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


當中國醫學院每年學費漲到35萬人民幣,上完醫學院需要200萬人民幣的時候,我想那時的中國醫生收入應該和美國就差不多了。


特別煩這種天天美國醫學院特別貴,中國學醫學費便宜有補貼的言論了。

美國學醫是貴,學其他的也不便宜啊。

差距很大嗎?這種隨便百度都能百度到的數據,還天天以訛傳訛的,是中專都讀不起,搜索引擎都沒學過嗎?


謝邀。

不太明白你所謂的那麼低是多低,不過就我個人來看,醫生的收入不算「那麼低」啊。

我在北京,接觸的醫生太多太多了,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醫生的收入絕對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樣高的嚇人,動不動就一個月好幾萬。不過單就合法收入而言,北京的醫生們應該也是不算低的,至少普通三甲醫院的醫生們收入不低,比起北京官方發布的人均工資(對,就是那個總被人吐槽說拖後腿的人均工資)來說應該是高的。

地方上的話……

我的初中、高中同學有在省醫院的,有在市醫院,還有縣醫院的,反正沒聽到誰抱怨過賺得太少沒法養家。我想只要是在正經的醫院,是一個正式的醫生,可能剛開始的時候收入會少一些,但是過兩年趕上當地人均收入甚至以上應該問題不大。當然如果是鄉鎮衛生院之類的基層單位,我就不太了解了,或許有可能不高吧

不過無論如何,這個收入似乎不能用「那麼低」來說吧?

之所以很多人抱怨收入低,我想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工作確實很苦很累,二是現在醫療環境不好,三就是像你這樣總是來和國外相比了。

不過問題在於,能夠這樣比嘛?

既然你說了美國,那我們就拿美國來比好了。

首先從兩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來比,美國的人均GDP,人均收入等數字根本就不是中國能比的,所以醫生收入憑什麼和他們看齊?你不能因為美國醫生收入高,就覺得我們的醫生收入也應該那麼高,那是不合理的。

簡單的例子,收入看齊的話,我們的投入是不是也要看齊?

看醫學生的水平。美國的每個醫生高中畢業之後都要先讀大學,拿到學位後報考醫學院,讀四年醫學院之後再經過好幾年的住院醫師培訓,然後才能成為正式醫師。而能夠考上醫學院的,無疑都是大學生中的精英,並且為了四年的醫學院學業,他們要付出數十萬美元的學費!

國內的醫學生呢?高中畢業就能考醫學院,學制有協和、北醫等頂尖院校的八年制,有首醫等院校的七年制,還有普通的五年制,當然還有最低的三年制!他們的分數線是多高?招收的學生素質有多高?而且除了少部分三本院校以外,你在國內能找到一年學費一萬以上的醫學院嘛?

就算不談學費、時間的投入,在能力、素質上能夠與美國普通醫學生相匹敵的,國內恐怕只有那些頂尖醫學院七年制、八年制的部分學生(不考慮考研的情況下)。這一點我想網上也有很多相關的文章,知乎應該也有不少。

再次,我們再看醫生的水平……其實沒有必要再說了,這你心裡能沒數嘛?

我就想問問,憑什麼要和人家美國醫生看齊?

所以問問題我覺得應該現實一點,如果非要說的話,我覺得等中國人均收入水平和美國看齊的時候,中國的醫生就有資格和美國看齊了。不過前提條件是,中國的醫生們也擁有美國醫生那樣的水平!

我不認為以現在中國醫生的業務能力和職業素養,就配得上很高的收入!當然,我這裡指的是平均水平,沒有否認優秀醫生的意思。

所以這個問題本身,就沒有任何意義。

最後如果換個問法,比如說中國的醫生收入低不低?

其實在我看來是有些低的,雖然不至於用「那麼低」這三個字來描述,但是還是低了。

關鍵在於,要有匹配付出的收入!

以現在醫生們的勞動強度,以及他們越來越高的學習成本(主要指時間成本)來說,他們值得更高一些的收入,而且應該是合理合法的收入,不用在那些灰色收入面前糾結、猶豫。

優秀的醫生,應該有足夠高的收入,讓他們過的體面而富足。

而且相對於收入而言,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有個安全、舒適的醫療環境,讓醫生們安心的工作,努力去提高自己的技術。同時還要改變現行的晉陞制度,把大部分醫生從毫無意義的論文、職稱等苦海中拯救出來,踏踏實實回歸醫生的本職。

以上都是個人看法。


因為醫生好人多且被道德綁架了,所以再苦再累自己扛,領導自然沒有動力改善醫療工作者的處境;相反,既然煽動道德綁架能讓醫療工作者在白衣天使的輿論壓力下接受遠低於其工作價值的工資與待遇,那麼「肉食者」何樂而不為?動動嘴皮子就讓員工少拿工資,哪個老闆不高興?


等到清北復交錄取要求最高的是醫學院,且不開設本科專業。只有本科在其他專業體現了出色科研能力的人,才有資格申請醫學院(開設premed專業的大學很少),並且千軍萬馬獨木橋的時候。美國一線商學院的研究生錄取gpa大約是3.65,與之對應的是一線醫學院是3.85

而且本科畢業,醫學院申請之前要先通過難度令人髮指的前置醫學考試,通過了才能申請。申請到了之後每年學費50-60萬,還沒畢業呢先背上好幾百萬的貸款。要麼就本來能進清北復交的學霸,選擇去垃圾一本的醫學院換取全獎。

學費問題是次要的,畢竟能考上美國醫學院基本意味著前途不錯,貸款機構很喜歡這種客戶。

那麼現在說回原題,這麼一套嚴格的程序下來,中國醫生數量至少減50%。別覺得這數字誇張了,強三甲醫生數量終究是少數,占醫生數量大頭的,是鄉鎮醫院和二三線城市二甲醫院。

那麼問題來了,這樣一搞,現在中國醫生收入高起來了,一年幾百萬玩兒一樣。可成績稍差,您就成了考醫學院時候千軍萬馬獨木橋的炮灰了,醫生收入再高,和落選者沒關係啊

在美國待了很多年,美國的治療體制是畸形的,不值得提倡。目前我國是損傷醫生利益,增加患者福利。美國相反,通過控制市場供應,損傷患者利益,增加醫生福利。有錢治病,沒錢等死。目前中美這兩條都是邪路,開放市場化分級調價,找到供需的平衡點才是真的對醫生患者都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