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書本是目前最古的全版(五千多字版),並且被後人篡改得最少。雖然由於當時文字不統一、抄寫者的問題,以及出土時帛書的粘連、破損導致文字缺失,但總體上瑕不掩瑜。

且甲乙本互補基本上可恢復90%以上文字。所以它雖然不是有些人所追求的「完美」「最好」的版本,但卻是「返璞歸真」的版本。

徐志均《老子帛書校注》橫排本

老子帛書校注(增訂本)京東¥ 71.50去購買?

高明《帛書老子校注》豎排本

新編諸子集成:帛書老子校注(套裝上下冊)京東¥ 56.10去購買?

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老子》甲、乙本,較多地保存了《老子》的原貌。該書以王弼《老子注》本為主校本,另取敦煌寫本、道觀碑本、歷代刊本共計33種為參校本,考校詳細,目的是依據帛書《老子》甲、乙本勘正今本訛誤,澄清其中是非,以恢復《老子》經文真旨。該書按照帛書《老子》篇次,《德經》在前,《道經》在後,參照今本章次,依次按照帛書甲、帛書乙、王本的順序分句段抄錄,以便互相勘校和比較。《帛書老子校注(套裝上下冊)/新編諸子集成》在勘校文字之餘,還對異文進行辨證,對經義進行解釋。


從學習的角度來講,還是買中華書局出版社的,首先道德經的原文不同的版本差異都很大,有的語句都不一樣,讀起來的感覺不一樣,翻譯更是一般。中華書局出版社讀起來內容更完整,語句也更通順。


目前出土最古老的版本就接近原版嗎?

如果漢時已經有多個版本在世,剛好辛追墓的是被篡改過的版本呢?

又或者漢時只有一個版本,但已經被改過,漢後有人經考證,或從漢前古墓中得到更古老版本,經校對整理成後來的流通版呢?

老子時代到漢初幾百年,在那個沒有印刷術的年代,這是很有可能發生的。

帛書版確實有很多地方看起來比流通版好,但也不建議全信。


《姬氏道德經》可以找來看看。


沒有哪種版本是最好?自己的理解、經歷、磨難就是最好的,別人注釋、註解的都是已經嚼過的饅頭,你再去嘗肯定是酸甜苦辣的,不好喫。


《老子校釋》朱謙之(中華書局出版)


《為老子正名》-趙雲鵬

這本書解讀的非常好,可謂是老子註解史上的正本清源之作。


綜合各版本,主要形成自己的體悟,最開始理解最基本的詞意。個人體悟,以邏輯思維貫通,理解的程度隨個人的閱歷和思維深度逐漸加深。主要以帛書版為主。


若是想了解各版本的差異可選擇《老子古今》,共有5種版本:

河上公版本

王弼版本

傅奕版本

帛書版本

竹簡版本

個人認為選《道德經》選河上公版本或者王弼版本即可,原因是這兩種版本的原文完整度高,邏輯思維體系最嚴謹;也是市場流通最廣的版本。其次是傅奕版本。然後是帛書版本,這個版本有一定的殘缺。最後是竹簡版本,這個版本殘缺最嚴重。

讀《道德經》純粹從文學翻譯角度作為切入口可選擇《零基礎讀道德經》,這本書採用王弼版本,完整地揭示《道德經》始於真知灼見止於至善知行合一的哲學博弈思維體系!邏輯思維清晰。

按照這個思維體系明瞭為什麼要做一個上進的好人,多為社會做貢獻!

從這個思路更容易理解《道德經》。


對於初學者來說,當然是河上公和王弼注釋的版本好啊。學到一定階段,再找出土最早的版本看,但是,如果不是修道者,如果沒有找到正確的修道方法,都不可能真正正確的理解《道德經》,因為《道德經》是一本源自甲骨文時代,也就是距今八千年以上的修道寶典,所以,八千年以來,幾乎沒有幾個人能夠正確的理解《道德經》。


就是通行版本啊,也沒有什麼另外的版本,馬王堆的那個好像也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


最早的


帛書本更接近原始版本吧,畢竟年代更早。

王弼本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

所以沒有絕對的好壞,都是古人的智慧,喜歡的話,就認真讀一讀。


比較好的是自己注的

更好的是幾年後的改版

如果能有一個改無可改的終版,那個最好

至於是通行本還是馬王堆,反倒不重要,重點在意不再字,在神不再形。


道德經有很多版本,如果是修行,就看白玉蟾註解的 版本;如果是喜歡學習知識,很多版本都是,喜歡風水,看天星風水註解版本。


我理解的是要論道不要求經,不要糾結這些,我車上專門下載了一個馬王堆版的小丫頭朗讀的道德經,聽著很舒服


這個建議各憑本事

一眼就能看懂的就馬王堆,馬王堆雖然不適合學習,但是從字面上來看,還沒有出現避諱皇帝姓名,以現在來看應該是最初版本

一眼過去不理解的,市面上各版只要不是一些各種翻譯各種心得體會的都行

理由是這東西全憑天賦

馬王堆版5344字,王弼版本5162字

其中改動不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