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的新建智能工厂里据说很多装配工序都由机器人来完成,威马也宣称据此可以保证产能和个性化定制。但问题是,特斯拉也是同样的模式,现在已经陷入产能不足的危机,马斯克本人也承认自己过于信赖机器人才导致了目前的状况发生,有这样近在眼前的前车之鉴,我们能不能信赖威马的产能?希望能有业内人士帮助分析一下。


作为汽车零部件采购,深知产能对一个主机厂而言,非常关键,而产能往往是来自于几方面的分解。

  • 1、主机厂规划产能,打个比方,一个电饭煲,容量是一定的,即使你米再多,一锅也只能做那么多饭。同样如此,威马汽车一期规划产能为10万台/年,所以在米够的情况下,一年满负荷开足小马达,可以干10万辆整车。但是根据当前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来看,年销量过10万的屈指可数。所以说,对于规划产能而言,威马足够,但不需火力全开。但假使说哪一天,真要干10万,捣拾捣拾,也问题不大,无非就是多加点米和水。

  • 2、零部件供货产能,刚刚举例电饭锅,这里换成木桶。我们知道零部件供应链,水平往往参差不齐,当然除了质量,还有数量。假如说99%的供应商,满足了那10万的木桶最高点,但是剩下1%的供应商,却成为了那最短的板子。毋庸置疑,那么也是无法满足那最高点,也就是我们说的木桶效应,或者说是短板效应。当然了,我们回过头来看威马的供应链,大部分是主流类供应链,其靠谱度也相对较高,对于10万的产能,这类供应商有大规模批产经验,只要给对计划,一般不会出现什么纰漏。毕竟,主机厂对于停线罚款力度,还是相当高的,供应链对于保供也看得比较重。

  • 3、原材料供货短缺,我们知道对于传统汽车来说,变速箱等依赖进口厂家的零件,会经常因为零件厂家的供货而出现产能问题。转化到电动汽车也是如此,而当前的电动汽车,因为智能化水平相对较高,在晶元类材料,往往会被国内外供应商遏制产能脖颈。当然了,除此之外,国家和国家间的贸易冲突等,也会受到影响,比如当前的华为,因晶元被遏制,非常难受。而这一类,不仅仅是威马外,其余任何主机厂,也多多少少会受此牵连,当今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备足产能,才能避免短缺。对于非车规级和车规级晶元都是如此,华为备足了产能,足以支撑一年,而汽车类也是如此。当然了,除了囤货外,选择国产化零件,也是不错的备选方案,但是目前来看,选择性会少很多。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新能源汽车的产能不会差,相反会有富裕。不管是威马,还是其他新势力,基本如此。但是为了迎接某一天的产销量提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足规划,为将来的硬仗做好准备。


产能应该不是问题,威马2016年底在温州开始自建智能工厂(现已投产近两年,目前市售的威马EX5、EX6 PLUS都是出自这个工厂,规划产能是10万辆/年,目前威马累计生产4万辆左右,远远没有饱和)。

9月20日,威马汽车温州智能工厂举办用户开放日活动

除温州之外,2018年起,威马还分别在湖北黄冈、四川绵阳、湖南衡阳建立工厂。并且这些还真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金白银地投入,本人有幸去过威马在温州和黄冈的两个整车制造基地,确实已经处于正式运营的状态(温州是大批量生产阶段,黄冈是批量前的预生产阶段)。这是与其他新势力完全不同的战略布局,看起来威马确实是对造车这件事门儿清~

牛人如马斯克,毕竟也没有搞过汽车这种供应链、产业链超长,工序复杂,大批量工业流水线的经历。加之特斯拉的产品和营销著实太厉害,雪花般扑过来的订单远远超出了马一龙的预期,产能地狱结结实实地给他上了一课。

反观威马,在销量达到特斯拉的水平之前,产能问题是不存在的。为什么这么说?

毕竟虽同为造车新势力。但创始团队的基因决定了威马与那些互联网出身的品牌(对,说的就是蔚来、小鹏、理想……)有著根本的不同。

与其他新势力的创始人相比,威马的老板沈晖显得更务实、稳重。

蔚来汽车的李斌,26岁就开始创业,40岁开始造车,在此之前,他的易车网,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小鹏汽车的何小鹏,27岁就开始创业,37岁开始造车,在此之前,他的UC优视,以近40亿美元被阿里收购;

理想汽车的李想更不得了,17岁高中时就开始创业,34岁开始造车,在此之前,他的汽车之家网站,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李斌、何小鹏、李想,都是年轻的互联网「老兵」,都从0到1把公司做成功了,善于网路营销。

而沈晖,先后担任博格华纳集团中国区总裁,独资及合资企业创始人、董事长;菲亚特动力科技公司中国区CEO;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兼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

除了沈晖,创始团队中不乏通用、大众、福特、泛亚、吉利、奇瑞等传统主机厂出来的,整个团队基因更贴近传统汽车制造行业,深谙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全产业链的大大小小的坑……

