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智能家居的关注不断加深,智能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乐趣,智能家居将为我们带来什么?智能家居在市场上真的如此热门吗?


就目前来讲,智能家居还没有摆脱「控制家居」的特征,离真正的智能家居还有一段距离要走,这些不管政策也好,解读也好,这是当前这个产业发展的事实,就是处于发展的前期,甚至是储备的前期,远远没到爆发期。这是初步判断!然后回答题主的两个问题。

智能家居将为我们带来什么?

带来什么,生活的极大便利性,正如有一个答主说的,懒人社会,笔者赞同,智能家居的出现是将设备变的聪明了,将人在家居这个项目上变得笨了,可以集中精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这就是智能家居的真谛。其包括了很多了系统,具体可以问度娘,笔者就不多赘述了。笔者在这里更想说的带来什么?

1.极大的方便,生活再不用自己去想著家里的灯在哪里,水怎么炒,空调如何调,钥匙放哪里,一切由智能家居系统搞定了,这就是方便;

2.智能的数据化,通过家庭数据中心通过精准的身份识别进行大数据分析,会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习惯 产生不同的个性化家居设置,这将会对生活产生颠覆性的变化;

3.精准的安全卫生分析,这一点相信现在的智能家居企业也不一定想得到,形成家许数据中心,关于安全、疾病、卫生等从生活习惯及各类感测器就可以分析得出了,有的时候也许比医生还要精准,这就是个人大数据的力量;

4.关爱老人儿童真正的成为简单现实,不需要天天陪同,一切有家许智能数据处理中心与智能家居设备来搞定,再也不担心出差在外老人的身体了,再也不担心保姆虐待老人儿童了。

市场真的如此热门吗?

刚才不是讲了,市场还处于储备前期,并没有进入到真正的爆发期,或者说离爆发期还很远,这需要基础条件达到,而不是上述的空想。目前最热的是智能单品,比如摄像头、触控板、智能门锁、智能灯、AI音箱等单品,真正的系统化的智能家居还没有真正大批量的走入家庭。

如果题主是生产企业,那么建议从单品切入,千万不要贸然进入系统行业,那不是谁都能玩得转的,强如阿里,腾讯,京东,华为之流也不过如此。如果是经销商,更不要贸然进入系统市场,因为市场培育期是最辛苦的,非常容易就死在黎明前,经销商可以切入智能单品销售,慢慢积累客户和产品经验,等待成熟!


肯定不是空壳子的,它有实际的东西,比如智能门锁、智能灯具、智能马桶等,都是智能家居单品,怎么会是空壳子呢。前景肯定很广阔的。可以参看下面这篇文章。

在很多研究机构公开的报道里,智能家居总是被描绘成千亿,甚至万亿规模的黄金市场。

那么,真实情况如何呢?

大材研究今天就专门梳理梳理,有些事儿可能超出了我们之前的想像。

? 结论就是,如果你在家具、建材与装修这三个行业里混,如果还没有考虑到如何跟智能耍朋友,拿不出像样的智能家居产品,即使你现在混得还算不错,可能过几年就不是这样了,阁下完全可能跟不上节奏,被狠狠地甩几条街。

一家名叫千家智客的机构,前段时间公开了一个数据,认为2017年的智能家居市场已有916亿的规模,2018年将达到1396亿,2020年可能一路杀到3294亿。

另外一份《中国智能家居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报告》,其中提到,预计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到2020年将达到3576亿元。

前瞻产业研究院也有统计, 他们的观点是,2012-2016年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2%,到2020年的时候,整个市场的规模可能达到1396亿,较2012年增长近10倍。

有些证券公司也盯上了智能家居行业,比如有个华菁证券,就曾发布专项报告,认为到2020年,我国智能家居行业整体规模将达到1.12万亿元。

好家伙!直接抬到了万亿元规模的级别!

放到全球范围里,大材研究发现,大伙儿对智能家居也是非常看好的。

Strategy Analytics研究认为,2017年全球范围内,智能家居设备的销量为6.63亿台,预计到2023年,智能家居设备销售量将达到19.4亿台,超过智能手机。

这家机构认为,2017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840亿美元,2030年可能突破1550亿美元,也就是说,要到万亿人民币的规模,至少还需要10年时间。

赫赫有名的IDC也有自己的判断,他们认为,到2022年的时候,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增长到277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1.7万亿人民币。

看来各个机构的统计口径差别有些大。再多列数据,看来也没什么必要性了。

反正大家都看好,有些认为爆增,有些觉得小步走,但基本上都认为这是一个千亿级,甚至向万亿级看齐的庞大市场。

那么,现实情况又如何呢?

大材研究认为,部分市场确实欣欣向荣,特别美好,比如智能音箱、智能锁、智能摄像头、智能卫浴等,国内用户量估计在几千万的规模。

也并不是所有市场都特别美好,入场的公司倒是众多,除了上述热门领域外,还有智能家居系统、扫地机器人、智能照明、恒温器、远程监控、智能路由器、智能插座等,每个细分行业里,少则几百家公司,多则上万家。

但是,关键的难题在于,普及难度其实还挺大,仅仅部分商品,在部分群体里得以落地,甚至走俏。

? 大材研究认为,整个市场需要解决的障碍还很多,比如:

1、智能产品的技术稳定性,这个是最让用户担心的,比如智能锁万一出问题,被别人打开;智能马桶万一漏电等等。

2、一个产品一个APP,相互之间不能互联,缺乏统一标准的控制平台,用户体验不佳。

3、价格能不能往下降,能够跟传统产品在价格上保持一致。毕竟普及性的消费,还得靠大众市场来支持。

目前很难形成现象级的消费热点。

传统的一线大牌公司们,几乎都在备战智能,或多或少都推出了自己的独特产品。

大材研究最近要举行一次评选活动,先剧透一下,至少将如下数十家公司纳入了考虑:

