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個人領導重要還是團隊合作重要」「做人該不該圓滑」等

在辯論賽中,每個人都嘗試把自己的觀點放在合理的位置,然後把對方的觀點極端化。但顯然,這些辯題的正確答案都是取兩個極端的中間值。那麼這種辯題的辯論賽的意義何在?或者只是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呢?


因為辯論本身,最終可以受益的,不是評委,不是觀眾,只是辯手本身。大學參加的賽制,全是準備雙方立論,然後上場前十分鐘再抽取正反。準備期間,第一步,吐槽辯題,說是怎麼樣的人才能選出如此傻逼的辯題,第二步,從自己認為有優勢的一分開始準備,但是又破又立的過程,使得正反兩方的觀點都開始出現雛形,第三步,發現到了最後,也就是一個說服自己的過程而已。輸贏固然重要,但是中間那種分裂的快感,纔是堅持下去的動力。很久不打辯論了,工作中遇到的操蛋的事情越來越多,要做的選擇比當初的辯題還傻逼,但是思維方式已經回不到那時候。以前是發現正反方都有道理,現在發現怎麼選都是死路一條。所以,辯題,又有什麼錯呢 。
不是很認同題主說的『在辯論賽中,每個人都嘗試把對方的觀點極端化。』辯論賽也是要達成共識的嘛,而且個人覺得達成的共識越多比賽越有意思。沒人喜歡定義戰吧…也不認同有的答案提到的『辯論就是為了要贏』和『為了評比在辯論中雙方隊員的辯才,邏輯,知識面等』的說法。不談操作只說立論的話,我以為好的立論必須在以下兩點中至少一點做得好:『角度』和『層次』。『角度』其實就相當於立場。就像很多人說的那句嘛,辯論不是為真理而辯,而是為立場而辯。辯題兩端,本就無對錯,辯論的價值之一就是引導我們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理解他人的立場,從而達成更好的理解和更有效的溝通。

『層次』就是立論的深度。就我個人來說,比起漂亮的技巧或者嫻熟的操作我更喜歡一個有深度的立論,打過最爽的比賽就是拚命和對方辯友達成共識然後一個"然而我們進一步看這些現象的本質是blablabla"讓對方辯友懵逼了哈哈哈哈哈……

咦我是不是跑題了……不管了,最後說一句看到有答主貼了執中學長的文章,建議題主多看一些,基本上就可以解答你關於辯論賽的意義的疑問啦~

你覺得辯題沒有意義,是可能的。

前段時間和 楊禹熹 聊天,楊老師就提到辯題的三大問題:

①元學科問題扯不清楚,彷彿打平,這類辯題可以出。

②主語缺失辯題,可以隨意解釋,彷彿打平,這類辯題可以出。

③外行指導內行的辯題,學科內研究者覺得莫名其妙,彷彿打平,這類辯題也可以出。

以上三類,就是帶有頑固症疾的辯題,厲害的辯手拿到之後只能繞山繞水,重新解釋;普通的辯手拿到之後,那就只好口嗨了。

就今天還聽說了一個奇怪的辯題「面對十惡不赦的愛人,選擇拯救還是毀滅?」這也不是你想拯救就能拯救,想毀滅就能毀滅的。我在朋友圈發了兩段話:

這是個什麼樣的題目?如果他真的是十惡不赦,自然有司法機關對他進行正常的司法程序啊。該判無期判無期,該判死刑判死刑,你還想凌駕於法律系統之上嗎?或者說你是法官??那我問你個很簡單的問題,走正常的司法程序把這個人判無期或者死刑,他是毀滅還是拯救?都不是啊,它是一項社會契約嘛。出辯題的人到底是誰,我想問一下您該被毀滅還是拯救。

你自己仔細的琢磨琢磨,這個人他是你的愛人,這個人他有十惡不赦,那麼一個人正常的,反應是什麼?是要麼就大義滅親,要麼你就親親相隱。但是問題是不管是哪一種,它都既不是拯救也不是毀滅。先不要說解題思路是什麼,第1步這個題目講了啥我都沒看懂。一個人可以有很多個愛人呢,愛人也不是一個恆久的代表物呀?就算是你想毀滅他,你也沒有資格毀滅他呀,以暴制暴是違背法律精神的。換言之,就算你想拯救他,你又怎麼拯救他?難道是去求政府的有關部門大赦天下嗎?

