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还是教育市场还是卖方市场,需要受教育的人多,学校少,能有书念大多数人还是会念的,哪怕是材料。
  2. 从双一流结果来看,材料专业依旧在扩张,招生增加,很多高校都把材料当做重点学科来发展,毕竟好发论文嘛。
  3. 学校并不给材料学生走的机会,全国能自由转专业的学校屈指可数,大多数都设立很高的转专业门槛,使得大多数学生注定走不了。
  4. 被学校忽悠,被老师蒙蔽,自己的侥幸心理,觉得自己不一样。
  5. 沉没成本太高,没有放弃的勇气。
  6. 数理基础废了,转其他的学不会了。


当前阶段下,国内有多少人在生化材专业,仅取决于学校一批次招多少人,而之前双一流专业,生化材专业一直是各校申报的重点。其他的任何因素都不会影响人数。

只有以下情况才会出现生化材专业人数减少的情况:

1、教育部主动遏制这些专业的盲目扩招

2、每年入学新生数减少到招生总名额以下

3、由于生化材专业名声在外,为了防止生化材专业拖累一志愿分数,大多数学校都开始完全开放式大类招生或者把生化材专业放在提前批(无法被调剂)


为什么环卫工人那么辛苦,工作环境那么差,他们还坚持在一线工作?

为什么血汗工厂那么残忍,依旧有很多工人心甘情愿被压榨?

开始,都是少不更事;后来,是形势所迫(转行转专业没那么简单),生活所迫;最后,是听天由命,富贵在天

不讲情怀,只讲生活,都是为了生活而已。

我觉得广大群众都应该感谢这群依旧坚持在材料专业的人,因为这些人如果不坚持,谁来做这份艰辛且入不敷出,而有可能在未来改变世界的工作呢?!

如果不是新材料的发现,哪里会有现在高薪的CS工作;如果不是新材料的发现,哪里会有今天的高铁飞船;如果不是新材料的发现,你能用上石墨烯的手机、量子点的电视,钙钛矿的笑点嘛?

为每一位材料人点赞,你们都是好样的,你们推动了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伟大复兴的实现!

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你们就是埋头苦干的人!你们就是拚命硬干的人!你们就是中国的脊梁!

愚公说过: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材料人的坚持,就是当代的愚公精神!这份舍我其谁,子子孙孙的精神,必将换来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2020了,生化环材还是四大天坑吗??

www.zhihu.com图标如何看待施一公称研究生最不重要的素质是智商??

www.zhihu.com图标

实际上,今年从调剂情况来看,生化环材,考研是真的很惨淡了,大家也累了,也不愿意去做这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除了Top,大多有调剂。原来趾高气扬的生化环材博导,今年就跟腌了的黄瓜似的,都可以去看一下调剂信息。

生化环材是高校的论文出产大户,评职称的超级排头兵,所以,你看这些专业的硕博,读著顶校好像特别风光,大多没日没夜的过柱子,扛罐子。连自学转专业的时间都没有,大家看过很多天坑转专业转成功的,为什么都是工作后自学?因为硕博期间,真的很累,被导师压著发论文,哭的时间都没有,哪有时间去看别的书。

你听说过读研期间,要在实验室坐满6天,值一到两个夜班,休息一个下午,到实验室必须没收手机,不能讲小话,不能打瞌睡的么?这对天坑专业来说很正常。

化材还好一点,生物不读博是真的难找工作,读博虽然也不见得找得到。当然化我说的是化工哈,化学的一边去。你说你读个研究生,比别人读二十年做的事情都多,回报就是四个字,就业惨淡,能接受么?真的,某些学校的硕导,你梦也该醒醒了,你的学生不该是你的论文机器,也不是你茶余饭后的玩笑,更不是你调节心情的玩具。善待学生,起码人家难找工作时,不会怪你,只会怪当初选错了专业。

考研,考编,职业,人生规划请看个人简介。


再次更新:已经转去纳米学院,看了一波 @霍华德 的知乎,很慌,再次想问问前辈,纳米专业的前景怎样?

更新一下:

其实我并不是材料专业的,之前的回答是来自一位学长的空间日志(已经授权)

为什么我会关注这个话题呢?其实我是打算转专业,一直在纠结前景(纳米科学与技术)怎么样?一开始是纠结是转计算机还是纳米,但因为我们学校纳米学科非常强,全国前三,而且学校也也非常重视这个领域,而计算机专业虽然是b+,软工a-,但计算机青春饭还是很严重的。综上还是偏向纳米。

现在想问问各位,大家觉得纳米前景怎么样呢?(有打算读博读研)。

知乎大一小透明一枚


材料专业已经成为了刷sci的专业,完全不以应用为目的,而是以发paper为目的!如果材料没有走出刷sci大坑,那材料依旧是劝退的!

越是普通的材料也就越是工业上常用的材料,比如的。这些基础材料发展了好多年,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已经不太好挖掘「发文章的点子」。需要写文章就要去要求高的地方找比如:高端点的碳纤维,钙钛矿,石墨烯。但在毕业之后想要就业,依旧要回到钢、铸铁、铝合金、工程塑料之类的行业工作。

这就是材料专业的现状,所有学校里搞得如火如荼的「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它纵然有一万个优点,到了工业界也会因为一个致命的缺点而不能用。而这个不能用的原因paper里永远不会说,说了文章也不好发了对吧。

材料产学研脱节的现状如此,不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

现在暂时不知道材料博士毕业后就业情况如何,但是如果硕士及以下毕业,那真的是回报对不起付出。

之前空间同学发的一个真实故事

一位19年硕士毕业的学长,跟著他导师搞的材料方向,这位学长也挺努力,整日埋头做实验,发了top期刊文章,拿到了国奖,刷了sci,评了优秀毕业生。然而在找工作的时候,整个秋招没找到月薪超过6000的工作(原话),于是翻然悔悟,利用秋招和春招之间的空隙,苦学了3个月的Java,在春招中拿了10来个offer,都是月薪过万的,最高的已经达到两万。虽然工资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看到这种情况心理落差还是有的。

当然,如果真的是喜欢材料这个方向的话,那就建议出国读博士,出路或许会好一些。

附某计算机专业应届生offer:

头条52w/年?10多万/年期权2.1蚂蚁51w/年无期权p6快手56w/年?10多万/年期权

对比一下,差距巨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