小米、Wulian、紫光物联、新和创、欧瑞博、海尔U-home、京东微联、华为HiLink、阿里智能、美的M-Smart、科大讯飞、杜亚DOOYA、河东HDL、柯帝KOTI、Honeywell霍尼韦尔、视得安、安居宝、长虹、TCL、360、快思聪、BroadLink、索博、鸿雁、ABB、冠林、施耐德、达实智能、Control4、和而泰、和晶、英唐、杜亚、拓邦、瑞德智能、罗格朗、天翼物联、新大陆、电科、远望谷、聪明屋、艾特、向往、安谷、狄耐克、LifeSmart 、POLY HOME 、蓝居、GKB未来屋、晶控电子、Livinglab等。

这里面有些是做系统,或者整体方案的,比如:

? 海尔的U-home安家平台,各种智能家居产品都可以申请接入,比如门锁、对讲、电动窗帘等。另外,跟海尔关系密切的少海汇,整合了40多家公司,提供一站式的智能家居方案与硬体产品,也是来势汹汹。

? 华为HiLink也是一个联盟,官网显示有50多家核心合作者,接入了家庭娱乐、能耗、照明、自动化、安防等6大领域、上百个品类的千余款产品。用华为智能家居APP,就可以掌控这些智能设备的运行情况。

连红星美凯龙都在投一些智能家居公司,比如做智能锁的云丁科技,B+轮5100万融资里,就是红星美凯龙跟嘉实投资一起给的钱。

更多的公司,尤其是产业整合能力相对较弱者,都把主战场放在了智能硬体产品,比如:智能音箱、智能马桶、智能门锁、智能监控、电动窗帘等等,甚至连浴室里用的镜子、用的浴室柜,也正在搭载某些智能技术。

比如科勒,在做一套云镜系统,做智能厨卫,它的厨卫产品搭载了智能晶元,涉及大概有50多个单品,用户通过APP就能遥控浴缸放水,预设淋浴系统,设节座圈温度等。

卫浴板块,算得上一个正在接近成熟的智能家居市场,有代表性的产品包括:

智能马桶、按摩浴缸、蒸汽房等。

拼了很多年,几乎传统的一二线品牌,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主打产品,名单可以拉很长,包括:

九牧、恒洁、金牌、浪鲸、箭牌、TOTO、科勒、惠达、欧路莎等等。

而且还出现了一些非专业卫浴品牌,比如:

津上、德希顿、摩普、便洁宝、人文、德朗斯汀、松下、海尔、诺维达、裕津、韩国爱真、智米、

传统的卫浴品牌,想必已经感受到了这些新兵们的杀气腾腾。尤其是松下、海尔、津上、德希顿们的智能马桶盖,碾压了绝大多数传统的一二线专业卫浴品牌。

普及的情况还算可以,主要在大户型住宅与别墅、酒店会所等场所,智能卫浴出现的情况比较普遍,在中小户型家庭里,受限于面积与装修预算等约束条件,用户量相对比较少。

援引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智能卫浴电器专业委员会发布《2016年中国智能坐便器行业发展报告》,2015年时,我国智能马桶盖内销量约195万台,同比2014年增长80.5%。内销额约43.9亿元,同比增幅为78.5%。

另外,赛立信做的家居建材市场监测显示,智能马桶的线上销量已经占到19%左右,智能马桶盖的线上成交均价大概是2089元,而智能马桶的均价为3769元,比普通马桶的成交均价914元高了几倍。

▼ 大材研究注意到,智能音箱的爆发力非常强,目前已吸引了阿里、腾讯、百度、谷歌、苹果、微软、亚马逊、三星、小米等几乎所有国内国际巨头。

价格战与功能战打得不可开交,天猫精灵曾经只要99元。现在的天猫精灵方糖,官网显示要199元。

? 小米的AI音箱,也就是小爱,定价高了一截,299元,到7月26日,据说已经推了1年时间,累计被唤醒20亿次,累计控制设备近1亿次,每日音乐播放时长5100万分钟,累计训练次数4200万次。这个成果如果是真实的,确实很漂亮。

其它活跃的智能音箱还有:

苹果的HomePod,Google的 Home,喜马拉雅的小雅,出门问问的「Tic home」,百度的「raven H」,京东和科大讯飞联手的「叮咚」等。

? 而亚马逊的智能音箱问世更早,2014年,他们就在卖Echo了。今年一季度,据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他们家出货量高达400万个,占到了43.6%的份额,紧随其后的是谷歌、阿里巴巴、苹果和小米等。

Cirp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有超过4000万台智能音箱在使用,亚马逊与谷歌占了大部分。

智能音箱出现的时间并不是特别长,但市场催熟的速度太惊人了,有可能过几年,它真会像电视机、空调、电脑等设备那样普及。

调研公司 Canalys 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到 2018 年年底,全球智能音箱的数量将会达到 1 亿台,而去年仅有 4000 万。四年后,这个数字可能增加到2.25亿台,这意味著要向手机的销量看齐。

国内有两家公司值得注意,一个是BroadLink,2013年成立的年轻公司,产品却出了Wi-Fi 智能插座、智能遥控器、智能开关等,同时也做传统家电/电工智能化这种解决方案,自己还搭了一套开放的智能家居平台BroadLink DNA system。

这家公司今年的D轮融资高达3.43亿元,中信产业基金、百度、立白集团都是投资方,关键的亮点是,他们2017年智能单品销量180万件,一半卖到海外。智能模块年发货量达 1500 万片,客户有空调、热水器、净化器等200多家企业,而且跟18家房产商在合作,推智慧地产。