那麼我們暫時不談那些難以接受的辯題,也不談已經成型的經典辯題,就談怎麼設計一個高水平的辯題——這就是牽涉到Meta知識了,也就是元知識。

真正的前沿高水平辯題,就是元辯題。

元辯題分為三類:

①平衡度自我指涉

這點是在李嘯宇在青創會議中提到了:我之前也曾經想辦一個比賽,比賽的辯題就是隨便找一個題,正方的持方就是「我覺得這個題正方更好打」,反方的持方就是「我覺得這個題反方更好打」,到最後想要得到的結論就是「這個題到底該怎麼打」。

彷彿對於很多辯手來說,他們從來沒有思考過這樣的問題,他們只是想給我出一個辯題,我維持這個持方,然後打完這個比賽忘掉這個持方。

②認知度自我指涉。

很多時候羣裏會拋出一個問題「有沒有適合大一新生的辯題?」,然後大家開始各種提供題目。可是這個問題本身就很有趣,什麼叫做適合大一新生的辯題?是匹配大一新生認知度,還是專屬與大一新生範圍內的辯題?它的前提我們都不清楚,就開始給出答案。但反過來,這難道不是一個好辯題嗎?「有沒有適合大一新生的辯題?正方有,反方沒有」。把一個求問句,變成了一個辯題設。

③合理性自我指涉。

只要技術過關,你能夠在短時間裡把對手逼到明希豪森三重困境,那辯論比賽你何愁不能贏呢?所以一般情況下,儘管沒有人提,大家都會默認不採用這種大招,而是退而求次地要在一個可能根本不對的立場下,說「因為辯論賽讓你看到了別樣的立場」。你可拉倒吧,不管你選哪個立場都莫名其妙——比如「留在這裡和走出去的楚門哪個更可悲?」那楚門要怎麼做纔不可悲?那麼我們是否應該追問辯論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呢?——譬如青創賽制就從合理性的問題,更新了它自己的賽制系統。

其實在知乎,你不覺得奇怪嗎?講怎麼打比賽、怎麼論證怎麼搞技術的回答數不勝數,但怎麼設計出合適的辯題的,卻鳳毛麟角——這為數不多的回答裏,還有相當部分是直接甩題庫。難道不是辯題比比賽過程、技術、評審等更重要嗎?辯題不是比賽的源頭嗎?

出題拍一下腦門就可以,辯手腦門拍爛了都不願意質疑一下辯題的合理性——所以我看到有網民質疑我出的題目時,我真的太高興了,這纔是辯手思辨力的真正提高。


要是真的要辨出一個答案,根本不會採取這種形式。人的邏輯思維需要少幹擾、長時間纔能有效發揮。在那麼短的時間內,那麼混亂的場面,要得出一個邏輯清晰的東西,可以說沒可能(或者說沒多大可能,不排除有人真的可以)。在雙方的邏輯思維都不清晰的情況下,要打敗對手,靠的當然就是氣勢、言辭還有事先準備等方面了。
日經→_→先說立場極端吧,有一句話叫舍半邊真理,求一寸深刻。很多時候你只有全神貫注進你所持的立場,你才會發現其實有很多事情會因辯證思考(攪混水)所掩蓋。一句有好有壞會使得你放棄去努力為你的立場而思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他的合力與不合理,導致思想流於表面而且極端的立場也經常具有指導意義。政策辯論就不提了,說價值辯論吧,舉個例子,事業和家庭哪個更重要,大家都知道兩個都重要啊,沒錯,這個答案絕對正確、但是卻沒有意義想一下,什麼樣的人會問出這種問題,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學生麼,肯定不會吧,問這樣問題的應該是一個事業和家庭無法兩全的人,他很迷茫,所以來問你應該更注重哪個,這時候你告訴他,都重要,沒有錯,但是有什麼意義呢,這個人難道不知道都重要麼,他只是想去要一個答案而已,一個有可能有錯誤但是有指導意義的方向而不是兩個都重要這種絕對正確的話http://www.zhihu.com/question/28294370/answer/41097916如果覺得我回答的太爛可以去看這個_(:з」∠)_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