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旅館,三名旅客住店,每人交付十元租金,交付之後,恰巧趕上旅店老闆生日,向旅客一共返現五元,交給服務生轉交,服務生從中抽取兩元,向每人返現一元。這樣旅客相當於每人九元總共花了二十七加上服務生抽取兩元二十九,為什麼會少一元


因為這個題目就是在胡扯。服務生的2元是包含在旅客花掉的27元裏的,這兩者相加有何意義?

老闆收了25+服務生收了2元=27。

這個要是想不明白的話我們換個角度想想,服務生要是把5塊錢都吞了,按照題目意思,大家花了30,加上服務生的5塊,還多出來5塊錢呢,哈哈。


為什麼初看起來覺得有點道理?

我主觀覺得,是身份代入的問題。我把自己當成那批客人的一員,我們付出30,又找回3。那是花了27啊。那是我們的27。(我們這邊帳算過了,是對的。肉疼!雖然做了交割,但是,心理上,我還是會覺得27是我的。)我們的27,夥計手上還有2,那也是拿的我們的錢,也是我們的2。既然27是我的,2是我的,29,開始我有30啊。唉?不對啊,誰還拿了我的1塊錢?(還有一塊錢也是我們的)老闆拿了27,夥計拿了2,還有一個鬼拿了1。顯然,我們自己肯定沒拿。

看出來了嗎?凡是被轉化成是我們的錢都會被計數。也不管是否重複計數。因為那種損失感讓人失去了辨別的能力。


如果身份代入是夥計呢?

客人花了30給老闆,

老闆自己留了25,給了我5,

我留下2,給了客人3。

這樣,客人花了27,我才賺2,老闆賺了25。所有人的帳都是清楚的。就不會在心理上產生奇怪的感覺。


如果身份代入的是老闆:

客人付給我30,我退回給他們5塊。我賺25。聽說夥計昧了2塊,小子白賺2塊。客人每人還能退回1塊。相當於總共花了27塊。

我賺25,夥計賺2,客人花了27。各人賬目清楚。


從上面可以看出,站在花錢方,計算損失會有容易迷失的風險。(下面的可以不看了)


下面是上帝視角:

少了一元,這個說法是基於30這個總數說的。

這三十經歷瞭如下分配過程:

10*3 三位顧客那裡

30 老闆那裡

5 +25服務員和老闆那裡

3+2+25顧客那裡 服務員那裡 老闆那裡

完畢!肉還是爛在鍋裏。是守恆的。


如果說,凈進入分配的總數看成27時,就只看這27去了哪裡。

去了哪裡?

老闆那裡25,服務員那裡2塊。完畢。


在題目中,那個讓人迷惑的累計方法中

"這樣旅客相當於每人九元總共花了二十七。(總數27)","加上服務生抽取兩元二十九,為什麼會少一元"(暗含了一個假設總數30)。

客人總共花了27,夥計拿了2。兩者相加是什麼?(答案是:啥也不是!)



一家旅館,三名旅客住店,每人交付十元租金,預付3*10=30元給了老闆,

30元交付之後,恰巧趕上旅店老闆生日,向旅客一共返現五元,老闆得25元,

5元交給服務生轉交,服務生從中抽取兩元,向每人返現一元,三位旅客收回3元,實付27元,

這樣旅客相當於每人九元總共花了二十七元=其中服務生抽取兩元+老闆得25元。

換一個說法、演算法是:三位旅客總共支付30元=服務生得到2元+老闆得到25元+三位旅客回收3元。


服務生抽取2元,應該用減法,你用了加法,所以結果錯了。


計算題,居然也扯邏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