按照这个速度,不出意外的话,有潜力做成智能家居领域的小独角兽。

另一个是欧瑞博,比BroadLink成立时间相对较早,2011年问世,影响力上升很快,也拿到了规模不小的投资,2个亿左右,赢得了联想之星、软银赛富、拓邦股份、TIGERCUB、MTK等投资机构的加持。

主营产品包括:智能锁、天猫精灵、电动窗帘、电动晾衣架、报警器、智能插座、智能摄像头等,同时也有整体方案与智能家居套装,面向家庭、办公与酒店三大场景。

想必大家也发现了,这种资金能力比较强的公司,起步不久就会走多元化的智能家居产品路线,并不是死磕某一个品类,崛起的势头特别猛,背后又有资金支持,对传统势力的冲击想必很大。

不过,市场的认可度还不是很高,后面能不能抵挡传统大牌发起的冲击,很难说。

事实上,目前最火的智能家居单品,也就是这些,包括智能锁、智能音箱、电动窗帘、智能摄像头等等,多数还是新公司进来把市场给占了,传统的大牌们,反映比较迟缓,如果速度跟不上,有可能丢掉智能时代的机会。

就像做门锁的, 以前的名门、KLC、三环、万嘉、固力、雅洁、天宇、亚太天能、第吉尔等,本来有做锁的技术积累,反而在智能板块不是特别突出。

云丁、果加(火河科技)、云柚、小嘀(德施曼旗下)、Ola、夏洛克等,都拿到了从几百万到几个亿的投资,重量级的资本都挑中了专门做智能锁的头部公司。

比如其中的云丁,不过是智能门锁的新兵,2014年成立,旗下主推鹿客、云丁两个品牌,他们的产品可以用指纹、手机、密码开门等,据大材研究查询,好家伙,居然连续拿了5轮融资,还加入了小米生态链。

大材研究在网上看到一个报道,其中提到,据云丁给出的数据,截至2017年10月,云丁的智能门锁安装已经超过80万台,合作品牌公寓超过1500家,在公寓智能门锁领域,市场份额超过60%。

曾经在小米众筹平台上发布鹿客智能门锁Classic,众筹价1699元,上线4个小时卖出5000台,筹款上千万,这样的个案之前是没有的。

京东618智能门锁的头牌,名字叫:德施曼。

一家名叫云猫的公司,在京东众筹平台上搞众筹,筹到了将近1000万的资金,赢得了19万+的支持者。

据说京东专门成立了面向智能门锁的工作小组,为品牌提供深度支持,专门推了一个「30-180保险」服务,30天内包退,180天内只换不修。

大材研究查询到,之前有一个公开说法是,全国的智能锁企业大概有1300多家,品牌有2800多个,2017年智能锁的产量可能有800万套。

而易观智库专门发了一份《中国智能门锁白皮书2017》,其中认为:

中国智能门锁市场占有率不足3%,而欧美市场为50%,日韩则达80%,从2017年到2019年,智能锁的国内销量可能保持100%增速,到2019年,销量预计突破3200万套。

那么,现在的销售情况如何?

阿里云、德斯曼、汇泰龙、DPLS lab实验室等曾联手发布过一份《2017中国智能锁应用与发展白皮书》,里面公开了一些数据:

2016年中国智能门锁零售市场出货量为180万套;2017年则达到了350万套。线上市场占了绝大多数。

可能不是完全准确,但从中能看到智能门锁高歌猛进的态势。

爆发式增长,抓不住智能,可能一些传统做机械锁的公司,连生存都会变得很困难。

就在各种智能硬体产品挥鞭跃马之际,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专注于设计与安装的服务商。

他们从产品选购之前的方案入手,帮助业主解决智能家居该怎么设计、怎么选产品、怎么搭配、怎么安装等问题。

据大材研究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推出智能家居方案的公司,活跃度比较高的至少有20家,包括:

成都智享生活、千家智客帮、TE、洛可可、云海物联、欧瑞博等。算上那些各个地方的授权服务商,或者小型公司,数量可能已经突破100。

? 成都的智享生活,属于海尔U-home的授权服务商,主攻市场既有家庭,也有工程。

家庭业务板块涉及:照明、窗帘、情景、安防、别墅对讲、语音、安全等。工程业务板块展示了智慧办公、智慧酒店与智慧社区。

智享生活除了提供智能家居的设计与安装服务,而且还会销售部分产品,其中不少都是跟海尔有关联的,比如拉斐尔智能面板、海尔魔镜等。

? 总部位于美国的TE Connectivity,曾经是做连接器、继电器等产品的,纽交所上市,旗下也推出了智能家居方案,主要从连接入手。

其官网上声称「提供适用于家用电器和设备、照明、暖通空调、安全等的广泛连接和感测器解决方案。」

? 最近浮出水面的千家智客帮,也是从设计安装入手的平台,用户只需要在智客帮城市站提交需求,就能获得智能家居全屋解决方案,不过只有付费后,才能预约到智能家居安装师上门提供支持。

对比众多同类公司来讲,在面向C端市场这事儿上,智客帮做的工作比较细,它的这套平台包括了智客帮城市站、智客帮城市合伙人、智客帮培训、报价优选、安装优选、集成商优选、玩物说城市新零售等部分,在各地发展城市合伙人,用来推动本地智能家居业务落地。

据公开报道,目前已经有多家智能家居产品入驻,包括海康威视萤石、BroadLink、华歌d.SmartHome、欧瑞博、LifeSmart、紫光物联、Konke、鸿雁、伯图康卓等,而且成都、杭州、上海的城市合伙人即将敲定。

? 传统的优势设计公司「洛可可」,与时俱进,也围绕智能搞了不少专门的设计方案,比如智能新场景塑造、新零售体验等,都跟智能有关。比如他们给海信做的GALAMOTE,就是在尝试客厅的智能场景设计。

? 一家深圳的公司云海物联,从高性价比入手,定位于「让每个人都能用智能家居」,做全屋无线智能家居,目前已有12个系列,包括安防、开关、照明、门锁、插座、网关、语音、门窗、家电、健康、遥控、环境等。

? 还有像欧瑞博这类公司,一边推产品,一边上方案,定位做「全宅智能控制系统」,主打照明、安防、控制与影音娱乐、门 锁、睡眠、窗帘等,在京东、天猫开有旗舰店。

在多方力量的助跑之下,智能家居的成熟与普及,将渗透到越来越多的家居建材装修行业,全行业智能化的那一天有可能更早到来。

那么,问题又来了?

