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华为心声社区今天发布了《华为是谁》纪录短片第三集:中西合璧,第三集《中西合璧》,讲述了华为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和创新故事、首个海外研发中心的建立,以及消费者业务的发展。了解华为在2000年代的成长故事。

在片中,余承东表示八年前华为做的是低端贴牌产品,差点被停掉。

余承东表示,华为的消费者业务在8年前规模还非常小,那时候公司甚至想终止这项业务,当时华为做的是,其实是低端的贴牌产品,客户体验差。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我们要做中高端产品,推广华为的自主品牌,当时那是个很大胆的决定。

余承东称,我们技术方面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创新,我们必须给我们的顾客带来巨大的价值。无论我们做得多好,我们必须时常思考,我们如何进步,我们如何做得更好。


真就是故事的一个面,但我觉得更关键的,还是华为决定布局海思,然后有了麒麟系列晶元,才有了华为独特的竞争力。

余总说的,商业层面的东西,相对浅显。

  • 低端,做得好,同样很赚钱,比如优衣库(相对低端哈);
  • 高端,做不好,同样分分钟完蛋,比如协和飞机,Vetu手机等等;

真正让华为起飞的,其实还是在于自助晶元真的做到的世界一流,而内部卖给华为手机事业部不仅价格比高通便宜很多,供货和质量还稳定和宽裕的多(小米就是明显被供货搞坏了口碑,如果小米自研晶元能定上,现在谁是国内老大?)。

当然余总可能不懂晶元设计,他说的虽然浅显也没错,但我还是更希望看到故事的完整体,期待有海思的人能参与这个纪录片哦。


余承东在《华为是谁》的第三集中出现

华为消费者终端业务余承东确实做出了极大贡献,毕竟华为手机的自研战略是余一直支持的

华为的高端手机之路极为艰难

从运营商的贴牌手机到现在的mate和p双旗舰

从下定决心自研soc,真正意义上和高通骁龙实现相互领先的局面是从麒麟980开始

从麒麟970的GPU trobu从开始对手游GPU这一块的缺点开始弥补(以前号称爵士不玩手游)

华为的旗舰手机是从mate9立住,mate10系列站稳,p20pro拍照的横空出世,mate20pro的极度堆料和跃进,p30和m30的稳扎稳打,从容不迫;一步一步爬上了旗舰机

华为旗舰手机的大屏,长续航,商务这些传统优势和卖点,现在还有一个5G加拍照

从贴牌机到御三家,华为的高端旗舰何尝不是我国产业链升级的一个缩影?


我很敬佩华为,敬佩华为的勇气眼界和自主研发的精神。

一但下定决心搞手机,就大投入。

每年投巨资搞海思晶元,要知道前期海思就是烧钱,后面的k3v2差点把手机业务搞凉,但依旧每年烧钱,才有了现在的990。

华为还有一点很牛,扶持本国供应链,让米国卡不了脖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嘴当年面对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啊


这个决定是真的。

当时,安卓已经基本成熟,处理器也能买到。阿里和天语合作做了W700,小米一代已经在路上。

华为当时是一堆运营商的烂机器,远不如中兴的880系列做得好。当时华为做P1,D1,确实是做高端。

我一个妹子当时全程参与这个项目,和TI的法师合作。

P1用的是TI的晶元,D1才是海思的K3V2,原本海思用ARM A9不是给手机做的项目。大嘴力主才做手机,所以40nm热得快,所以非主流的GPU没人支持。

大嘴没说的是,P1和D1做的很烂,卖得也很差。传说任总把手机摔到大嘴的脸上,就是摔的D1。

华为高端路线,是P6开始有点样子,我认为和后来诺基亚的赵科林去华为有一定关系。

前面是乱搞,没有荣耀救命,华为手机一度很糟糕。

后来,一步步涨价,产品力一步步提升上了正轨。

小米不懂做高端,OV的中端利润太舒服,自己放弃了几年高端市场,再加上三星爆炸,华为高端才起来。

不过,今年的251和明年苹果下压,对华为未来有挑战。


没人关注的问题,但是我想答一答。

「现在我到了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一向知道哪条路是正确的,这毋庸置疑~我知道,可我没走,为什么?因为那条路太他妈难了。」------《闻香识女人》

看著这句话很听简单吧。

其实,做起来压力和难度有多大,只有当时余承东和华为终端的人才能知道吧。我一个外人,从当时能看到的一些结果,就可以感受得到余承东带领的华为终端部门承受到的压力,何况是当事人?