这样一个团队,更多地会考虑产品和营销之外的东西,而产能,只是其中主要的、很基础的一环罢了。


话不多说,先看一组威马温州工厂的数据:

冲压自动化率100%:最快5秒压制一个整车零件,德国KUKA七轴机器人自动抓取运输,定位精度≤0.1mm。

涂装自动化率100%:德国杜尔Durr机器人全自动、高精度喷涂+涂胶,LASD环保、轻量化液态可喷涂阻尼隔音材料,国内第一家使用纸盒吸附技术的环保干式喷房。

车身自动化率100%:全系产品高强度钢使用比例≥75%,C-NCAP五星安全车身。

总装车间:全自动涂胶+安装前后风挡玻璃误差<0.02mm,世界级德国杜尔Durr整车检测线,生产数据全部建档,可「追本溯源」。1496种C2M客制化方案最快3周交付。

威马温州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集智能制造、智慧物流、零部件柔性化配套、自动驾驶试验四大功能于一身,总用地面积近1000亩。

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一期可实现10万台产能,随著用户需求及市场反馈,可分步释放总规划20万台的产能。

据内部员工透露,此前威马汽车为将车辆如期交至用户手中,工厂生产节拍已提升至22JPH,月产能可达10000台以上,可以根据订单量来调节生产节拍。

其实了解威马汽车的人应该知道这个品牌的低调,它完全不是那种急功近利,PPT造车的企业。从开始的别人代工盛行,它说要建工厂,然后就在温州建了一座工厂;在别人想著怎么炫酷,怎么博人眼球的时候,它在考虑怎么造车质量过硬,老百姓用的起、用的爽的电动车。

从今天来看,我依然觉得威马汽车是新造车势力中走的最稳的,至于你问我它的产能值得信赖吗,这还用赘述吗?


哎呀这个问题。楼上大表哥问的真好玩。

反问一:你准备订几万辆?

威马汽车的产能,在温州瓯江口建设时规划产能为10万辆/年,现在全国在路上跑的应该大概有三四万台威马车吧,还没有达到年产规划高峰。业内人士都知道,量产时需要爬坡的。疫情情况好转以来,威马汽车延续强劲增长势头,销量环比实现「六连增」,多次刷新年内单月销量新纪录,这些增量对于威马汽车团队来说,完全来得及应付。除非。。。大表哥你突然订了一万辆急单,会让威马上上下下为之忙碌,操心,熬夜。

反问二:威马温州工厂的实际情况

温州工厂是一座满足「C2M」模式要求的智能化工厂。C2M即Customer-to- Manufactory,意思是工厂对接客户。这座工厂可以实现高度的客制化,在消费者下单之后实时排产、按需生产。为了实现这种能力,威马在数字化方面的投入占到了整个工厂总投入的10%以上,是传统整车厂的3倍。在产能方面,2019年开始的10万辆规划产能的新工厂,而且据相关人员透露,拓展产能为15万辆。

三、威马只有威马工厂吗?

这个。。。看一下图片吧。

总之,大表哥所操心的产能问题,蔚来肯定会比威马更早遇到,威马的工厂是自己的工厂,至少这一点是威马所引以为傲的资本。


威马和特斯拉的智能工厂自动化程度很高,很多装配流程都是由机器人完成的,说明的是工厂本身就足够先进,机器工作的效率是比人工要高很多的,并不是说自动化程度高,产能就不行。

决定汽车产能的因素有很多,工厂本身是否足够先进只是一方面,供应链是否完善,零部件是否齐全,机器运行是否正常,需要人工操作的人员是否齐全,定制化生产流程是否规范等等。

威马的温州工厂据说是年产能能高达10万台的工厂,按照威马的销量来说是完全可以应付的来的,至于特斯拉工厂陷入产能不足的困境个人觉得更多的应该是出在供应链问题,而不完全归责于机器自动化。

另外,据我所知,威马除了温州工厂以外,在黄冈也有工厂,并且已经开始试生产了,两个整车工厂足够满足威马的订单量了,威马的产能不是问题。


其实题主这个问题类比的实质在于产销是够平衡!

就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产能来说,除却新造车型,由于产线贯通、制造调试、产能爬坡等原因产能跟不上销量,其他的都是产能会略大于销量。准确来讲是产能规划大于销量规划!