向智能家居转型,你可准备好?

大材研究,有用的洞察与见解,建材家居与装修人正在关注!


?2018年对于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而言是承前启后的一年,设备出货量较2017年增长显著,爆款产品接连出现的同时各类产品逐步走向场景联动。此外语音交互的公众接受度逐渐提高,其在家庭环境下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扩展。

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智能家居市场正呈现出勃勃生机。在政策支持、人工智慧与IoT技术发展、消费升级等诸多利好因素的影响下,智能音箱、智能锁等智能家居细品类已然迎来全面爆发之势,单品优化趋势下的智能家居数据价值凸显。

随著2019年5G的逐步商用,还有智能家居产品互联互通的进一步推进,未来有望出现更多爆款产品,推动智能家居整体市场稳固发展。

1.智能家居行业概述

1.1 基本定义

智能家居是通过各种感知技术,接收探测信号并予以判断后,给出指令让家庭中各种与信息相关的通信设备、家用电器、家庭安防、照明等装置做出相应的动作,以便更加有效服务用户且减少用户劳务量。

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计算机、网路通讯、家电控制等技术,将家庭智能控制、信息交流及消费服务等家居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并创造出高效、舒适、安全、便捷的个性化家居生活。

1.2 发展历程

智能家居作为一个新生产业,处于一个导入期与成长期的临界点,市场消费观念还未形成,但随著智能家居市场推广普及的进一步落实,培育起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智能家居市场的消费潜力必然是巨大的,产业前景光明。智能家居在中国的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期、开创期、徘徊期、融合演变期。

萌发期 1994-1999年:行业处在一个概念熟悉、产品认知的阶段,这时还没有出现专业的智能家居生产厂商,只有深圳有一两家从事美国智能家居代理销售的公司从事进口零售业务,产品多销售给居住国内的欧美用户。

开创期 2000-2005年:国内先后成立了五十多家智能家要集中在深圳、上海、天津、北京、杭州、厦门等地。智能家居的市场营销、技术培训体系逐渐完善起来。此阶段,国外智能家居产品基本没有进入国内市场。

徘徊期 2006-2010年:2005年以后,由于智能家居企业的野蛮成长和恶性竞争,给行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2005年-2007年,20多家智能家居生产企业退出了市场,国外的智能家居品牌却暗中布局进入了中国市场。

融合演变期 2011年至今:2011年以来,市场呈现增长趋势,放量增长说明智能家居行业进入一个拐点,由徘徊期进入了新一轮的融合演变期。接下来的三到五年,智能家居一方面进入一个相对快速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协议与技术标准开始主动互通和融合,行业并购现象开始出来甚至成为主流。

发展路径:智能家居的发展基本分为三个阶段,以产品为中心的单品智能阶段,以场景为中心的互联智能阶段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智慧家庭阶段。

单品智能:这一阶段智能家居产品独立存在,不能互相联通,单品功能较多,但核心功能未突出,无法满足消费者真正需求。

互联智能:依托物联网技术,将智能家居产品互联互通组成一个系统,集中管理和控制。这一阶段智能家居主要以场景为中心。

智慧家庭:该阶段智能家居以用户为中心,依托人工智慧技术,对智能化进行深度挖掘、最终实现智能家居产品对人进行学习和模拟。

1.3 行业特点

智能家居行业因为契合人工智慧、智慧城市、消费升级等众多概念,因此受到了各个新兴领域的高度关注。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兼备建筑、网路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

智能家居行业总体呈现出节能、安全、舒适以及便捷等特点。

节能:传统家居的节能依靠人的自觉,而智能家居可以通过感测器、智能插座、智能开关等设备,依据环境自动做出合理的安排,统一管理用电。

安全:传统家居多采用物理安防,而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不仅能够远程实施监控,还可以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提高家庭安全级别。

舒适:传统家居需要手动调节和控制,每一个动作,只可实现一个效果,而智能家居具备了更多人性化的功能,自动反馈的联动控制让家庭生活变得更加舒适。

便捷:传统智能家居受到物理空间、操控方式等因素限制相对频繁,智能家居允许许多种方式控制,减少了人的操作,只需要动动嘴巴即可控制全屋家电,包括灯光、电视、空调、窗户、窗帘等。

1.4 产品功能

目前智能家居主要能分为三部分,分别为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单品、智能设备。智能家居系统主要起感应、链接以及控制等作用,智能单品更多的是对传统家居产品赋予了智能化功能。

品类

智能相关功能

电视

语音控制、WiFi、智能推荐、多设备同步、游戏等多媒体交互

音箱

语音控制、蓝牙、WiFi、同品牌多产品连入、附加人机交互功能(网路搜索、查天气等)

