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不可能在同一時間同時出現二個念頭,就算你0.0001秒覺知了但念頭已經來了,這樣的念頭不停的出現,知道念頭是無常,但這樣觀察下去真的能解脫嗎?這是什麼原理?


解脫需要有解脫慧,因為生死煩惱系縛了眾生,眾生處於無明當中,所以纔不得解脫於分段生死,處於無盡的六道輪迴當中,不得自在。而智慧的獲得需要幾個前提條件,其中就有正知見與福德,還有定力……等。正念屬於八正道之一,也是通向解脫的方法和環節之一。


大部分修行法門都跟緣起論有關,正念也不例外。

我們不能解脫,是受困於過去造下的因,產生的結成果報的力量。正念當下,平靜的看著果報升起和消失,一期的因緣果就從生命中消失,消失得多了,就不足以推動生命之輪,就不需要下一期的生命來得果報。

如果貪愛或逃避、厭惡已經成熟的、當下相續到來的果報,會造下新的因,產生新的結果報的力量,下一期生命就不可以避免的到來。

當然,與眾生不同,菩薩是以菩提心為因而住世的。正確的發菩提心,可以既能入世救度眾生,又不為輪迴所縛,發心時稍微有點貪著功德福德,都容易出問題,所以金剛經很重要。。。南北傳的差異就在這裡,南傳認為不可能有這種發心。。。

對於已經發菩提心的修行人來說,正念不再單純是覺知當下,而是在覺知當下,發起救度眾生、利益眾生之大願,將當下的因緣轉為由菩提心攝持,如華嚴經凈行品,「菩薩在家,當願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孝事父母,當願眾生:善事於佛,護養一切。。。。」,所以楞嚴經上說,心能轉物,即同如來。  

楞嚴經上說,「如澄濁水,貯於凈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沉,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明相精純,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凈妙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果報已經現前,逃避沒有意義,貪瞋會產生新的輪迴之因,正念當下,平靜接受,烏雲會慢慢出現一條裂縫,自性的光明會透射出來,照亮我們前進的路。。。

再深入的說,我們無始以來,造了無量的輪迴之因,為什麼短短一期或幾期生命可以全部處理掉?這裡涉及到一個「業集隨心」的道理,就是說,正是你的心,將各種因緣聚集在一起形成果報的,如果心念不動,業風不會吹,因緣就不會聚集在一起形成果報,所以持戒很重要,戒律可以保護我們,在一定程度上,讓無始以來的惡業不起現行。


會問這樣的問題代表你還沒有入定的經驗。人一旦入了定,除了覺知還在,一般的念頭基本已經沒有了,即使念頭出現也能很快覺察,覺察後念頭就會消失,如此又進入空寂的狀態,直到出定。

解脫的前提是見性,見性之後起修,隨著入定功夫的深入加上對佛法學理的瞭解,機緣成熟之際就能證悟本來解脫生死。所以要做到即生解脫離不開禪定,而你所說的保持正念就是指見性之後綿密保任的功夫,這同樣需要禪定的基礎。

回答評論:

見性就是初步開悟,明確了知自己能生一切念頭的那個源頭的東西是什麼。見性需要一點慧根,悟性高的人提點一下就能明白,對業障重的人比較不那麼容易,但是下狠功夫找準一個法門,比如參禪,唸佛,修密等等,持之以恆修下去,假以時日也能開悟。

但是話說回來,明心見性並不代表解脫,頂多就是上車了,後頭的路還長著。所謂悟後起修,要把自己見性的那個狀態保持住,佛家稱作保任,就是把自己貪嗔癡的習氣一點一點的化解掉,慢慢的見境能不動心了,愛恨愁苦的情緒不能左右了,然後有一天機緣成熟,身心會進入真正空靈的境界,身體對你不再是個障礙,人世間的一切也不再有任何值得執著留戀,這個時候生死就可以解脫了。

