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邏輯是這個命題不是絕對的真理,但有其他的絕對的真理,比如人不吃飯會死,我覺得邏輯完全沒有問題啊,不存在任何悖論啊


我也沒看到悖論在哪裡。這句話可能是自相矛盾的,如果真理指的是真命題的話。不過我們也可以不把這句話看作是知識意義上的真理,而把它看作是對真理概念的分析或者規定。

理,里也。具體事物的內在規律、相對於處於不斷變化中的外相的穩定的內在規律或屬性,是為「理」。

具體事物,是確定和肯定的,是具體存在的。

而「……沒有……」這種描述,描述的不是一個具體事物,沒有具體事物,何來內與外?沒有外,就沒有像,沒有內,就沒有理。連理都沒有,又何分真偽?


這個問題的回答的悖論點在不等勢,如果世界上沒有絕對真理的勢無法完全覆蓋「世界上沒有絕對真理」是絕對真理這句話的勢。

就像是「這句話是謊話」一樣,「這句話是謊話」的勢無法完全覆蓋這句話的勢。簡單來說就像是在一台電腦里模擬電腦,模擬的電腦無法完全模擬或者否定這台電腦。

回過頭來看世界上沒有絕對真理這句話,它不是判斷,而是一種陳述,陳述的勢低於判斷的勢。而「世界上沒有絕對真理」是絕對真理。是一種判斷,勢高於陳述。

如果兩個都是判斷,即世界上沒有絕對真理是一種判斷,「世界上沒有絕對真理」是絕對真理也是一種判斷。兩者就等勢了,等勢就至少有兩個點是違背邏輯的,也就是邏輯錯誤。所以「世界上沒有絕對真理」是絕對真理這句話和「這句話是謊話」的邏輯錯誤是一樣的,等勢邏輯錯誤


如 @冥域·Arinor 所說,不能把真理簡單地理解成真命題。比如數學上的大量定理,在其公理體系下就是絕對真的,比如在整數的意義下1+1=2總是真的。

真理應該理解為對世界的正確認識,「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的本意是指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世界的認識總是片面的、局部的、甚至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錯誤等等不足,因此不能把現今獲得的任何認知作為是對世界的終極的認知,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去深化、補充或者修正我們對世界的認知。要理解真理的相對性,一方面要承認這是當今階段人類對世界的正確認知,這個「正確」是相對於人類的實踐能力而言,另一方面又不能迷信或生搬硬套既有的認知,隨著實踐能力的提高,原來的知識很可能需要補充、修正甚至推翻,這才是辯證唯物者對真理的正確態度。

舉個例子:達爾文的進化論在他那個時代毫無疑問是真理的存在,到如今,我們對物種的遺傳物質及作用原理的認識已經遠遠超越了達爾文,而最近對錶觀遺傳的研究發現,除了DNA之外一些與基因表達有關的物質也會遺傳下來,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已經被拋棄的獲得性遺傳提供了理論依據,也是對達爾文的進化論的一個補充。

像數學這樣的學科在其公理體系下是自成系統,完全自洽的,其真理的相對性不體現在某個命題的正確與否,而體現在這些理論與實踐的契合度上。比如整數的理論在長度的測量中不能勝任,有理數的理論在遇到直角三角形的斜邊時沒辦法表達,歐氏幾何無法勝任廣義相對論空間的描述等等。

總結:

  1、真理不等同於真命題。

  2、真理的相對性不是說一個正確的認識過了一段時間它就變成錯誤的,它更有可能認識越來越全面,越深刻。


自然之理分真假,人世之理分正邪。


首先人吃飯了也會死,然後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這裡面的絕對是說真理的不唯一性,你所說的絕對的真理是強調唯一性,本身就不一樣,也就不存在什麼悖論了。


任何概念都存在對立面,相互依存,同生同滅!


哲學上,對真理的解釋並不簡單,百度上有的。


世界上沒有絕對真理

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句絕對真理

所以世界上有絕對真理

和原命題相反

所以是悖論


你如果把絕對的真理就看做 真 的話,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不存在真命題-&>所有命題都為假,由於其本身也是命題,所以邏輯可以等同於「我說的是假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