相信很多诺粉对诺基亚的衰落感到惋惜,也都清楚诺基亚的失败,是因为错过了安卓。

当时诺基亚没人知道塞班注定被淘汰,安卓才是未来么?诺基亚那么一群大咖,怎么可能没人知道?只是因为,诺基亚如果选择安卓,会丢掉很多的利益,诺基亚不舍而已,最终迎来手机部门的慢性死亡。

华为的手机业务,本身就是基站业务的添头,因为市场上的3G手机太少了,为了配合运营商,华为做了很多白牌手机给运营商。当时的营业厅里充斥著各种品牌的白牌机产品,都是做活动用的。冲话费可以送各种品牌的白牌手机。中华联酷三星等一大堆主流的手机厂家,靠著移动运营商完全可以躺著赚钱。

当年营业厅里的主力 白牌机

当时的白牌机特点很明显,价格便宜,能用,然后就没了。

那一年,决定做高端手机的不只有华为一家。「中华酷联」什么时候成了中国手机「高端」品牌的?因为他们几乎同时喊出了要做中国自己的「高端」手机。

这条路,他们都看到了。但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的,只有华为,或者说,只有余承东。

目标定了,就要像目标前进,要做一些事情。

运营商定制的白牌机是躺著赚钱的业务。余承东说规模很小。这个很小是多少?

4728.83万部。小么?

而且当时我记得有一篇文章里说,华为的白牌机业务占整个华为手机业务量的80%。 这个规模的业务量砍掉意味著什么?

运营商不爽,华为的白牌机虽然性能差,但是手机质量是没的说的,没有了华为,用户的选择变少了,变相的少了一部分收入。

供应链企业以及相关事业部不爽,白牌机减少,配件的订单会急剧减少,跟供应链相关的部门收入减少。

销售部哭了,以前可以躺著赚钱的,现在跑起来也不一定赚的到了。

市场部憋屈,这销售计划怎么做?

其他业务部嫉妒:「终端业绩差成狗,还给要那么多支持,凭什么?」

任正非不屑,因为任正非一直都反对把手机业务列入主航道。

前有躺著赚钱的利益诱惑,后有其他人员的不理解,想坚持下去不只是难,简直就是「太难了」。

如果不是因为余承东这个股肱老臣(历任3G产品总监、无线产品行销副总裁、无线产品线总裁、欧洲片区总裁、战略与Marketing体系总裁等职务)坐镇,可能华为等不到Mate 7的出现就转移方向或被取缔了。

当年拍胸脯做高端的中兴联想酷派,在手机市场早已跌入了Others行列。他们缺钱缺技术么?如果说酷派缺钱是可能的,但是中兴和联想应该是不太缺的。

他们缺的是什么?向正确道路上前进的毅力和决心。

K3V2垃圾么(比起K3V2,澎湃S1算很不错 产品,可惜了)?垃圾。

华为P6拍照能看么?没法看。

EMUI3.0好用么?不只难用,而且难看。

D12 P678 mate12 好用么?难用的要死。

但是,只要坚持前进,你就还有机会~~~

不知不觉,写成鸡汤了~~~~~~

好吧,最后,借用《长安十二时辰》里的一句台词做结尾。

你自己选的路,分不清楚对错的时候,就记住两个字「不退」。


华为这个品牌在好多年以前我只知道他最出名的就是信号,其他的并没有什么竞争力。


正常,企业以生存发展为目标,不薅羊毛的事不做。


这个事情如果大嘴的微博没有设置多少年不可见就可以看个一清二楚,他决定放弃贴牌自主的时候,貌似菊花内部都不看好,下绊子的也有,大嘴那时牢骚不少。

其实评价什么的也没必要,贴牌的用到过卫生巾8800(说实话就早期的安卓那德行被推向市场也说得上不负责任),自主的用过P6(现在的手机再也没有这么轻薄了),还有早期的荣耀,后来转向粗粮MIX一代,粗粮6,又换菊花P系列。

手机就这么回事,不玩游戏,那就是一个信号要好系统稳定待机时间长。附加的就是希望以后别落到唐铁嘴「两大强国伺候著我一个人「那个样子。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