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些問題,字數超了。

這個人評論說,按經濟學理論盜版價格纔是商品的「真實價格」,真的有這個說法嗎?如果有,適用範圍有多大呢?也適用於虛擬產品嗎?比如遊戲、網劇等。

還有他最後的提問,一部電視劇的市場定價是多少?我回答不了,有人可以幫我回答一下嗎?


這個說法不確切

盜版沒有成本,所以價格理論上可以無限低,反正賺的每一分錢都是凈賺;

但是,正版的「價格虛高」同樣也是可能存在的;

那怎麼樣正版的價格纔不會虛高呢?

要麼,版權所有者是個高尚的人,自願放棄額外的收益;

要麼,存在外部競爭壓力,使得版權所有者不敢漫天要價

你覺得哪種方式比較靠譜?

所以這句話的確切說法是:

在盜版存在的情況下,正版的價格是其真實價格


你說的對,知識產權確實是公用品(與私人用品相對)一個人使用不影響其他人使用。

如果世界不會有新的知識,新的文化產品,那就不應該承認知識產權。把好東西給到更多人,撇掉行政保護自然效率大增。

你也聽出來了,知識產權是為了激勵新的知識的創作,給創作者動力的。為了鼓勵後來的創造發明,我們要進行一段時間排他性的保護,人為的賦予它一點壟斷租。這個年限應平衡效率和激勵信號的關係,不應該太久,也不能太少。

世界上並沒有真實價格,價格是由之前達成交易的雙方彙報出來的,下一筆交易會怎樣成交難以預測,是先有交易後有價格,真實價格是一個偽概念。


  1. 這個說法是矛盾的。什麼是「真實價格」?無論是競爭市場的均衡價格還是僅考慮生產者的邊際成本定價,首先這一價格不能使得生產者的利潤為負,不妨記為 [公式] 。那麼如果盜版的定價為 [公式] ,則生產者總可以把正版產品同樣以 [公式] 定價,從而消滅盜版市場,這是因為正版的產品可以以同樣的價格提供比盜版更好的質量或服務。考慮到這一點,潛在的盜版商不會進行盜版活動或者必須以更低的價格提供商品。因此,如果有「真實價格」且商品存在盜版,那麼盜版價格一定小於 [公式]
  2. 盜版的存在並非一定是正版價格的所謂「虛高」。為什麼會有對盜版的需求?消費者是異質性的,不同人對產品質量的要求不一樣。考慮一個簡單的setting:[1]

令正版商品的價格為 [公式] ,質量(quality)為 [公式] ,盜版商品的價格為 [公式] ,滿足 [公式] ,購買盜版商品的效用為 [公式] 。其中 [公式] 表示消費者的品味(taste),代表消費者對商品質量要求的大小。 [公式] 越大,表示消費者越關心商品的質量,不妨令 [公式][公式] 區間上的均勻分佈。 [公式] 為小於1的正數,表示盜版商品相對於正版商品在質量上的折損。假定對於質量要求最高([公式] )的消費者總是偏好正版商品,即要求 [公式]

顯然,消費者會購買盜版商品當且僅當其購買盜版商品的效用不小於購買正版商品的效用,即:

[公式]

換句話說,總有[公式] 比例的消費者是有盜版需求的,這一需求是由於消費者相對不那麼在意商品的品質,與正版商品價格是否「虛高」沒有關係。

這種根據taste的分析也適用於虛擬產品,無論該虛擬產品如何定價。關鍵的假設是兩個:(1)正版商品的質量更高。比如更高的畫質(網劇、電影),更乾淨的安裝和更好的服務(軟體、遊戲);(2)對質量要求最高的那一類消費者偏好正版商品,比如不能忍受低畫質和水印、糟糕的字幕和捆綁安裝等等。

參考

  1. ^Peitz, M., Waelbroeck, P. (2006). Piracy of digital product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theoretical literature. 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18(4), 449-476.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7624506000540


知識財產法可以激勵和獎賞無產者付出創造性勞動的論點,本質上是具有意識形態色彩的神話,其目的在於掩飾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對創造性勞動的剝削。」——馬克思

「專利制度可被視為一種獎勵。但這種獎勵阻礙知識流通、減少知識所產生的惠益並扭曲了經濟的發展。」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沒有真實價格,只是我們應該研究下二者為什麼相差這麼多,真的應該相差這麼多嗎


並沒有這種說法。

首先並沒有真實價格這個東西,不過姑且可以認為他口中的真實價格是商品的最合理的定價。

那麼問題來了,商品應該如何定價呢?

