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高手指教:

本人48周歲,男,75kg,基本每週一、三、五,早上跑5公里,配速基本在640左右,心率基本控制在140~150之間,也就是長時間的心肺強化。跑完一天感覺也可以。

請問這種長時間的心肺強化好嗎,還是把心率控制在140以內?


沒啥不好的吧。

我感覺還可以。

就算所謂的無氧極限,也還是可以的。

這東西,時準時不準的。瞭解個大概,就行了。不用較真。


我覺得還是以自己身體感覺為主,而不要刻意去在乎手錶反映出來的心率比較好……

首先手錶記心率不是特別的準,只是反映出一個大概。其次如果長期跑步的話,個人的心肺強化區間會提高。所以只要身體沒有不舒服,跑的輕鬆愉快的話,就堅持這樣吧……

大哥加油


一、跑步的鍛煉效果,我覺得主要就在於提高心肺能力。

可是凡事都得有個度,如果跑步速度或距離

  • 過度超過當前的心肺能力,應該害處&>益處。
  • 略微超過當前的心肺能力,應該益處&>害處。

那如何把握這個度,恰好控制在「略微」的程度呢?

操作方法其實非常簡單,跑步的全過程只用鼻子吸氣和呼氣,採用【閉嘴呼吸法】

如果需要張開嘴大口喘氣,那就說明跑步速度或距離大大超過了自己當前的能力範圍。

能用鼻子呼吸的程度,應該是對自己最好的跑步強度,這也是鍛煉乳酸耐受度(OBLA)的最佳方法。

二、估計有些人會嚷嚷:」我做不到啊!「

所以我再補充兩個技巧吧。

1、降低速度。

跑得越快,單位時間內所需的氧氣量也越多,就越需要張大嘴來增加呼吸量。

因此,剛開始盡量降低跑步速度,有助於全程用鼻子呼吸。

這樣熟練之後,在確保全程都用鼻子呼吸的前提下,慢慢增加速度。

2、跑走結合。

作為跑步新手,剛開始即便用最低速度跑步,可是跑一段距離之後,也會變得氣喘吁吁,需要張大嘴來呼吸。

此時,可以停下跑步,代之以走路。等到呼吸平穩之後,再繼續跑步。這樣不斷反覆。

不用擔心, 鍛煉效果其實都一樣的。

對跑步初學者來說,跑走結合的方式,纔是最科學、最安全的跑步訓練方式。

這樣熟練之後,就能漸漸減少走路的距離,最後達到全程跑步了。

三、關於心率表和配速表

前面的答者也說了,一般的心率表測量其實並不準確。

而且,即便心率表的測量足夠精確,它也有時間延遲的問題,並不是實時同步的數據。

而比心率表更準確,更實時的是我們的呼吸強度。

呼吸越急促,說明心率越快,反之亦然。

所以閉嘴呼吸法也是把心率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的好方法。

另外,跑步時看心率表和配速表,非常容易讓人分心,打亂跑步節奏,呼吸節奏也會跟著變亂。

所以跑步過程中最好不要看這些測量數據,等到跑完之後再看。

跑步時,僅僅專註於自己的呼吸和踏步,更有助於提高跑步能力。


嚴格意義上心率沒法控制,因為心臟是由植物神經控制的。跑步的時候能控制的就是呼吸和步頻。

所以費力要求心率達到個位數,十位數的準確,沒什麼必要。

每週15公里,也不算特別長的距離。只要控制好呼吸節奏,跑完後覺得輕鬆,沒有心悸等感覺即可。


每個人跑步的心率都不能完全套用公式,公式只是總結了一定量跑者的心率總結了一下。

相比心率,更重要的是自身感覺,只需要注意心率不要過高,臨近計算的最大心率值附近的時候,就算自身感覺不那麼強烈,也要緩下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