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人和我說這種陰謀論,說此目的是讓美國能參與進二戰能瓜分到一杯羹,還說日軍轟炸珍珠港前美軍把航母艦隊調回了美國本土附近。我不怎麼懂海軍,不過我想好像也沒必要把一半的海軍家當丟在珍珠港裏


你會用冬蟲夏草來釣魚嗎?


珍珠港不可能是陰謀,幾點就說不通

第一,誰能在日軍主力擺出南下姿態後認定其第一主攻方向是距離遠東頗有距離的珍珠港

第二,誰能想到未來航母會取代戰列艦的地位

第三,誰能保證企業號一定會因為暴雨耽擱回家,躲過一死第四,誰能預測到蝗國的改進型魚雷對戰列艦部隊巨大損失第五,就算真知道對方來襲,幹嘛不提前轉移艦隊然後多兵種配合關門打狗第六,要知道對方海軍具體動向,必須破譯日本海軍密碼,但該工作進度在珍珠港時不足百分之十,根本不足以瞭解對方情況,美國海軍情報機構如此,別人怎麼可能做到更進一步,別忘了JN25的複雜性第七,珍珠港事件後,美軍戰列艦部隊實力嚴重下降,甚至難以保證對日軍同類的優勢了,這種代價誰付得起,而且事件後盟軍在亞太局勢幾乎崩盤,還要發動杜立特空襲鼓舞士氣,這種行動沒啥真正軍事意義,還會冒著損失航母的危險。

所以呢,事件前美帝及其盟國感覺到蝗國會和英美動手,而且是不宣而戰,但不等於準確判斷出對方的攻擊目標是珍珠港,而是判斷為東南亞。

具體到歐洲那裡,早在珍珠港之前,德美兩國海軍早已發生很多衝突了,截止到當年九月,羅斯福下令見到德國潛艇就主動獵殺,德軍也開始不斷展開反擊,美帝國內很多人都開始主張對德強硬。而珍珠港事件等於讓美帝兩線作戰,反過來對英美高層商定的歐洲第一原則是不利的。

美國在珍珠港之前,甚至在日美矛盾激化前,就已經在大西洋和德國發生衝突了,因為美德在大西洋已經不宣而戰的事實,希特勒才會索性和日本一起向美國宣戰。

1941年,美國海軍宣佈了西經60度以西是大西洋安全區,後來擴展到西經26度,開始護航運輸船隊。

5月27日,俾斯麥號被擊沉那天,羅斯福宣佈全國處於無限期緊急狀態。原因是俾斯麥突入丹麥海峽威脅自由航運。

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前,美軍戰列艦直接闖入德國宣佈的「戰區」,差點被潛艇攻擊。嚇得希特勒嚴令不許和美軍衝突,打蘇聯要緊。7月美軍出兵冰島,接管冰島防務,把護航小組派到了雷克雅未克。8月9日更是提出了大西洋憲章,裡面公開寫著反對戰爭,消滅法西斯暴政。到了9月份美軍護航小組已經和德國海軍交上火了,10月底連美軍驅逐艦都被打沉了一艘

羅斯福一直的戰略都是先歐後亞,希特勒當然能看出,德美衝突激化比日美衝突早多了。沒有珍珠港,美國也遲早找藉口打德國。

所以說信奉珍珠港陰謀論的人主張的美國通過縱容珍珠港事件來獲得參戰理由的說法,其實這種說法是對於德美大西洋衝突的基本情況一無所知。

另外美帝在太平洋上的的航母當時各有各的任務,哪裡有什麼「航母艦隊調回了美國本土附近」的說法?企業是領了外出偵查任務本來週日是要回港休假,不過因為途中遇到惡劣海況沒有按時抵達港口,列剋星敦號按照美國作戰條例送飛機去支援中途島了,這立項自己去查美海軍作戰計劃遠早於虎虎虎計劃,薩拉託加號是按照既定流程修整去美國本土改裝檢修了,然而這是海軍艦船既定檢修週期。說這種話的人怕不是沒看過任何一本嚴肅的太平洋戰史吧?