空调

手机APP控制、WiFi、智能变频、自调节(感应外界条件变化根据预设判断)、自清洗、感应控温祛湿等

洗衣机

手机APP控制、WiFi;远程APP控制;自断电自排水;智能检测衣物类别选择清洗和杀菌模式

冰箱

手机APP控制、语音控制、触控屏、感应食物自动控温、多媒体娱乐、网上商城采购食材

油烟机

手机APP控制、WiFi联网、烟灶互联、烟感应、食谱推荐、温度感应、低噪音智能清洗提醒

洗碗机

手机APP控制、智能时间预约、清洗/杀菌模式选择

热水器

手机APP控制、预约加热、断电记忆

电饭煲、蒸箱、烤箱

手机APP控制、智能时间预约、多烹饪/清洗模式选择、

扫地机器人

手机APP控制、智能建图规划路线、自主感应决策(感测器:防跌落/防缠绕/防困/越障等)

照明

手机APP控制、护眼演算法,优化场景照明

1.5 智能家居全景图

1.6 智能家居产业链

1.7 智能家居生态圈

传统硬体企业、互联网企业正借助自身产业链、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资本、渠道、影响力等优势,建立起智能家居系统平台,将智能家居设备间相互孤立的数据和信息打通,通过分析数据链接个性化服务,形成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态圈。

传统硬体企业:传统硬体企业制造智能家居市场主要产品(家电、安防产品等)、早期参与者正在向智能化转型。包括家电厂商、安防控制设备商等。

平台服务型互联网企业:平台服务型互联网企业是开放能力型企业,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云服务能力为硬体企业提供交易平台,云平台、大数据服务等支持。

消费电子型互联网企业:消费电子型互联网企业以生产智能手机、智能家电、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硬体产品切入智能家居市场。

创新创业型企业:创新创业型企业以中小型创业企业为主,提供单品智能硬体或者家居后市场O2O服务,占据智能家居市场的长尾部分。

房地产、家装企业:房地产、家装企业是智能家居与用户间的触点,正积极与平台型企业合作,共同推动智能家居落地。

设计师/消费者等:智能家居市场重要参与者还有设计师、施工者和消费者等。其中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产品后,一定程度上起著反馈以及带动市场的作用。

2.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2.1 政策推动行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扩大消费规模、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政府大力扶持物联网、人工智慧、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为智能家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12年2月工信部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智能家居作为物联网9大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之一,包括家庭网路、家庭安防、家电智能控制以及节能地摊等,首次进入到国家五年规划。

2017年8月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大力推广数字家庭产品,鼓励企业发展面向定制化应用场景的智能家居「产品+服务」模式,推广智能电视、智能音响、智能安防等新型数字家庭产品,积极推广通用的产品技术标准及应用规范,加强「互联网+」人工智慧核心技术及平台开发,推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可穿戴设备、消费级无人机、智能服务机器人等产品创新和产业化升级。

2017年12月工信部 《促进新一代人工智慧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明确将支持智能感测、物联网、机器学习等技术在智能家居产品中的应用,提升家电、智能网路设备、水电气仪表等产品的智能水平、实用性和安全性,发展智能安防、智能家具、智能照明、智能洁具等产品,建设一批智能家居测试评价、示范应用项目并推广。到2020年,智能家居产品类别明显丰富,智能电视市场渗透率达到90%以上,安防产品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再一次提出重点发展适应消费升级的中高端移动通信终端、可穿戴设备、超高清视频终端、智慧家庭产品等新型信息产品。政策推动下,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前景日益明晰。

2.2 城镇化进程加快

城镇化进程加快为定制家具行业提供源动力。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全国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2012年的52.57%提高到2018年的59.58%。家具市场特别是整体家居市场的快速发展与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密不可分,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为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2.3 后装市场需求庞大

家居行业属于房地产后周期行业,与房地产行业景气度紧密相关,主要需求来自于房屋交易,包括新房和二手房。2018年房地产市场坚持 「房住不炒」主基调,各地房地产调控表现趋紧趋严,但2018年10月开始部分城市调控政策略有放松。2018年我国住宅销售面积为14.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2%,住宅竣工面积6.6亿平方米,同比下滑8%。2018年国房景气指数101.85,行业景气度高,房地产发展为后装市场创造需求。

2.4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随著宏观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居民消费能力大大提升。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28元,同比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国内消费升级趋势的确定性,带动了家居产品的消费。

2.5 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在消费升级和消费普及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规模将会获得长期、持续的增长。2018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987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家具类增长10.1%。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居民消费潜力具有很大的释放空间,并拉动智能家居消费的持续稳定增长。

2.6 消费者数字化程度高

消费者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消费品部分品类已达到50%以上的线上渗透率。2018年中国网民规模达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为59.6%,较2017年底提升3.8%。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使用率高达98.6%,手机上网已成为网民最常用的上网渠道之一。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超过8亿用户,也为智能家居远程控制提供了基础。

2.7 技术提升促进发展

随著互联网进程的推进,移动技术的发展,新商业的基础设施已经初具规模:云计算、大数据;智慧物流、互联网金融;平台统一化市场。互联网发展进入应用期,逐步释放经济与社会价值,推动全球化3.0进程。智能家居核心技术——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慧的进步,推动了产业快速发展。

此前,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5G的正式商用进入倒计时。5G技术的应用也将进一步促进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

3.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现状

3.1 行业总览

2018年对于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而言是承前启后的一年,设备出货量较2017年增长显著,爆款产品接连出现的同时各类产品逐步走向场景联动。整体而言,目前我国智能家居行业总体情况如下:

1、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位列全球第二;

2、市场渗透率较低,发展空间大;

3、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发展快;

4、市场玩家众多,头部厂商优势明显;

5、用户数量呈螺旋式上升,总计约6000万人;

6、智能家居品类中智能照明、家庭安防、智能家电、智能影音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7、智能空调、智能冰箱以及智能洗衣机潜在市场皆在万亿级别。