這個」保任「非常之難,因為眾生習氣太過牢固,很難不被自己的妄念牽著走。這個時候禪定就起了很關鍵的作用,因為能做到禪定的人,基本上都能做到念起不隨,如此一來保任就能進行下去。但是僅僅能做到禪定而沒有見性,那隻能是一潭死水,坐幾輩子也得不到解脫。佛門有句偈子:」大通至聖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這個「佛法」指的就是明心見性。


佛法不是這麼修的,想修佛得解脫,從持戒開始,戒行不清凈,妄念是不能斷的。

建議你到寺廟申請一位出家師指導你修行佛法。佛法不能自學,會走錯路的。


正念只是七覺支的一支,八正道中的一部分,只有正念是不可能解脫的。

據你描述的內容,你並沒有看到根本的無常,只是從書本看了無常這個概念,然後套用念頭變化裏,這還不夠細,還需要繼續用功。

修行的基本路徑如下:

1,持戒使心安穩。

2,佈施積累福報。

3,實修,保持正念,讓覺知持續,方法很多,心跑去想了,知道,心歸位,又去想了,知道,鍛煉到心一動就知道,這是入門的要求:覺知的連續,不要求知道目標內容。如果沒法看到心的跑動,就觀察身體的移動或者呼吸,隨後再嘗試觀察心。

4,檢查心的狀態,是否離五蓋,未離五蓋的心不可能看到實相。心必須是平靜,放鬆,柔軟,清醒,靈敏。有些禪定的心只有平靜,確實緊繃僵硬的,這樣的禪定不是正定。

5,讓心自然跑動自然的覺知身心,五蘊會開始分離,身體、心和覺知開始清晰的分開,智慧開始產生,繼續觀察能看到身心的關聯,身心每一個動作都有一個背後的動機生起,有些導致苦,有些不導致苦,到這一步就可以日常生活中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使心逐漸的遠離苦。心更清凈之後,定力和覺知會繼續提升,慢慢看到身心變化的速度非常快,就比如原來24幀只看到一幀,現在能看到4幀5幀,直到開始看到身和心是剎那剎那生滅的,能看到身心生的瞬間和滅的瞬間,這就算修行上路了。這時候會有極大的衝擊,如果對紅塵執取很重的人,可能會有極大恐懼,放不下生活中的一切,從而停止禪修,這就是以前準備工作沒做好;有的人會生起極大的出離心,更加精進。如果進一步修行,就可以看到身心的動蕩生滅無常是苦,心的各種慾望是推動身心動蕩的苦因,身心五蘊裏沒有什麼永恆和快樂安穩的部分,沒有可以稱為「我」的部分,沒有任何部分值得執取可以安放,心不斷的看到這樣的實相,就會厭倦,某一個剎那,心停止抓取,身心現象全部滅去,但沒有繼續生起,幾個剎那後,身心現象恢復,但是心已完全改變,證悟初果,正式走上了八正道,知道心達到阿羅漢的狀態。

所以,要走的路很多,加油。


『在經驗的層面上,持續發展了知無常的智慧,而且在這了知無常的基礎上保持你們心的完全的平衡,完全的平衡, 完全的平等心,完全的平等心。』


覺照到念頭,覺照到的念頭就會消融,念頭會一直出現,然後一直覺照,消融。

在這種轉化中,會經驗「空」的感受。暫時稱為「空性」那裡有樂受

持續的經驗可能會觸發更深的一些身心現象(猜測)


保持正念是心解脫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如果是慧解脫,則以正見為充要條件。

心理學中的「正念」和八正道中的「正念」還是有不同,因為不屬於同一個體系,所服務的目的也不同。心理學中的正念是為了療愈,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八正道的志向是解脫,是不再受生。


念頭有正有邪,徹底斷除邪念,只留正念,那就是解脫。


這個問題非常好,說明題主已經有一定實修體驗了。

可以說,所謂修行就是在觀察緣起,無論是觀外境緣起,還是觀自心緣起,本質並無差別。

覺者證入緣起性空時,並不會契入或外或內的境界,只是體認一切現象性空本質而已。

所以,觀自心念頭如瀑,是正觀緣起的基本方法之一。如何才能正觀自心緣起,非正念不可。試想,你滿心滿念都是貪歡享樂,兒女情長,遠大抱負,逐利眼前,念頭完全是放逸的,心思完全是散亂的,怎麼觀的到如瀑的緣生緣滅?