ps,發現評論區又有什麼『』中國破譯了日本海軍密碼」云云等論調,現在說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要說明的是,美國後來宣傳最多的,是1940年10月左右,美軍方破譯日外務省的紫色「purple」密碼,外務省不止用這一套密碼,但紫色是最高級,最難破譯的,以至於後來柏林提醒本子,說密碼也許被破譯,日本外務省卻不以為然,還是繼續使用。紫色給美方提供了大量信息,以至於米外交部後來閱讀日方電文成癮,赫爾和馬歇爾都認為從紫色獲得的情報至關重要。

如前所述,過於看重紫色也有副作用,反而嚴重誤導了美方 -- 因為外務省沒有把實情都準確告訴野村,以至於野村一直孜孜不倦地為談判努力,紫色給美方的信息也是日方一直想談,完全沒料到6-7月份,日本高層已經著手準備戰爭,進攻米國。如果美方有更好的情報,那麼7月份起也該相應緊張起來。

也就是說,紫色未能給美國提供預警。

在軍方努力攻克紫色的時候,海軍在試圖破譯本子海軍密碼。1939年6月,日本海軍換了套新密碼,美海軍稱為JN25 -- 是美方嘗試的第二十五套密碼。正當美方取得一些進展的時候,1940年本子又換了密碼,美國稱之為JN25b。儘管海軍盡了很大力,而且得到陸軍和英國的一些幫助,到1941年底,也只能破譯10-15%的電報,而且比較慢。

所以到戰爭前夕,美方破譯密碼的進展是:紫色的情報能很快破譯/翻譯,日外務省用的其他密碼要等幾天才能破解,日海軍方面電報僅僅少量能破譯。平均每天有50-75條信息被破譯,然後被過濾,再送到相關部門。

對於戰爭預警,最有用的是海軍電報,但從來沒有哪條電報直白的說「某月某日某時,帝國海軍啟程向某地進發」或「軍部決定啟動戰爭」,電報裏經常是國際動態和美軍方行動。所以直到珍珠港,美國高層沒有得到確鑿情報說本子某日進攻美國。


我說一個大家都沒說到的地方。更高的權力其實就意味著更多的分權,分權就意味著保密性差。要執行宮廷陰謀這種看似驚天動地其實就幾裏地這麼大的地方几十個人勾心鬥角的或許可以,但你要在整個太平洋海域,在國家領導和全國輿論層面執行這種陰謀,幾乎是不可能的。

越到高層,貌似擁有無所不能的權力,但其實受約束反而越多。想要憑自己一個響指就讓自己的意志越過層層障礙傳達到最底下的執行端的難度也就越高。參見水門事件的尼克松,他想要撈裏迪爾,無論如何不可能自己出面,只能派一個自己更親近但地位略低一點的的A出面。同理的,A的級別也不可能直接插手這個事情,必須委託自己更親近地位更低一點的B出面。以此類推,最後火一點點沿著這條軌跡倒著燒回來,EDCBA沿著順序一串一串的倒臺。

具體到珍珠港這個事情,就算羅斯福開了天眼知道了具體時間地點位置,好,那麼他又要怎麼執行讓日本炸珍珠港又保全自己航母艦隊的計劃呢?

直接抄起電話本一個個電話打給航母艦長,勞資讓你們給我出海溜達一圈?這顯然不可能。

這議事日程需要祕書班子排計劃吧?苦肉計要搞多大,才能既精準調動民意,又不至於弄臭自己,還能完成反殺,得和自己幕僚班子先推演一下吧?這些還得和海軍部商量吧?得出行動計劃,得通知太平洋艦隊相關領導吧?擬定了出港計劃還要通知到珍珠港港務和每一艘戰艦艦長吧?

然後還有一個問題,間諜就算知道鬼子要偷襲美國,這種軍事行動的目標或者具體日期,往往是有多個備案,到臨戰時按具體實際情況擇一進行的。羅斯福知道的早了具體時間地點沒定,他讓全太平洋的主力艦隊整天出海遛彎?知道了晚了時間地點定了,那還有多少時間來佈置一次時間非常緊迫又要假裝例行公事的普通出航?