3.2 市场地位

据统计,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65.32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但从市场渗透率来看,中国仅为4.9%。市场渗透率是对市场上当前需求和潜在市场需求的一种比较,市场渗透率低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该潜在市场越大。

3.3 区域发展

智能家居厂商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其中广东省为中国智能家居产品最大的生产制造基地,厂商占比达到了37%,其次是浙江、上海、北京、福建和江苏。这些区域制造业发达,技术先进,市场规模庞大,智能家居企业可以充分发挥研发优势、降低运输成本、提升客户响应速度及优化售后服务,同时方便进出口。

3.4 用户规模

随著经济水平、互联网技术、消费升级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进入到智能家居市场。数据显示,近两年来,我国智能家居用户数量呈螺旋式上升,智能家居领域用户规模约6000万。互联网巨头及新兴创业公司从硬体、技术、系统解决方案等不同角度进行布局,智能家居系统初显。

3.5 市场规模

在人工智慧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带领下,智能家居热度不减,行业蓬勃兴起。2014-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从720亿元增长至142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4.09%。随著人工智慧技术的不断完善,智能家居产品种类日益增多,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2018年市场规模达1700亿元。

3.6 市场结构

从市场占比来看,智能家居品类中智能照明、家庭安防、智能家电、智能影音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家电类产品占比最高,其中智能空调、智能冰箱和智能洗衣机三者市场占比合计超过70%。而受到价格低、能满足消费者即时需求的影响,智能锁、运动手环、家用摄像头等即时类产品的市场增速较快。

3.7 智能照明市场

智能照明是指利用计算机、无线通讯数据传输、扩频电力载波通讯技术、计算机智能化信息处理及节能型电器控制等技术组成的分散式无线遥测、遥控、遥讯控制系统,来实现对照明设备的智能化控制。近几年,中国智能照明市场规模从2005年的19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近150亿元,年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未来在智能家居推动下,智能照明行业市场规模将加速扩大,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70亿元。

3.8 智能安防市场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为智能家居住户提供基础的家庭安保系统,分为前端探测器,智能家庭控制器,网路信号传输系统,控制中心控制系统等。智能安防产品主要有智能门锁、摄像头、智能门禁、烟雾报警器等。随著智能化成为行业大趋势,智能安防也逐渐成为安防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在安防行业中的占比将越来越大。2018年中国智能安防行业市场规模近300亿元。预计在2020年,智能安防将创造一个千亿的市场,这也将是安防领域不可小觑的市场。

3.9 智能家电市场

我国智能家电零售额市场空间2020年有望突破7000亿元,而智能家电市场主要分为白色家电、黑色家电以及小家电三大类,其中又以白电市场发展最快,占据智能家电近一半市场。另外,冰箱、空调以及洗衣机三大白电产品市场最大。

3.10 智能影音市场

智能影音市场的典型产品是智能音箱,随著智能音箱的持续放量,销量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智能音箱销量达到446.25万台,增长率为141%。2018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规模约为3.3亿元,增长率为65.4%。随著产品进一步优化升级及智能家居的推广,中国智能音箱消费市场潜力将得到释放,行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4.智能家居重点企业分析

4.1 竞争格局

从市场竞争来看,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玩家众多,头部厂商优势明显。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前五位的厂商占有近半数的市场份额。其中小米依靠其完善的生态链成为最大玩家;海尔和美的作为传统家电智能化的领头羊分列第二、三位;阿里凭借自身渠道优势通过智能音箱和智能电视盒子两个主要产品位列第四;百度入局较晚,但在DuerOS语音平台的支持下通过智能音箱这一爆款产品,仅三个季度便跻身前五。

4.2 小米

小米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体和电子产品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也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以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目前小米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消费类IoT物联网平台,连接超过1亿台智能设备。

小米以「开放、不排他、不独家」为原则发展生态链,构筑智能家居产品矩阵。目前来看,小米智能家居生态系统主要是以自身产品或者生态链的产品为主,主要集中在硬体层面,直接杀入从而获取终端用户信息。

2019年小米正式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全新战略,2019年一季度实现总收入438亿元,同比增长27.2%;经调整利润21亿元,同比增长22.4%。MIUI月活跃用户达2.6亿人,智能电视及小米盒子的月活跃用户达到2070万人,同比增长55.1%。未来,小米将会把大家电作为未来10年持续发展蓝图的核心拼图之一。2018年实现总营收1749亿元,同比增长52.6%,经调整利润86亿元,同比增长59.5%。

截至2019年3月31日,小米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达1.71亿件,环比增长13.7%,同比增长70%。其中,小爱同学月活用户超过4550万,同比上涨247.2%,成为国内最活跃的人工智慧语音交互平台之一。智能电视业务全球累计出货量为260万部,同比增长99.8%。

4.3 海尔

海尔集团全球设有29个制造基地,产品涵盖冰箱冷柜、洗衣机、热水器、空调、电视、厨电、智慧家电和定制产品八大品类。如今,海尔探索、深挖智慧家电领域,以 「海尔智慧家庭,定制美好生活」 为口号,将人工智慧、物联网等智慧科技融入到家电产品中,重新定义智慧家庭。

海尔U+智慧生活操作系统是全球首个智慧生活操作系统,它涵盖了整套智能家居解决方案。U+智慧家庭互联平台、U+云服务平台以及U+大数据分析平台为该操作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通过这一系统,用户只需12秒就可以实现与所有智能家居终端跨品牌、跨产品的互联互通。

青岛海尔以智慧家庭引领为主轴,坚持产品技术创新、零售转型与全球创牌,实现稳健增长,并不断巩固行业引领地位。2018年海尔实现营业收入1833亿元,增长12.17%;归母净利润为74.4亿元,增长7.71%。2018年,公司智慧家电销量增长79.8%、智慧家庭用户数增长15.6%、全屋成套解决方案增长128%、物联网生态收入28亿元,增长1622%。

