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些问题,字数超了。

这个人评论说,按经济学理论盗版价格才是商品的「真实价格」,真的有这个说法吗?如果有,适用范围有多大呢?也适用于虚拟产品吗?比如游戏、网剧等。

还有他最后的提问,一部电视剧的市场定价是多少?我回答不了,有人可以帮我回答一下吗?


这个说法不确切

盗版没有成本,所以价格理论上可以无限低,反正赚的每一分钱都是净赚;

但是,正版的「价格虚高」同样也是可能存在的;

那怎么样正版的价格才不会虚高呢?

要么,版权所有者是个高尚的人,自愿放弃额外的收益;

要么,存在外部竞争压力,使得版权所有者不敢漫天要价

你觉得哪种方式比较靠谱?

所以这句话的确切说法是:

在盗版存在的情况下,正版的价格是其真实价格


你说的对,知识产权确实是公用品(与私人用品相对)一个人使用不影响其他人使用。

如果世界不会有新的知识,新的文化产品,那就不应该承认知识产权。把好东西给到更多人,撇掉行政保护自然效率大增。

你也听出来了,知识产权是为了激励新的知识的创作,给创作者动力的。为了鼓励后来的创造发明,我们要进行一段时间排他性的保护,人为的赋予它一点垄断租。这个年限应平衡效率和激励信号的关系,不应该太久,也不能太少。

世界上并没有真实价格,价格是由之前达成交易的双方汇报出来的,下一笔交易会怎样成交难以预测,是先有交易后有价格,真实价格是一个伪概念。


  1. 这个说法是矛盾的。什么是「真实价格」?无论是竞争市场的均衡价格还是仅考虑生产者的边际成本定价,首先这一价格不能使得生产者的利润为负,不妨记为 [公式] 。那么如果盗版的定价为 [公式] ,则生产者总可以把正版产品同样以 [公式] 定价,从而消灭盗版市场,这是因为正版的产品可以以同样的价格提供比盗版更好的质量或服务。考虑到这一点,潜在的盗版商不会进行盗版活动或者必须以更低的价格提供商品。因此,如果有「真实价格」且商品存在盗版,那么盗版价格一定小于 [公式]
  2. 盗版的存在并非一定是正版价格的所谓「虚高」。为什么会有对盗版的需求?消费者是异质性的,不同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一样。考虑一个简单的setting:[1]

令正版商品的价格为 [公式] ,质量(quality)为 [公式] ,盗版商品的价格为 [公式] ,满足 [公式] ,购买盗版商品的效用为 [公式] 。其中 [公式] 表示消费者的品味(taste),代表消费者对商品质量要求的大小。 [公式] 越大,表示消费者越关心商品的质量,不妨令 [公式][公式] 区间上的均匀分布。 [公式] 为小于1的正数,表示盗版商品相对于正版商品在质量上的折损。假定对于质量要求最高([公式] )的消费者总是偏好正版商品,即要求 [公式]

显然,消费者会购买盗版商品当且仅当其购买盗版商品的效用不小于购买正版商品的效用,即:

[公式]

换句话说,总有[公式] 比例的消费者是有盗版需求的,这一需求是由于消费者相对不那么在意商品的品质,与正版商品价格是否「虚高」没有关系。

这种根据taste的分析也适用于虚拟产品,无论该虚拟产品如何定价。关键的假设是两个:(1)正版商品的质量更高。比如更高的画质(网剧、电影),更干净的安装和更好的服务(软体、游戏);(2)对质量要求最高的那一类消费者偏好正版商品,比如不能忍受低画质和水印、糟糕的字幕和捆绑安装等等。

参考

  1. ^Peitz, M., Waelbroeck, P. (2006). Piracy of digital product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theoretical literature. 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18(4), 449-476.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7624506000540


知识财产法可以激励和奖赏无产者付出创造性劳动的论点,本质上是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神话,其目的在于掩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创造性劳动的剥削。」——马克思

「专利制度可被视为一种奖励。但这种奖励阻碍知识流通、减少知识所产生的惠益并扭曲了经济的发展。」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没有真实价格,只是我们应该研究下二者为什么相差这么多,真的应该相差这么多吗


并没有这种说法。

首先并没有真实价格这个东西,不过姑且可以认为他口中的真实价格是商品的最合理的定价。

那么问题来了,商品应该如何定价呢?