之前蔚来合肥制造基地月度造车就在4000台左右,蔚来的销量数据大家都是可以找到的,也大差不大。

同样的,威马温州制造基地的目前产能是5万台,可拓展产能在10万台,

威马的温州工厂是一座智能化的工厂,制造基地的自动化率达到100%,机械化程度高,对产能的稳定性非常关键。

  • 威马采用C2M(定制化生产模式),可为用户提供 1243种不同选配方案
  • 运用大数据赋能生产,缩短产品定制周期,最短需要21天

疫情之后之所以能迅速复工,离不开高度自动化的先进位造。温州智能制造基地自2月21日正式恢复包括整车工厂及电池包工厂在内的全线生产后,首批车型威马EX6 Plus已于同日下线,面对突发疫情,拥有"无接触式"智能操控的出行体验成为时下倡导的形式。秉承威马汽车在人工智慧领域的创新技术及硬核实力。

除了硬实力之外,软实力也至关重要!正是因为威马领导多是从制造层面出来的,对于生产基地的情况非常了解,针对此次疫情能迅速响应、执行果断离不开此方面的原因,这也是其能迅速走上复工复产的根本原因。

其实,产能压根就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未来销量激增后能否顺利应对,针对此问题,对于威马而言不是什么问题。


目前所知有温州(量产),黄冈(即将量产),绵阳(在建),衡阳(在建)四个基地,其目前已量产的温州基地,满负荷生产能力可以达到15万台/年,这样的产量对于年销量在2万台车的威马汽车应该是完全足够的,但任何事情不能只看到眼前,目前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如火如荼的在发展,去年新能源汽车占中国汽车总销量的3%左右,而根据发改委的规划,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20%的样子, 如果按这个计划计算,威马的市场占比不变,那2025年大概年销售13万台左右,那么目前温州工厂的产能差不多就接近饱和状态,所以该工厂的产能规划,至少是规划到2025年的。当然,那个时候威马的其他基地可能均已量产,基地间根据产能再进行综合调配,也完全可以满足生产需求。

威马温州工厂

目前所知,温州基地投产的是目前已经量产的EX5和EX6,黄冈即将投产的是一款威马新款SUV车型,拥有特定场景的L4级别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技术是与百度进行合作开发完成的,拥有自主泊车与召唤功能,即可以实现到了停车场后自行寻找车位并进行自动泊车,同时取车时通过召唤功能,自动前往车主面前,完成了「最后一公里」的终极解决方案。

特定场景L4 级别自主泊车夏康瑞的视频 · 14 播放

绵阳基地坐落于誉为科技城的绵阳,这与威马本身智能头号实力派的标语是合拍的,该基地预计2021年内建成完毕,用于投产威马的新款车型。加上衡阳基地,威马目前就已经拥有了4个基地,至于后面还会不会有新的其他基地,我们不好说,不过就凭目前已知的四大基地,也可看出威马对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信心,同时也显示出其发展新能源汽车巨大的决心。为实现中国2025制造强国梦,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其中重要一环,需要国内各大主机厂,各大生产基地共同努力去完成。


威马销量现在多少了?

信赖这点产能干嘛?

要是销量低,就算有高产能有毛线用

这是又批钱了?

威马最近有新车的消息了吗

小鹏比亚迪特斯拉都挺忙,威马最近在忙啥?


威马融资花钱了?咋最近帖子这么多呢

我不买威马就一条

EX5拆车视频显示内部走线用透明胶带贴的


谈及产能之前,先看看一组造车新势力销量数据。

  • 蔚来汽车

蔚来2019年共交付新车20565辆,是国内造车新势力中唯一交付量破2万的一家。

  • 威马汽车

威马汽车2019年累计交付量为16876辆,排名造车新势力第二.

  • 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2019年累计交付量为16608辆,位列第三。

造车新势力2020年销量数据(数据来源于网路)

2020年上半年新势力造车销量排行榜(数据来源于网路)

截至此稿,威马汽车销量稳居造车新势力前三,累计销量已超过33000辆。

而在上述造车新势力中,蔚来选择江淮合作代工,小鹏汽车和海马合作,理想智造通过收购力帆获得生产资质和厂房……

唯独威马汽车建有一座年产能10万辆的温州工厂,据称是「造车新势力中第一个完工投产的自建工厂」。

正如威马汽车CEO沈晖所言:「汽车对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上的相关技术、成本、生产节奏、品控等要求都很高,其产品创造和制造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产品创造主要是设计研发,制造主要涉及供应链和工厂管理,而整个制造体系的建立,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门槛。」

图片来源于网路,侵删

另外,威马汽车除了年产10万辆的温州工厂外,威马汽车在黄冈市规划、总投资202亿元的黄冈工厂,总产能为30万辆新能源汽车,一期产能15万辆。

威马汽车温州/黄冈基地

同时,在绵阳三台县,威马旗下的新敏雅新能源150亿瓦时汽车用动力电池项目已正式启动。项目建设完成后预计年达产15亿瓦时,达产后可满足30万辆整车的电池配套。

威马汽车绵阳动力电池项目

威马汽车拥有一个研究院(成都全球研发中心)、一个动力电池基地(绵阳)、两个整车制造基地(温州黄冈)、三个中心(上海设计中心北京大数据中心德国技术中心),从研究、设计、生产等多方面的布局来看,威马汽车产能不会是什么问题。


能登上现在中国的市场,基本上你都可以信任,而且,威马能出新能源车,已然说明很多。


特斯拉产能不多 他优先的是美国市场 威马是我国本土的 优先顺序产能满足本国 问题应该不会太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