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還是教育市場還是賣方市場,需要受教育的人多,學校少,能有書念大多數人還是會唸的,哪怕是材料。
  2. 從雙一流結果來看,材料專業依舊在擴張,招生增加,很多高校都把材料當做重點學科來發展,畢竟好發論文嘛。
  3. 學校並不給材料學生走的機會,全國能自由轉專業的學校屈指可數,大多數都設立很高的轉專業門檻,使得大多數學生註定走不了。
  4. 被學校忽悠,被老師矇蔽,自己的僥倖心理,覺得自己不一樣。
  5. 沉沒成本太高,沒有放棄的勇氣。
  6. 數理基礎廢了,轉其他的學不會了。


當前階段下,國內有多少人在生化材專業,僅取決於學校一批次招多少人,而之前雙一流專業,生化材專業一直是各校申報的重點。其他的任何因素都不會影響人數。

只有以下情況才會出現生化材專業人數減少的情況:

1、教育部主動遏制這些專業的盲目擴招

2、每年入學新生數減少到招生總名額以下

3、由於生化材專業名聲在外,為了防止生化材專業拖累一志願分數,大多數學校都開始完全開放式大類招生或者把生化材專業放在提前批(無法被調劑)


為什麼環衛工人那麼辛苦,工作環境那麼差,他們還堅持在一線工作?

為什麼血汗工廠那麼殘忍,依舊有很多工人心甘情願被壓榨?

開始,都是少不更事;後來,是形勢所迫(轉行轉專業沒那麼簡單),生活所迫;最後,是聽天由命,富貴在天

不講情懷,只講生活,都是為了生活而已。

我覺得廣大羣眾都應該感謝這羣依舊堅持在材料專業的人,因為這些人如果不堅持,誰來做這份艱辛且入不敷出,而有可能在未來改變世界的工作呢?!

如果不是新材料的發現,哪裡會有現在高薪的CS工作;如果不是新材料的發現,哪裡會有今天的高鐵飛船;如果不是新材料的發現,你能用上石墨烯的手機、量子點的電視,鈣鈦礦的笑點嘛?

為每一位材料人點贊,你們都是好樣的,你們推動了人類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偉大復興的實現!

魯迅先生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你們就是埋頭苦幹的人!你們就是拚命硬幹的人!你們就是中國的脊樑!

愚公說過: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材料人的堅持,就是當代的愚公精神!這份捨我其誰,子子孫孫的精神,必將換來我們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擼起袖子加油幹吧!

2020了,生化環材還是四大天坑嗎??

www.zhihu.com圖標如何看待施一公稱研究生最不重要的素質是智商??

www.zhihu.com圖標

實際上,今年從調劑情況來看,生化環材,考研是真的很慘淡了,大家也累了,也不願意去做這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除了Top,大多有調劑。原來趾高氣揚的生化環材博導,今年就跟醃了的黃瓜似的,都可以去看一下調劑信息。

生化環材是高校的論文出產大戶,評職稱的超級排頭兵,所以,你看這些專業的碩博,讀著頂校好像特別風光,大多沒日沒夜的過柱子,扛罐子。連自學轉專業的時間都沒有,大家看過很多天坑轉專業轉成功的,為什麼都是工作後自學?因為碩博期間,真的很累,被導師壓著發論文,哭的時間都沒有,哪有時間去看別的書。

你聽說過讀研期間,要在實驗室坐滿6天,值一到兩個夜班,休息一個下午,到實驗室必須沒收手機,不能講小話,不能打瞌睡的麼?這對天坑專業來說很正常。

化材還好一點,生物不讀博是真的難找工作,讀博雖然也不見得找得到。當然化我說的是化工哈,化學的一邊去。你說你讀個研究生,比別人讀二十年做的事情都多,回報就是四個字,就業慘淡,能接受麼?真的,某些學校的碩導,你夢也該醒醒了,你的學生不該是你的論文機器,也不是你茶餘飯後的玩笑,更不是你調節心情的玩具。善待學生,起碼人家難找工作時,不會怪你,只會怪當初選錯了專業。

考研,考編,職業,人生規劃請看個人簡介。


再次更新:已經轉去納米學院,看了一波 @霍華德 的知乎,很慌,再次想問問前輩,納米專業的前景怎樣?

更新一下:

其實我並不是材料專業的,之前的回答是來自一位學長的空間日誌(已經授權)

為什麼我會關注這個話題呢?其實我是打算轉專業,一直在糾結前景(納米科學與技術)怎麼樣?一開始是糾結是轉計算機還是納米,但因為我們學校納米學科非常強,全國前三,而且學校也也非常重視這個領域,而計算機專業雖然是b+,軟工a-,但計算機青春飯還是很嚴重的。綜上還是偏向納米。

現在想問問各位,大家覺得納米前景怎麼樣呢?(有打算讀博讀研)。

知乎大一小透明一枚


材料專業已經成為了刷sci的專業,完全不以應用為目的,而是以發paper為目的!如果材料沒有走出刷sci大坑,那材料依舊是勸退的!

越是普通的材料也就越是工業上常用的材料,比如的。這些基礎材料發展了好多年,從高校的角度來看,已經不太好挖掘「發文章的點子」。需要寫文章就要去要求高的地方找比如:高端點的碳纖維,鈣鈦礦,石墨烯。但在畢業之後想要就業,依舊要回到鋼、鑄鐵、鋁合金、工程塑料之類的行業工作。

這就是材料專業的現狀,所有學校裏搞得如火如荼的「改變世界的神奇材料」,它縱然有一萬個優點,到了工業界也會因為一個致命的缺點而不能用。而這個不能用的原因paper裏永遠不會說,說了文章也不好發了對吧。

材料產學研脫節的現狀如此,不是短期內可以改變的。

現在暫時不知道材料博士畢業後就業情況如何,但是如果碩士及以下畢業,那真的是回報對不起付出。

之前空間同學發的一個真實故事

一位19年碩士畢業的學長,跟著他導師搞的材料方向,這位學長也挺努力,整日埋頭做實驗,發了top期刊文章,拿到了國獎,刷了sci,評了優秀畢業生。然而在找工作的時候,整個秋招沒找到月薪超過6000的工作(原話),於是翻然悔悟,利用秋招和春招之間的空隙,苦學了3個月的Java,在春招中拿了10來個offer,都是月薪過萬的,最高的已經達到兩萬。雖然工資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看到這種情況心理落差還是有的。

當然,如果真的是喜歡材料這個方向的話,那就建議出國讀博士,出路或許會好一些。

附某計算機專業應屆生offer:

頭條52w/年?10多萬/年期權2.1螞蟻51w/年無期權p6快手56w/年?10多萬/年期權

對比一下,差距巨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