在不存在价格歧视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应该是最大化生产者的总利润。商品的单价越高,单位数量商品的利润越高,但是销售数量越低;反之,单位数量的利润越低,销售数量越多。因此商品的价格不会无限高也不会无限接近于零,而是处于一个市场中部分人可以享受商品的范围内。

这个价格就是正版的售价。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但是最大化了生产者的利润。(没有厂商会和钱过不去。)

但是盗版的价格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在考虑价格歧视的情况下,盗版的价格是最大化生产者利润的价格组成的一部分。

之前我们做的合理定价分析中,没有考虑到价格歧视。价格歧视,顾名思义,就是对不同的用户给予不同的价格。

对于厂商而言,增加一个vip用户的边际成本几乎为0。但是有部分用户因为觉得厂商价格过高而选择不去开会员,就导致了这部分利润厂商没有赚走。于是一个卑鄙的做法就是在老客户开了vip以后,调低vip的价格,让不愿意接受高价的新客户开vip;或者是让部分愿意交更多的人的钱的人成为vvip,享受更高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盗版的价格可能和新客户开vip的价格是类似的。


知识产权本来就属于垄断价格 知识是无价的 没有价格 但并不是无价之宝 也可能是一文不值


有一个经济学概念可以很好的解释盗版价格较低的原因。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

在盗版猖獗的领域,往往正版都有著较高的沉没成本,而在盗版中沉没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举例来说

一个医药公司研制一种新药,研发成本是1000万(该成本在经济学中叫沉没成本),研制出来配方后,药物的化工合成成本只要1块钱每瓶(该成本在经济学中叫边际成本),该医药公司为了在专利期弥补上研发成本,决定将药品按照100块钱每瓶出售。

而对于盗版药物来说,由于他们不存在沉没成本,他们每瓶药物的成本就只有1块钱,他们完全可以按照30块钱的暴利进行出售,消费者往往还会觉得他们是良心商家,东西又好又便宜。

除此之外,影视行业,文学作品行业也是盗版的重灾区。一个沉没成本上亿的电影作品,被盗窃出来后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的边际成本几近为零。

现在,你知道认为 「盗版价格才是真实价格」 的逻辑错误在哪了吗?

因为盗版没有沉没成本!


市场交易是建立在所有权的基础上的。

盗版书其实有两个所有权人,纸张和油墨的所有权人,即盗版商。内容的所有权人,即知识产权所有者。

如果认为保护知识产权是行政垄断,这么说也没错。因为复制信息的边际成本很低,知识产权所有者的获益其实是一种租金。

盗版即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本该被知识产权所有者获取的租。

以上是实证分析。从社会整体发展的角度,论证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不存在的,支持这种说法的喷就完事了,盗版出售者不必承担拍摄 发行 制作等等成本,所以盗版想要盈利只需要让价格不低于那点微不足道的传播和人工成本而已,甚至很多时候连风险都不需要考虑。这样的「价格」也能算商品的真实价格?


最近宅在家里无聊,就看了一下我妹妹在当当买的几本书,就是那种100块一大框的。

除了一些花哨的奇葩玩意,还有几本我是认得的,只是翻开一看,又似是而非。

在扉页上一瞅,果不其然——世界名著——青少年读物系列。

这些书有的比正版还厚,还要付出人工,干那删减改编的混蛋事,徒增了厚度。

却不如买个原本的盗版书看的舒服,有错字总比直接成段落的删改来的舒心,特别是四大名著的白话版,更是看的糟心。

这书虽是正版,却不配称之为正。

比盗版还要下贱有余。

起码盗版不至于有意地去曲解原作者的意图。

这些书可都便宜,跟原版比起来大都便宜了四五倍,却还比盗版的原版贵一些。

为何?好卖啊。

现在买书的人不看书,送人,摆设,乃至于垫桌脚就得了。

谁还在乎,书里写了什么?

无非是封面用些心,纸张花些本,充个脸面罢了。

其实这些都不贵。印刷成本早就低到地底下去了。

可是仓库要钱啊,门店要钱啊,出版社一大帮子人,再组织组织这钱不是风吹来的啊。

好卖的书就那么几本,著作权可就那么50年。

咋办呢?翻译呗,改编啊。所以啊,隔几年翻一趟,越翻越烂。

一翻一改,这不就又有了嘛?

