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打倒孔家店對於之前歷史和之後歷史的意義?


謝邀。

對於之前的歷史是一種創新,對之後的歷史是一種災難。


謝邀。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矯枉過正。

矯枉過正,即把彎曲的東西扭直,超過了正常限度,反而彎向另一邊。比喻糾正謬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


諸如五四運動一樣的巨大的變革,必然會存在一個矯枉過正的問題。這其實不是一種貶義,而是一種改革的必然性。因為改革的發生過程中,必定會存在一種改革者和被改革者之間的思想觀念的差異。即,改革階層的改革觀是比諸受改階層先進(姑且置該詞)許多的。

胡適言及文學革命,是這樣評論的,特摘部分片段如下:

「歷史上的『文學革命』全是文學工具的革命」

「今日之文言乃是一種半死的文字」

「今日之白話是一種活的語言」

「白話可以產生第一流文學」(胡適《四十自述》)

不難看出胡適本人是對浩蕩的新文化運動是否只倚重文學形式的變革而不重內容的變革有自己的理解。至於到了晚年,適之本人也有過反省,言自己所言太過絕對。


因而題主所言「打倒孔家店」,也正是這種社會風氣下的一個理應產物。

為變革中國之文化,要先轟烈地文學革命。為文學之革命,要先變革文學之工具,要批判舊學之傳統。為了打擊傳統,而樹舊社會舊文學的典型,當然非孔、朱不可了。四九年後,毛打擊蔣的文人,批壺,倒壺,也是同一道理。


以前有個人提倡新時代儒學,頗有見地,可惜後來為了站好隊全盤自我否定。痛哉惜哉!


儒家思想解決不了當時的問題,守舊


任何口號的提出,肯定是有其現實意義的,所以直接查看當時的背景就很清楚了。儒家學說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當時正處於民主共和與封建專制交鋒之時。不要以為清王朝倒了,封建思想就沒了。其實思想的改變遠比政權的倒塌難的多。所以要反對封建的統治思想,自然要全盤否定儒家思想。或許你會說,是不是有些過了,畢竟儒學也不是一無是處的。但是我們要清楚,處於當時的時代,如果不全盤否定,是很難達到最終的目的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