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初二,請用簡單易懂的方式,最好不要套公式


你是想問容器底部與物體接觸的地方的壓強吧

沒接觸的地方就是按液麪高度算,因為沉在旁邊的物體對它的影響就是放下去之後液麪抬升的影響。

而於物體接觸的地方的壓強並不能很容易確定。這裡的模糊點在於,壓強的定義是正壓力除以面積。考慮一個立方體,理想情況是整個底面和水底是嚴絲合縫地接觸,底面積就是接觸面積,立方體底部與容器底面之間是沒有水的。這個時候立方體沒有受到浮力,反而是被水壓在了底面上,接觸面壓強是均勻的,等於立方體頂面的水壓加上立方體自重帶來的壓強,比較符合初中的答案。

而實際上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立方體底面和容器底部通常不能完美地整個面接觸,放大後是分散的點、線接觸。這種情況水是會滲入立方體底面與容器底面之間的。也就是說,接觸面上滲入水的地方壓強是與不接觸的地方等同,就是液麪總高的壓強。同時這部分水壓也提供了對立方體的浮力。而真正接觸的點、線上的壓強則分擔了立方體自重-浮力。這個更符合實際情況。


液體壓強只與液體密度和液體深度有關

固體壓強只與正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

液體壓強和固體壓強本質上一樣,都是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不過你可以把他們當成兩個概念,各算各的,互不相干,不要混淆

中學固液混合的題,固體壓強和液體壓強也是分開算的,不會固體壓強和液體壓強混合到一起算

下面的屬於超綱,能看懂多少是多少

最簡單的盛了水的容器,中學都是求容器底受到的液體壓強,這個直接代公式,不過如果問容器底部受到的壓強,那麼要在前面計算的數據上再加上外界大氣壓,因為液體傳遞壓強,容器底部受到的壓強由容器內液體壓強和外界大氣壓共同作用;一個敞口容器,不管是否盛液體,底部兩側受到等大反向的大氣壓強,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就像那種空氣吸盤,把吸盤裡的空氣趕出來,吸盤可以牢牢吸在物體上,如果裡面很多空氣,根本吸不上

複雜一點的模型:一個長方體浸沒在一個盛水的容器中,容器放在水平面上;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和固體壓強分別直接代公式;如果問容器底部受到的壓強,沒有支撐固體部分的壓強等於前面計算的液體壓強?大氣壓強;

被固體壓的部分,如果固體與容器底不是緊密接觸,結果等於固體壓強+液體壓強+大氣壓強;如果固體與容器底緊密接觸,結果等於 固體上表面受到的液體壓強+固體壓強+大氣壓強


小朋友你好!

如果物體底部與容器底部不是密封狀態,仍然適用ρgh。原因是底部間隙與水是聯通,液體內部壓力均可適用該公式。

物體本身對容器壓力為物體的重力。


物體規則的情況下,比如邊長為a的正方體:

浮力=重力(G)-物體對水底的壓力(F壓)

浮力(F浮)也=水對物體底部的壓力(F底)-水對物體頂部的壓力(F頂)

F底=水對物體底部的壓強(P底)*S

F頂=水對物體頂部的壓強(P頂)*S

S=a*a

P底=p(水密度)*g*h(水面到物體底)

P頂=p(水密度)*g*h(水面到物體頂)

G-F壓=F底-F頂=(P底-P頂)*S

P底=(G-F壓)/S+P頂

= (G-F壓)/a/a+ p(水密度)*g*h頂

如果物體不規則,那麼計算壓強的時候需要計算在物體從上到下投影的面積上,對水面深度的積分。


描述不清楚 什麼容器也沒說 容器裏有什麼也沒說 容器是什麼狀態 蓋子有沒有 也沒說 沒法回答


不知道你對物理有什麼誤解,計算當然就是通過公式計算了


回去看看初二初三概念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