正版?谁在乎啊。


没看懂其他人说的,反正我也不怕犯错,和你稍微解释一下。

首先假设盗版和正版产品差不多,如果质量差别很大可以参考另一个答主,他的答案里引入了人和人不一样产品和产品不一样的因素,换句话说,买正版的土豪和卖盗版的屌丝根本不是一类人,正版和盗版几乎没什么相同的地方,现实中就是买康师傅还是康帅傅,买Jordan还是买乔丹的区别。

那么质量差不多情况下究竟怎样呢?其实正版和盗版揭示了需求曲线。换句话说,一样东西价格为多少钱时消费者会不会买,有多少人会买。打个比方,一瓶水大概价格一元时候,全中国可能一般人都觉得这个价格还行可以接受所以都选择去买,对这瓶水的需求就是13亿人,但如果一瓶水定价20块时候,那就可能时候真正的土豪装b才会去买了,对这瓶水的需求可能就是1万人。在你的例子里,一个盗版产品比如美剧网综可能因为免费全国1000万人会选择去看,但如果放在互联网平台比如爱奇艺上收会员费,那就可能只有100万人去看了,其他的900万人觉得不值得花这冤枉钱就不看了选择去盗版网站上下,哪怕找起来可能有些麻烦。

那么回到你的问题,怎么才能决定价格呢?什么才是真实价格呢?经济学理论除了马克思那派,一般都觉得价格是企业定出来的。盗版有盗版网站决定,正版也有正版网站决定,只不过这个价格可以是隐形的,比如强制你看广告,强制你玩一周才能免费看等等,所有看似免费的东西背后都有另外的价格。企业也有自己的考虑,一是保证不亏,这就是其他答主提到的边际成本的概念,二是保证尽可能多赚钱,最后就要套一个小学应用题公式:数量*(价格—成本),因为价格越高数量越低,所以企业不可能定价很高,也不可能定价很低,最后根据这个公式给出最后的价格。


问题的最大不妥之处在于假定每种商品都存在一个客观的价格,即固有价格,这在根本上否定了供求决定价格(市场出清前提下),否定了价格的信号作用。从这个角度,主流经济学是不认可问题中的结论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主流经济学抛弃的原因就是因为假设固有价格,并以此定义剩余价值。我个人很认可马经对剩余价值的探讨在反思当今世界分配制度的重要意义(当然不是指的被写在红课教科书里的「马经」),但是真实价格本身就与市场经济体制不容,所以没有现实的讨论意义。

如果把真实价格改为合理价格,我支持 @博爱之城 的结论:在盗版存在的情况下,正版的价格是其真实价格


并不喜欢盗版,但是。。。某些app的吃相有点难看了


有些商品有附加价值,就是同一种商品满足人所需求的上限,同一种商品满足人需求的上限越多价值越大。比如一本技能书,你学会了可以靠技能挣钱,而著一本书才要20元,经济上不贵,但价值很大。所谓盗版才是真实价格,是对一种产品在市场上供求基本平衡后的结局。但是并不是市场上一种能满足某种需求而诞生的初期的价值。


正版盗版不是同一商品

成本构成不同,商品涵盖不同

尽管实用性几乎一样

盗版几乎可以将成本压至零

扔到完全竞争市场

价格也差不多为零

之所以盗版现在有这这么一点

是因为,对于某一盗版商品,

并没有一大群商家在做盗版

所谓的真实价格,只是为交易双方的不对等而买单的,

因为对于盗版的购买者而言,贩卖者是一个处于寡头垄断的状态

所以盗版提价,

逐渐地,提价至一个界,(在购买者心中)直到与正版商品对等

那么何来真实一说?

另外,

按价值规律而言,

正版生产电视剧的时间是冗长的

盗版生产时间,是ctrl c和v

那么。。。再讨论所谓的真实价格

他到底什么意思。。。

还有,盗版之所以卖得出去

是因为有这个需求市场。。。。

不是因为价格虚高

不行,我还是蹲一个解释好一点的答案吧

我解释得不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