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念念佛號,讀讀經書算是修行嗎?


維摩詰經》有云: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各各隨所解。

不管你是哪一類的眾生,無論你是大人、小孩還是男人、女人,都是各隨其解,隨類各解,各取所需,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換句話說,對牛最相應的道叫草,牛吃草很快樂,給牛吃肉的話,它是不吃的。對於老虎也是這樣,你說吃素好,逼著一隻老虎去吃草也是不行的,因為和它不相應,它吃肉就是它的道。

這裡修習的法門,學習的方法,沒有對錯高下,皆為觀機逗教,因病予葯。

一音演說法,眾生各得解,沒有固化的標準,只有智慧的成長。所以無論修習什麼法門,我們的核心定義叫不為定義知識,只為啟發智慧。

——摘自七非先生社群答疑解惑


修行和修法名字有不同,也許有理論把兩者詳細區別,我之前沒有關心過這個問題。無論覺得自己是修行也好,修法也好,都是為了調伏自心。只要自心有改變了,貪嗔痴在減弱,脾氣越來越好,對人對事越來越調柔,這樣就對了。

同樣,無論形式或形象上做了什麼,如果內心的貪嗔痴沒有減弱、對人對事沒有一絲一毫的謙虛,那就什麼都不要不是。


這個叫做修法

在家居士學佛修行指南(入門篇)學佛者與世人之間的四大疑問:我們吃素是為了什麼?我們拜佛是為了什麼?我們念佛念經念咒是為了什麼?我們學佛是為了什麼?我們吃素是為了什麼?首先,說一個吃素上面的問題, 我知道如下的言論會對那些持有「吃素會改變身體」觀念的人很難去接受,但是我…5 贊同 · 0 評論查看完整文章

這個叫做修行

在家居士修行指南(持戒篇)大部分居士持戒的內容,網上很多都在說: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但是很多人會迷惑,我如何才能做到呢? 這裡說一個持戒的方法,在心理學裡面,其實叫做同理心: 「眾生不想被我殺,而且他們身上一定會很痛,那麼我就一定不能去殺生的呢…1 贊同 · 0 評論查看完整文章

這個在學的時候,就是修法,學會了,並且去做了,就是修行。

在家居士修行指南(佛教基礎名詞解釋)佛教修行需要去學會的內容(佛教名詞解釋合集)入門聲聞乘分三乘三乘:即『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 ,聲聞乘又名小乘,緣覺乘又名中乘 、菩薩乘又名大乘小乘佛教小乘佛教也叫做「小乘教」,"小乘教法",略稱「小乘」(Hinayana ,音讀「希那衍那…3 贊同 · 0 評論查看完整文章