在不存在價格歧視的情況下,商品的價格應該是最大化生產者的總利潤。商品的單價越高,單位數量商品的利潤越高,但是銷售數量越低;反之,單位數量的利潤越低,銷售數量越多。因此商品的價格不會無限高也不會無限接近於零,而是處於一個市場中部分人可以享受商品的範圍內。

這個價格就是正版的售價。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到,但是最大化了生產者的利潤。(沒有廠商會和錢過不去。)

但是盜版的價格有什麼意義呢?

其實在考慮價格歧視的情況下,盜版的價格是最大化生產者利潤的價格組成的一部分。

之前我們做的合理定價分析中,沒有考慮到價格歧視。價格歧視,顧名思義,就是對不同的用戶給予不同的價格。

對於廠商而言,增加一個vip用戶的邊際成本幾乎為0。但是有部分用戶因為覺得廠商價格過高而選擇不去開會員,就導致了這部分利潤廠商沒有賺走。於是一個卑鄙的做法就是在老客戶開了vip以後,調低vip的價格,讓不願意接受高價的新客戶開vip;或者是讓部分願意交更多的人的錢的人成為vvip,享受更高的權利。在這種情況下,盜版的價格可能和新客戶開vip的價格是類似的。


知識產權本來就屬於壟斷價格 知識是無價的 沒有價格 但並不是無價之寶 也可能是一文不值


有一個經濟學概念可以很好的解釋盜版價格較低的原因。

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是指以往發生的,但與當前決策無關的費用。

在盜版猖獗的領域,往往正版都有著較高的沉沒成本,而在盜版中沉沒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舉例來說

一個醫藥公司研製一種新葯,研發成本是1000萬(該成本在經濟學中叫沉沒成本),研製出來配方後,藥物的化工合成成本只要1塊錢每瓶(該成本在經濟學中叫邊際成本),該醫藥公司為了在專利期彌補上研發成本,決定將藥品按照100塊錢每瓶出售。

而對於盜版藥物來說,由於他們不存在沉沒成本,他們每瓶藥物的成本就只有1塊錢,他們完全可以按照30塊錢的暴利進行出售,消費者往往還會覺得他們是良心商家,東西又好又便宜。

除此之外,影視行業,文學作品行業也是盜版的重災區。一個沉沒成本上億的電影作品,被盜竊出來後在互聯網上進行傳播的邊際成本幾近為零。

現在,你知道認為 「盜版價格纔是真實價格」 的邏輯錯誤在哪了嗎?

因為盜版沒有沉沒成本!


市場交易是建立在所有權的基礎上的。

盜版書其實有兩個所有權人,紙張和油墨的所有權人,即盜版商。內容的所有權人,即知識產權所有者。

如果認為保護知識產權是行政壟斷,這麼說也沒錯。因為複製信息的邊際成本很低,知識產權所有者的獲益其實是一種租金。

盜版即是通過非法手段獲取了本該被知識產權所有者獲取的租。

以上是實證分析。從社會整體發展的角度,論證保護知識產權的意義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不存在的,支持這種說法的噴就完事了,盜版出售者不必承擔拍攝 發行 製作等等成本,所以盜版想要盈利只需要讓價格不低於那點微不足道的傳播和人工成本而已,甚至很多時候連風險都不需要考慮。這樣的「價格」也能算商品的真實價格?


最近宅在家裡無聊,就看了一下我妹妹在噹噹買的幾本書,就是那種100塊一大框的。

除了一些花哨的奇葩玩意,還有幾本我是認得的,只是翻開一看,又似是而非。

在扉頁上一瞅,果不其然——世界名著——青少年讀物系列。

這些書有的比正版還厚,還要付出人工,幹那刪減改編的混蛋事,徒增了厚度。

卻不如買個原本的盜版書看的舒服,有錯字總比直接成段落的刪改來的舒心,特別是四大名著的白話版,更是看的糟心。

這書雖是正版,卻不配稱之為正。

比盜版還要下賤有餘。

起碼盜版不至於有意地去曲解原作者的意圖。

這些書可都便宜,跟原版比起來大都便宜了四五倍,卻還比盜版的原版貴一些。

為何?好賣啊。

現在買書的人不看書,送人,擺設,乃至於墊桌腳就得了。

誰還在乎,書裏寫了什麼?