海尔智慧家庭生活平台聚焦IoT+AI战略,赋能全场景解决方案,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推进市场终端落地。2018年海尔建设4个智慧家庭城市体验中心、423个全屋智慧家庭集成店,3037个全网智慧家庭体验店。

4.4 美的

美的集团紧跟智能化浪潮,是面向物联网转型代表性传统企业,倡导「智慧家居+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双智」战略,在过去5年,投入研发资金超过200亿元。作为拥有全品类家电产品线的美的,在积极构建统一、兼容的智慧家居平台,向用户提供一体化的家庭解决方案方面具备领先优势。

2018年美的实现营业总收入2618.20亿元,同比增长8.23%;净利润202.31亿元,同比增长17.05%。除了传统家电带来的利润稳步增长,美的近几年布局智能家居领域的战略已初显成效。

2018年,美的IoT分别完成与包括阿里云、天猫、华为、OPPO、VIVO、创维等多家平台或厂商的合作项目上线,并参与国内和国际IoT相关标准建设,持续加速与外部的连接融合,打造美的智慧家居生态圈。

美的规划并落地智能场景,建设高可用、强交互、标准化的IoT平台,促进用户与设备的稳定连接,提升用户使用智能产品的体验,大力推动对外生态拓展合作与开发者平台建设,牵引美的集团智能家居业务发展。

2014年 发布M-Smart战略,实现了旗下30个白电品类的互联互通,基本建立起智慧家居的平台的产品体系。

2015年 美的逐步全面开放M-Smart家电设备层、APP及云平台介面系统,以实现不同品牌家电的互联互通。

2017年 美的智慧家居系统「未来厨房」落地。

2018年 美的整合智慧家居业务,成立IoT公司,对云平台、美居APP、智能连接模块、大数据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持续优化。

4.5 科沃斯

科沃斯机器人作为全球最早的服务机器人研发与生产商之一,专注于服务机器人的独立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创立十余年间,已成功推出包括扫地机器人地宝,擦窗机器人窗宝,空气净化器沁宝和管家机器人UNIBOT的完整家用机器人产品线,以及以公共服务机器人旺宝为主的商用机器人系列产品。2016年科沃斯机器人正式推出了全新的管家机器人UNIBOT,通过机器人智能管控家庭,从而把智能家居推向一个新高度。

2018年,科沃斯各业务线均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成果,总收入达56.94亿元,较2017年全年增长25.11%。公司实现净利润达4.85亿元,较2017年全年增长29.13%。公司在全球市场共销售414万台家用服务机器人,实现销售收入38.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69%,其中科沃斯品牌服务机器人实现销售353万台,全局规划类产品收入占比超过30%,远高于2017年同期水平。

4.6 海康威视

海康威视是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在成立以来,海康威视已经拥有音频编解码、视频图像处理、视音频数据存储等核心技术,业务范围布局汽车电子、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截止2018年12月31日,海康威视在中国大陆拥有32家省级业务中心/一级分公司,在境外有44个分支机构。

2018年海康威视业绩保持稳健增长,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98.37亿元,增长18.93%;实现净利润113.53亿元,同比增长20.64%。海康威视前端产品收入达240.83亿元,占比为48.32%,为公司最大收入来源,其次是中心控制产品,全年收入73.23亿元,占比14.69%。

5.行业问题分析及趋势预测

5.1 存在问题

智能家居市场发展势头如此之好,但其存在的痛点也不容忽视。

产品上,系统级产品推广举步维艰,缺乏单品爆款品类;供应链不成熟,品牌认知度差;产品之间的互通性不足;产品场景营销体验不足,缺乏售前可复制方案设计。

服务上,传统的服务模式不能主动根据故障信息预约服务;安装服务品类缺乏专业服务,服务体系覆盖不健全。

技术上,存在通信协议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用户方面,交互体验冗杂,用户教育认知度碎片化。

5.2 潜在市场

目前,智能家居中,在家电行业智能化较多。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是智能化需求最高,也是潜在市场最大的智能家居产品。智能空调的潜在市场可达1.65万亿元,冰箱则1.47万亿元,洗衣机达1.1万亿元,未来三者智能化市场均在万亿级别以上。

5.3 规模预测

近年来,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仍然保持24%的年均增长率增长,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将超2000亿元。2019年,随著智能家居概念的深入以及参与者的丰富,厂商之间的竞争将逐渐从产品扩展到生态,为各自在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提供加速器。

5.4 发展趋势

应用场景不断扩大:随著技术的升级,用户需求不断扩大,产品愈加丰富,智能生活将会渗透到家居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机交换性能大大提升:随著智能家居的发展,智能家居产品正在由弱智能化向智能化发展。更智能化的技术应用、更复杂的用户结构和更广泛的用户覆盖等因素必将促使智能家居产品趋于简单实用。

「语音助手」将成常态:未来,语音助手将成为智能家居产品中的常态,通过「语音」来实现产品智能化。主要以智能音箱、智能电视为主,未来将更多应用在智能插座、智能摄像头以及智能网关等产品上。

行业标准逐步统一:目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尚未出现统一的智能家居行业标准,标准不统一导致智能家居厂商间产品不能有效的互联互通。在各实力厂商及机构的大力推动下,行业标准将逐步统一。


当前智能家居的发展阶段尚未智能到科幻电影的境地,就现在来讲,智能家居的优势主要是便利生活(例如智能门锁、智能窗帘、智能照明等)和安防等。

一、全屋智能家居的工作原理:家庭网关+智能设备+网路+控制中心。

家庭网关:整套智能家居系统的核心设备,它将所有的设备连接在一起,可随时随地进行控制,有了网关,各种智能设备才可以进行逻辑联动,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智能设备:用于改造家庭传统开关或插座等,将传统家电变为智能可控。

