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但热源一定是光源。

这里我们不考虑光源是不是有温度,而只考虑光源发光是不是依赖温度或是热。因为绝对零度不可达,万物都是热源,讨论起来就没有意义了。

广义的光就是光子,也就是电磁波。所有的发光过程都源于带电粒子的加速运动,典型的是加速电子圆周运动的同步辐射光源,和产生轫致辐射的x射线球管。

更常见的发光其实是黑体辐射和特征辐射。黑体辐射的本质是粒子热运动,所以是依赖热的,不同温度下辐射频率和强度都会变化,例如白炽灯。而特征辐射不一定依赖热,例如原子跃迁发出光子或者是放射性物质衰变放出光子。原子跃迁也可以是热辐射,玻尔兹曼分布会导致上能级有布居数,然后再自发辐射,例如钠灯。

放射性物质衰变是可以不依赖热进行的。放射性衰变是个自发的过程,不受环境影响,可以直接产生x射线。另一种方法是用衰变材料作为电子源,产生的电子轰击荧光粉发光,这也不依赖热。和电子轰击产生荧光类似,我们还可以用光泵浦荧光材料,例如原子跃迁,可以用光泵浦再得到原子的自发辐射。高能级原子的自发辐射是受到真空涨落的影响,和热效应完全没有关系。

所以光源不一定是热源,而热源一定是


@低调的范大叔 所说,光源不是热源的例子。

我补充一个可见光光源的生物学例子:萤火虫。

萤火虫发出的生物光,是冷光源。

《七个世界,一个星球》剧照

萤火虫发光原理:

萤火虫有专门的发光细胞,在发光细胞中,萤光素在萤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ATP,并与氧气反应,产生激发态的氧化荧光素,当氧化萤光素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便会释放出光子。萤火虫的光是冷光源,效率极高。

除了物体本身的热辐射,化学反应效率能量转换无法到达100%,生物能转化为光能过程会有少部分以热量形式流失。萤火虫是目前效率最高的光源,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只有极少部分以热的形式释放,反应效率为95%。如果说有热能产生就是热源,也不符合题意的「光源是热源」了。

反应过程:

  • 萤光素 +ATP→ 萤光素化腺苷酸 +PPi
  • 萤光素化腺苷酸 +O2→ 氧萤光素 +AMP+ 光

关于萤光素和荧光素:

萤光素是一个通用名称,泛指所有 在生物中发现,能产生生物光的化合物。萤光素一般透过由一种酶做催化的氧化过程,令化合物进入激发态的中间体,然后当衰变回到其基态时以可见光的形式放出能量。

荧光素是一种合成有机化合物,外观为暗橙色/红色粉末,可溶于乙醇,微溶于水。在蓝光或紫外线照射下,发出绿色荧光。

蓝眼泪和萤火虫的发光机制相似

感谢阅读。


工科生回答一下试试:

目前我所知道的所有光源都产热,白炽灯荧光灯不说了,大家都知道。号称冷光源的LED也产热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LED死灯的重要原因就是过热,包括光衰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过热,只是未达到烧灯的程度而已。所以大功率LED散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每瓦至少要500mm平方的散热片才勉强达标。功率型用于照明的如此,用于指示的额定电压2v只过零点几~5ma电流的也发热,能算出来,能测到的,只是不留意不太容易觉察罢了。说个现象大家留意就能看到:秋冬季的苍蝇是非常喜欢趴在指示LED灯珠处的,why?暖和呀、热而不烫。

有人说荧光,我没理解错的话,荧光是指夜明珠之类的,那可能确实不发热,但从根本上讲它只是慢反射之前吸收的光,本身并不发光,所以我认为那不能叫做光源。

其实很简单,光和热都是能量,消耗能量是做功的,也是一定会产热的。或者说能够把能量100%转换成光的光源还没有被发现(发明)出来吧。

纯理科的怎么理解这个事情,愿洗耳恭听


光源,要看怎么定义。如果是电磁波源的话,就没问题。毕竟光的话一般是指可见光。

热源分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广义来讲,任何能释放和吸收热量的物质都是热源。任何物质都具有一定的释放和吸收热量的能力,所以理论上讲,任何物质都可以是热源。

光源广义来讲的话也可以是电磁波源。毕竟也有紫外光,红外光的说法。那么任何发射电磁波的物质都可以是电磁波源即光源。任何物质都能发射电磁波。所以任何物质都是电磁波源。

于是有光源∈电磁波源=任何物质=能吸收和释放热量的物质=热源。

从这种角度看的话,光源被包含于热源。


你问题里没描述清你所理解的热源是什么

任何物质(包括你说的光源的物质结构)都会产生热辐射,如果说发生热辐射就是热源,那光源一定是个热源

但是你应该想问的是:光是否一定是因为物质「发热」而产生的?那答案就是否定了,比如荧光,比如LED,都不是通过热辐射产生的,所以可以说光源不一定是热源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