30分鐘後,指令/服務艙從土星5號分離,並旋轉180°與第三級火箭內的登月轉接器中的登月艙連接。

阿波羅11號於1969年7月19日經過月球背面,很快點燃了主火箭使飛船減速進入了月球軌道。在環繞月球的過程中,三名宇航員在空中辨認出了計劃中的登月點——「寧靜海」。

接著,呼號為「鷹號」的登月艙從呼號為「哥倫比亞號」的指令艙中分離,向著月球緩緩降落。

客服了種種困難,休斯頓時間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17分43秒,阿波羅11號平穩地落在了月球的表面,人類第一次踏足了這顆一直陪在我們身邊,但是又離我們那麼遙遠的衛星上面。

人類首次登上月球

「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阿姆斯特在月球留下第一個腳印時的這句口號今天的人們全部耳熟能詳,但是人類這一大步,究竟邁了多久呢?

1865年,凡爾納坐在他的書桌前,用文字第一次向人類描述了「登上月球」這個瘋狂又令人嚮往的想法。

《從地球到月球》一經發行,就成為了當年的爆款圖書,人們紛紛抬頭仰望夜空,猜想著,這顆一直懸在我們頭頂的月球,人類真的有一天有辦法踏足嗎?

在凡爾納的構想裏,人們製造了一門巨型大炮把探險者轟到月球上去。這個想法今天的我們看起來的確很荒謬,但是制約於當時的科學知識(連汽車都沒被發明),有這個想法本身就是一種驚人的腦洞。重點在於凡爾納設計的登月詳細過程。

在《從地球到月球》以及之後的續作《環遊月球》裏,凡爾納對登月的構想與104年後的事實有諸多驚人的一致。

首先,登月計劃發生在美國。1860年代的世界,美國的地位與今天不可同日而語。當時凡爾納的祖國的法國是世界第一強國的有力競爭者,而美國只不過剛剛結束了南北戰爭,到處都在戰爭中漸漸恢復生機緩步發展。但是凡爾納卻清楚地知道,美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一定會前途不可限量。

再比如,凡爾納構想的發射地點位於美國弗洛裏達洲卡納維拉爾角,這恰恰是現實中1969年發射登月火箭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位置,而肯尼迪航天中心是1962年七月才成立的,在《從地球到月球》成書之時,這片地區還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凡爾納構想登月需要至少三個人的協作,所以小說中是三名宇航員登月。而阿波羅11號在美國航天局的決策下,也將宇航員人數定為了三人。

凡爾納構想光靠在地球上的動力不可能直達月球,所以「炮彈列車」(也就是登月倉)本身必須也具備動力,並且在登月前要與主體分離。這毫無疑問就是後來「分級火箭」的最早模型。也是阿波羅11號登月時真實在做的事情。而登月裝置的外形可以從上邊的兩張圖上看出來,大體外形幾乎一致(炮彈形)。

凡爾納構想炮彈飛向月球的速度是36000英尺/秒,而現實中航天器飛行的速度因空氣阻力的原因為35533英尺/秒。相差不大,而由於這個速度的差異,兩者的飛行時間也分別為97小時13分20秒和103小時30分。在那個內燃機剛剛發明不久的時代,凡爾納的猜想幾乎與真實相差無幾。

最後,對於飛行器的返程,凡爾納構想宇航員最後會在海洋中降落。這也與美國NASA航天局的計劃不謀而合。而令人震驚的是,最後阿波羅11號的降落地點,與凡爾納小說中「月球探險隊」墜入的海洋,僅僅差了十幾公里……

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驚嘆於他的想像力,在登月成為現實的今天,人們更為驚嘆於的他的想像力。也許這不僅僅是想像,更像是預測。

其餘種種

除了潛艇直升機甚至是登月,凡爾納還有很多在當時驚奇的腦洞在今天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比如電視機。凡爾納在他晚年的小說《2889年一個美國新聞界鉅子的一天》中描寫了一個在未來會進入每個人家的裝置,這個裝置能讓在巴黎的人看到在紐約的人在做什麼。

再比如水能源。凡爾納在他的海洋三部中《海底兩萬裏》的「鸚鵡螺號」用海水驅動,而《神祕島》中寫道,未來水會代替汽油成為一種可再生無污染的清潔能源。這在當時被認為是比點石成金還不可能的幻想,而如今,依靠分解水得到的氫氣驅動的汽車已經走進了人們的生活。

日本發明的「水能源」車

甚至是「全球網路」。凡爾納在《理想城市》中構想,在未來,全世界的樂器(當然因為當時沒有電子產品)全都能通過電線互聯,然後在世界不同的各個地方一起演奏,他寫道:「借著電線的幫助,倫敦、維也納、羅馬、彼得堡以及北京等地的鋼琴都能與這裡的樂器連接。」

而在他一本並沒有發表的稿件《20世紀的巴黎》中則開了更多的腦洞成為了現實。

比如摩天大樓、地鐵、傳真、摩托車……


21世紀的今天,距離凡爾納生活的19世紀中期已經過去了一個半世紀,而在遙遠時空的另一端。我們今天的生活,彷彿早已經被這位先人所見。


科幻小說家所謂的預言,就跟古代算命的一說說一堆,總有幾個中。

劉慈欣就常說,科幻小說家並不能預言未來。往往科幻小說裏寫的與真正的未來完全不同,因為人的思維是線性的,而現實的發展是曲線前進。具體可看劉慈欣去日本的座談。


你可以去了解一下阿西莫夫的提出的電梯效應


1968年出品的科幻電影中預言的2001年時候人們一邊喫飯一邊瞅著智能手機(或者是在平板電腦?)的生活習慣,現在沒這麼做過的網友可以給我點個贊看看有多少人。

當然,也有預測失敗的。

這是同一部電影中出現的太空旅客的「飛機餐」(或者應該叫飛船餐?),依然是流質的吸食食物,估計該電影的導演和編劇(或者再加上原著小說作者)在未來太空飯(低重力環境下的飯食)方面的想像能力還差一些……


絕大多數是不準的


(自我感覺)最吊的那些傢伙他們不寫科幻,他們直接發預言。

正面剛。


大劉:未來的男人會越來越娘化……

我看著自己各種裙子的櫃子:是的,大劉說得對


歪個樓,有時候不是科幻預言未來,而是人們按照科幻去發展了一下,比如你用的電腦和ipad,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star trek……

另外也有非常不準的預測,比如Victoria 2中有一期19世紀的報紙預言到了21世紀,每個紳士都會擁有自己的熱氣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