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不在於具體幾篇文章,而在於經過幾年系統的訓練,知道如何開展科學研究,如何管理一個實驗室,對於學術寫作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並且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現在的科研更注重學科交叉和團隊協作。科學研究需要的知識也越來越多。博士階段仍然是打基礎的階段。對於致力於搞學術的人來說,博士訓練只是讓你入門。博士階段只要完成2-3個課題就可以畢業了。而之後的學術生涯要同時開展許多課題,寫grant,與同行交流,指導學生。對比之下,博士期間掌握正確的科研方法,培養良好的科研習慣,更加重要。如何與他人合作也是需要了解的課題。

可以先發一篇小文章,積累一下成就感。然後看看是不是想做學術。想做學術的話,多積累知識。發文章很重要,但一味追求文章數量未免顯得急功近利。打好基礎,拓展知識面,多學點東西,對自己的長遠發展,以及未來制定實驗室的長期目標更有幫助。

博士階段課題的時間跨度大概是在3-5年。如果立志做學術的話,需要找到一個可以讓實驗室運轉10-20年的方向,要有頂層設計和格局。高水平課題組,他們在建組初期都是找到了一個比較新穎的研究目標,並在此耕耘10-20年,有自己的代表性工作,最後開花結果。而那些頻繁轉換方向,或者延續之前博士方向的課題組,只能是扮演「跟跑」或者「並跑」的角色,很少「領跑」。


我們這裡的博士是3-3.5年。

從大老闆那裡傳下來的規矩6篇文章, 5篇SCI+1篇隨便練手用,6篇文章里最好有一篇Trans。

傳到我這裡就變成了5篇SCI或者頂會+1篇低分SCI或會議練手用,其中2篇Trans或者頂會。

傳到我師弟組裡變成了6篇SCI或頂會,其中3篇Trans或頂會。

只是希望,不強求,我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們達到成就。


材料方向的,三篇打底吧。

水平高的,三篇十以上。水平低的,三篇一區嘛。水平再次,滿足學校要求即可。


每個學校都不一樣,除了滿足最基本畢業要求吧,對我而言論文在精不在多


我查了查,做高能/宇宙學理論的前輩們博士期間發的文章大多是在5-10篇這個區間吧,所以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最少5篇,,,再少的話畢業後可能會找不到博士後的位置。。。當然,最好能有一兩篇不水的文章,希望我能做出一些有意義的東西。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