网路:智能设备需配网后方可对其进行智能管控。

控制中心:用户通过控制中心对智能家居进行集中管控,目前控制中心的形式主要是APP。

如果配置语音音箱的话,则可以通过下达指令给智能音箱实现智能控制。


二、全屋智能改造

目前智能家居分有线和无线,无线当前行业是2.4G,5G暂未商用。比较建议选择无线的,安装起来会灵活、简单很多,可随时增减产品,插电配网即可。另外,尽量选择支持区域网的产品,断网后不会影响到智能家居的使用。

1. 智能照明

1.1 改造开关

传统的开关面板很多没有零线,选择开关面板的时候注意一下选择单火线。当然了,如果您的开关面板零线火线都有的话就不需要了。

改造开关面板,无需更换原有开关面板,买个电源开关模块,直接放入开关底盒安装即可。

1.2 改造灯光

方案一:智能灯泡(可直接作为智能单品使用,如需联动,则需配和网关使用)

方案二:智能灯带+灯带控制器+家庭网关(智能灯带需配合控制器与网关方可使用)

智能灯泡直接安装在灯上即可,智能灯带一般安装在客厅背景墙或者天花板等氛围区域,配合家庭网关使用,可智能实现场景联动和氛围打造,例如观影模式:关窗帘的同时,灯光、空调智能调节。

2. 智能安防

智能门锁、网路摄像头、各类安防感测器等(例如:燃气卫士、漏水检测器、人体探测器、烟雾报警器、声光报警器、门磁感应器、震动感测器等)。

智能门锁现在已经很普及了,也很实用,指纹开门、密码开门等很多种开门方式,电池一般可以续航1年以上 。

网路摄像头也很普及,可以通过APP实时查看,夜间有夜视模式,依然可以清晰拍摄。

安防感测器因为是配件,一般都需要结合家庭网关使用,更多的是感知到信息后,通过场景联动来发挥安防价值。例如:漏水检测器本身是无法处理漏水状况的,「漏水检测器+声光报警器+机械手+主机」搭配使用,当漏水检测器检测到漏水后,会通知到主机,主机再给声光报警器和机械手发指令,声光报警器发出高分贝劲爆与光效闪烁,机械手则关闭水阀。

3. 智能控制

APP控制中心 : 主账号邀请并授权家庭成员控制家居。接入AI智能音箱,可直接还可直接通过语音控制。

智能窗帘电机,现在也比较普及,可通过遥控器或语音或APP操作开关与开合区域。

4. 智能影音

魔镜,防雾防水,一般安装在浴室使用。即是镜子,也是家庭智控中心,带语音功能,其实本质就是一个防水防雾的平板,用户可以下载APP、发邮件、聊微信、听音乐、发号施令。

音乐主机+喇叭,音乐主机即是「点歌台」,也是家庭控制中心。喇叭则比较灵活,想安装在哪儿就安装在哪儿,走到哪儿都有音乐跟随。

注意事项:在买产品的时候,最好选择同一个品牌,因为不同品牌的产品需要通讯协议和技术对接才可以互相打通,没有通讯协议和技术对接的话,两个之间是无法联动的,只能分开操作,而不是在同一个系统里操作。


三、智能场景的实现

当前智能家居还没聪明到科幻电影的程度,能够精准计算主人的喜好与需求,自动执行场景。智能场景的实现还需人工设置。

举2个简单的场景例子:

1.起床模式 7:00

轻音乐自动响起,窗帘徐徐拉开,窗户慢慢打开,热水器自动烧水(得水壶有水)。

联动设置:窗帘电机+WIFI插座+主机

2.睡觉模式 22:30

睡意来袭,关电视、关窗、关窗帘、关灯等一系列琐事赶跑瞌睡?提前设置好,一键执行,你只需要钻入被窝即可。

联动设置:门磁感应器+窗帘电机+机械手+照明开关+主机


四、智能家居的前景

智能家居行业前景是不错的,只是进度条可能没那么快,要被广泛的接受还是需要时间的,毕竟,智能产品需要体验,体验后发现了真的很方便就会慢慢地被人接受,智能家居是物联网应用中的朝阳产业,解放双手,提高生活质量,家庭安防也很让人放心,是未来的一个趋势,现在很多中高档酒店/养老院/小区已经在使用智能家居了,智能家居离我们越来越近,主流消费人群主要是追求高品质的人群,还有科技控,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和去尝试,例如80、90后是消费的主力军,00后更是伴随智能产品成长,他们大都受过良好教育,有著灵活的头脑,追求智能体验,热爱科技产品,对高科技产品的使用能力很强,又追求生活品质,数量庞大以及消费力强大,随著智能家居慢慢地渗透和便利我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地人会慢慢接受、主动尝试和使用智能家居。


随著科技的进步,智能家居体验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人来灯亮、人走灯灭,下雨自动关窗、收衣服,下雨后自动开窗通风,动动嘴巴就可以控制家中所有电器 ,包括窗户、窗帘等,同时还具备了开门即时信息推送、防撬报警、防盗报警、防火报警、防煤气泄露报警、防漏水报警等功能,在全方位保障家庭安全的同时,也为人们的家庭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随著90后的婚育潮来临,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当家,智能家居行业正式步入了高速发展期,相信智能家居从业多有体会,这些年轻的家庭对于高新技术的电子产品有了更多的追求,现在的新家庭,即便是不装整套的智能家居系统,也会安装指纹锁,也有很多体验过指纹锁带来的便利后,逐渐完善全屋智能家居系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