我們臨時接到了一道總統的命令,太平洋艦隊航母出港。然後突然我們的基地就被鬼子炸了。

就算這時候羅斯福還能讓所有人都保守住機密。

那等鬼子橫掃東南亞,席捲菲律賓,劍指澳大利亞的時候,羅斯福還能讓所有人保守住機密?

下面的人就是有一萬個膽子,都夜不能寐吧?臥槽這會兒玩大了…………我們賣了半個太平洋艦隊,這下亞洲都丟光了,這事兒給人知道我非被全國人民千刀萬剮了不可…………

這裡頭涉及從總統幕僚、海軍部長到一個艦長,羅斯福要嚴密控制他們的行動永遠不讓他們說出這個驚天的祕密,這些人的妻子兒女有可能轉眼就會死在日本空襲的炸彈下,有可能在襲擊後會被全國輿論噴得狗血淋頭淪為替罪羔羊,有可能在未來的戰爭中被日軍俘虜遭受各種嚴刑拷打。他們憑什麼替你保守這個祕密啊?

就算他們一直太平無事,還要保證他們保守祕密一直到都死光光,還要讓他們不留下任何紙質音像資料。

而這些人裏只要有一個說禿嚕了,羅斯福乃至整個美軍高層就得身敗名裂萬劫不復。

丘吉爾為了保守密碼,放任德國炸考文垂,畢竟是建立在內部溝通一致捨棄局部利益的基礎上。(事實上這個事情本來就存疑,情報部門也不是神仙,這種級別軍事機密要提前很久知道非常精確的時間地點幾乎是不可能的,情報更多是對全局的預判,對具體事件未卜先知效果其實是有限的)

既然美國國內孤立主義盛行,羅斯福一己之力推不動介入戰爭,那怎麼還敢執行這計劃?就不怕知道計劃的人裡頭有個孤立主義的鐵杆鬧個大新聞?

真要挑起戰爭,造幾起郵輪被炸,海外公民被殺事件挑起戰爭好不好啊?有必要玩這麼大麼?就算羅斯福們捨得拿太平洋艦隊做誘餌,連菲律賓都不要,甘心把澳大利亞都置於險境,他們瘋了要把自己的千古名聲搭進去?戰爭結束後還要持續幾十年密切監控所有當事人,讓他們把這個祕密帶進墳墓去?

大國博弈,其實都是陽謀。就像蛛蛛織網,你說具體是那根絲讓你動憚不得,真不一定。但等網織成的時候,可能無論你怎麼掙扎,都已經無法改變結局了。


陰謀論……說白了就是釣魚唄,誰見過哪個傻幣用冬蟲夏草釣魚嗎?

千萬別扯什麼,因為那個時候戰列艦已經不重要了,所以航母怎樣怎樣,吧啦吧啦的講的沒完。這類人連海戰戰術發展史都沒瞭解清楚,還跟人胡扯個喵喵。

對珍珠港事件是不是陰謀論的思考方向,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美國曆次戰問演習表明航空母艦編隊無法抗衡戰列編隊。

珍珠港事件出現時,因為戰列艦是沒有防備遭到航母奇襲,進而沉沒,所以還是沒能動搖以上的觀點。

所以太平洋海戰開始的時期,航空母艦一直都是二等主力的地位,日本更是將其視作為給戰列艦主力當排頭兵,用生命去趟地雷的存在。

徹底轉變這樣的觀點是什麼時候?Z艦隊的覆沒,當時處在戰備中的戰列艦威爾士親王和戰列巡洋艦反擊號被日本海航以絕對空中武力擊沉,這直接動搖了所有人對航母的看法。

所以,根據海戰戰術發展史,珍珠港陰謀論根本不成立。

此外,至於美國之前獲得了情報……這也不能認定情報一定就被利用上了。因為即便得到了正確情報,也不一定就能被重視,它有很大的幾率會被埋藏在無關緊要的海量信息下。

軍事是一門非常深奧的學科,憑著菜市場砍價的智商和經驗去思考,最後得到的只會是謊言。因為開頭想的方向就是歪的,失之分毫差之千里。


有斷臂求生 沒有斷頭求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