無非是封面用些心,紙張花些本,充個臉面罷了。

其實這些都不貴。印刷成本早就低到地底下去了。

可是倉庫要錢啊,門店要錢啊,出版社一大幫子人,再組織組織這錢不是風吹來的啊。

好賣的書就那麼幾本,著作權可就那麼50年。

咋辦呢?翻譯唄,改編啊。所以啊,隔幾年翻一趟,越翻越爛。

一翻一改,這不就又有了嘛?

正版?誰在乎啊。


沒看懂其他人說的,反正我也不怕犯錯,和你稍微解釋一下。

首先假設盜版和正版產品差不多,如果質量差別很大可以參考另一個答主,他的答案裏引入了人和人不一樣產品和產品不一樣的因素,換句話說,買正版的土豪和賣盜版的屌絲根本不是一類人,正版和盜版幾乎沒什麼相同的地方,現實中就是買康師傅還是康帥傅,買Jordan還是買喬丹的區別。

那麼質量差不多情況下究竟怎樣呢?其實正版和盜版揭示了需求曲線。換句話說,一樣東西價格為多少錢時消費者會不會買,有多少人會買。打個比方,一瓶水大概價格一元時候,全中國可能一般人都覺得這個價格還行可以接受所以都選擇去買,對這瓶水的需求就是13億人,但如果一瓶水定價20塊時候,那就可能時候真正的土豪裝b才會去買了,對這瓶水的需求可能就是1萬人。在你的例子裏,一個盜版產品比如美劇網綜可能因為免費全國1000萬人會選擇去看,但如果放在互聯網平臺比如愛奇藝上收會員費,那就可能只有100萬人去看了,其他的900萬人覺得不值得花這冤枉錢就不看了選擇去盜版網站上下,哪怕找起來可能有些麻煩。

那麼回到你的問題,怎麼才能決定價格呢?什麼纔是真實價格呢?經濟學理論除了馬克思那派,一般都覺得價格是企業定出來的。盜版有盜版網站決定,正版也有正版網站決定,只不過這個價格可以是隱形的,比如強制你看廣告,強制你玩一週才能免費看等等,所有看似免費的東西背後都有另外的價格。企業也有自己的考慮,一是保證不虧,這就是其他答主提到的邊際成本的概念,二是保證儘可能多賺錢,最後就要套一個小學應用題公式:數量*(價格—成本),因為價格越高數量越低,所以企業不可能定價很高,也不可能定價很低,最後根據這個公式給出最後的價格。


問題的最大不妥之處在於假定每種商品都存在一個客觀的價格,即固有價格,這在根本上否定了供求決定價格(市場出清前提下),否定了價格的信號作用。從這個角度,主流經濟學是不認可問題中的結論的。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被主流經濟學拋棄的原因就是因為假設固有價格,並以此定義剩餘價值。我個人很認可馬經對剩餘價值的探討在反思當今世界分配製度的重要意義(當然不是指的被寫在紅課教科書裏的「馬經」),但是真實價格本身就與市場經濟體制不容,所以沒有現實的討論意義。

如果把真實價格改為合理價格,我支持 @博愛之城 的結論:在盜版存在的情況下,正版的價格是其真實價格


並不喜歡盜版,但是。。。某些app的喫相有點難看了


有些商品有附加價值,就是同一種商品滿足人所需求的上限,同一種商品滿足人需求的上限越多價值越大。比如一本技能書,你學會了可以靠技能掙錢,而著一本書纔要20元,經濟上不貴,但價值很大。所謂盜版纔是真實價格,是對一種產品在市場上供求基本平衡後的結局。但是並不是市場上一種能滿足某種需求而誕生的初期的價值。


正版盜版不是同一商品

成本構成不同,商品涵蓋不同

儘管實用性幾乎一樣

盜版幾乎可以將成本壓至零

扔到完全競爭市場

價格也差不多為零

之所以盜版現在有這這麼一點

是因為,對於某一盜版商品,

並沒有一大羣商家在做盜版

所謂的真實價格,只是為交易雙方的不對等而買單的,

因為對於盜版的購買者而言,販賣者是一個處於寡頭壟斷的狀態

所以盜版提價,

逐漸地,提價至一個界,(在購買者心中)直到與正版商品對等

那麼何來真實一說?

另外,

按價值規律而言,

正版生產電視劇的時間是冗長的

盜版生產時間,是ctrl c和v

那麼。。。再討論所謂的真實價格

他到底什麼意思。。。

還有,盜版之所以賣得出去

是因為有這個需求市場。。。。

不是因為價格虛高

不行,我還是蹲一個解釋好一點的答案吧

我解釋得不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