束攏心思,以正念擺脫放逸,才能正觀緣起,纔有體認空性的可能。


沒有正念,這麼做到不放逸?

啥叫正念?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喫飯是為了什麼?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


正念是解脫的基礎。


正念跟觀察念頭沒啥關係。 觀察念頭跟解脫也差了十萬八千里。何況有念頭也不妨礙解脫。

如果直接以觀察念頭為冥想,則有可能對自己的植物神經造成重壓,使心腦血管疾病犯病幾率增加。所以一般是要求出家的,出家的心裡沒那麼多事,對植物神經壓迫時可能癥狀會輕一些。

不過即使出家了,這些操作是需要講次第跟火候的,比如觀察念頭之前應該從觀察自己的感受,觀察感受之前應該觀察身體,觀察身體之前應該觀察呼吸,觀察呼吸之前應該在日常生活中獲得加行力以養成戒。

如果是正確的戒,那麼日常生活裏就會培育心的力量,可以增加心的執行力跟柔軟度,然後就可以通過戒的力量控制火候。每一個次第都有火候,觀察的力量不能過輕,也不能太重。這就好比做菜,如果時時刻刻都在爆火猛炒,最終菜很大幾率是沒法喫了。

而且往後的次第是往大腦深處走的,身受心法,火候會越來越細,更不能出錯。如果戒沒到可以控制觀察力量的時候,是不能進行下一步的。


當你開始看到問題那就已經解決了一半的問題;當你隨時看到問題,此終不再有問題。


沒有關係,

觀照一切念頭,不做分析,

只是看

念頭如水流,來來去去,永不休止,

人是控制不了水流的,但是可以盡量減少水流對自己的影響,

雜念如水,修道引流,

知道水渠吧,很像的,

我覺得活著的人是沒有辦法知道解脫是啥的。


正念是正確的見解

正確的不偏斜

解脫如一條路的終點,偏斜了就到不了終點。


念者今心,自心當下取自心。念念相續,分別由細到粗。如多個鏡頭組成的相機,以不間斷的速度和頻率不斷變焦分別,取相,成相,處理加工。形成新的鏡頭(認知),再按在相機上,繼續取相,如此反覆發作。

所以這個意識工廠,就不斷壯大起來,最基層的建築,深埋在地底下,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是根基。這個根基,就是第七意識。雖然它也是最基礎單位組成的,但由於早已經深埋在深處,工廠裏的人根本不考慮,也沒有這個意識去考慮。

堅固的我執,深埋在心底。那裡的念頭極其微細。似乎這裡是理所當然的恆常,修行人到了這裡,甚至以為達到了終點。

觀照,就是正念。正,即定和慧等持。反根溯源,照破第七識,算階段性成就。但是,沒有定,深入不到這裡。所以理事要雙修。理,即心由粗到細的層次,要通透,從理上不懷疑。事,即禪定,觀照念頭的唯一平臺。只有定沒有理,定中必著魔。只有理沒有定,全是瞎胡鬧。


這個問題呀,正念就是解脫。

你要先知道什麼是正念。


一瞬間可以同時有無數念頭,沒有先後,經過邏輯推理纔有先後分別。

不利於修行解脫的念頭都不是正念,如此保持正見正思維正念的情況下,才會有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和正定。

學人當時時自察自省,生活處處有精進。

其實一切說法,皆方便說,隨緣說,權變說,但經思維文字口說,必落角度,本心自性是圓滿的沒有任何角度的,是讓人無法「下口」的,語言文字不足以形容。

想想你就會明白古代的高僧大德「表演」花式傳法時的「苦心」和「窘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