如果你說的法是方法的法,那這是個有水平的問題。如果你說的法只是佛法的法,那就是個普通問題。

先回答問題。對於有的人,是修行。對於有的人,不是。

修是努力、修正,法是方法,行是使用方法達到目標的過程。

有人站著,說是在練武。有人劈柴,說是在練拳擊。有人站一輩子不會武,有人劈柴一輩子不會拳擊。

站著和劈柴都只是方法,只有知道了要到達的目標和所有方法的用處,將方法集合起來,那才是修行。

為什麼修行?為了福報?快樂?還是離苦?目標不同,使用同樣方法的竅門就不同,需要的方法集合就不同。

不要把念佛練成了單口相聲,不要把抄經練成了書法家。


仁清法師:修行是一步步積累

  有一年在興隆寺打佛七,打佛七的時候,我們要上早晚課啊,早晚課的時候也有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就有幾個居士嘛,他是搭的幔衣,搭幔衣嘛,可能是表示他受過菩薩戒了。當我們自皈依佛的時候,他什麼也不念,什麼也不說,不吱聲了。跟著我們上課,就那一段他不出聲,課下我才知道,他們說「我們受了菩薩戒了,不能再三皈了。」他打了個比喻,我們上了大學了,不能再念a o e 了,a o e知道嗎?上了大學了不能再念a o e 了,知道不?很多的比喻啊不恰當,不恰當。我們上了大學了,不能再念a o e 了。 A B C嘛,漢語拼音啊懂不懂?就是這個意思。這是他們把這種比喻和佛教的那種修學聯繫起來,是非常不如法的。  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每天我們做課的時候,再去念一下這也是一種功德。並且是提醒我們,我們是什麼身份,我們應該怎樣去學,那是早晚功課的內容。並不是我們搭上幔衣服了,就不能念皈依佛法僧三寶了。『我們受了菩薩戒了,要比這個受三皈的高一等了,所以我們既然受了菩薩戒了就不能念三皈了。』還有這一說,是那個意思吧?念阿彌陀佛求往生,「阿彌陀佛」四個字,你十年以前已經會念了,為什麼到現在我們一直持續不斷的在念阿彌陀佛呢?我們是通過這樣長期的熏修,實現這個功德的積累,也就說是在我們八識田裡,在我們潛意識當中,種下阿彌陀佛這個名號的深深的烙印。 除了能積累功德開顯智慧,包括消除業障之外,還有一個作用,那就是長期的熏修長期的熏修,樹立這個正念。當我們功夫提高了連成片了,甚至是不念自念了。我們臨命終的時候,有可能是正念不失,這就是長期熏修,為什麼長期熏修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一,懂那個意思吧? 需要長期熏修啊。有人說我們念佛求往生的,是修大乘佛教的,所以《阿含經》不能看啊等等,哎吆這一些說法非常的撓頭啊,哎呀,非常可憐,這三段實際是一個比喻,就是一個列舉。  「復作是言 諸菩薩等 所修行法 聲聞之人 亦不應學 不應聽受」就是菩薩所修行的法,那麼小乘佛教的那種小乘根性的人,不能學不能聽,不能去行持,這也是對法的誹謗。這是對法的誹謗,有一種說法我舉出來啊,我們僅僅是說法,不要針對那一個人, 如果是我們今天探討問題,你們升華成哪一個人那就是矛盾了,我們不是說那一個人而是說法。 為什麼這樣說,而是讓大家用佛經的原理來指導我們的修學,來樹立正知見。 整體的佛教是要成佛的人所修的。明白嗎?這個標準更高了,誰發願要成就,誰才修行佛法,即使我們現在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凡夫,只要你有這個理念你就開始學,你就能修,在這個修學的過程當中,肯定隨著你的不同願力、不同的因緣、不同的根性,得聞到不同的教法,讀誦不同的經典,那麼產生不同的覺受。那是根據你自己的因緣,而產生的一些東西。並不是說這個能夠讓人成佛的這個無上大法,只有佛才能學,是哪個道理吧?  假如說我們這個佛法只有佛才能學,我們世界上見不到佛,人家成啦,人家不會再來了,來了也沒有用啊, 我們是凡夫啊。 既然凡夫不能成佛, 他來了宣講佛法幹什麼呢?廣度眾生沒有一個眾生被佛度了,佛來幹什麼呢,是這個意思不。佛之所以示現成人,慢慢慢慢的修就是告訴你佛法誰修誰得, 是從人一個凡夫而修起的,成佛是從一個普通的凡夫而做起的。修行是一步一步的積累的,慢慢的完成的這個佛果。  而不是說:「我成了佛了,我再去修佛。」吃飽了再吃飯,那就撐的慌了!撐的慌,不舒服嘛。從正常道理來講撐得慌那是一種病,你看頭上按頭,病了,懂吧。剛才是三段列舉,「彼此言行 更相違背 不與修多羅相應 與如是說 真解脫法 不能信受依彼法者 不得生天 何況解脫」這個特別是「彼此言行 更相違背 不與修多羅相應」不但這樣理解,他們的言行舉止不與修多羅相應,就是言行舉止不與經上的含義相應,不與經上的要求相應。那麼肯定就是,只有墮落的可能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