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肯定是不贊同的。

或許吟詩作對這些事確有高雅,屬於某些人口中高高在上的貴族階層玩樂的項目。

但是讀詩詞這種事無關乎所謂的「階級層次」。

唐詩宋詞本就屬於中國人的浪漫,這是屬於中國人刻在骨子裡的烙印,這種烙印是要跟中國人一輩子的。

或許你在委內瑞拉的安赫爾瀑布,但是你一見到它就會想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或許你在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但你只要一到晚上就會想到「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這就是中國人烙在骨子裡的印記,李杜王白的風流,唐解元嵇中散的瘋癲,他們的一字一墨都融入在中國人的骨髓中,哪怕千萬載,也不會磨滅。

或許在萬千年以後,有這麼一羣人,他們不住在地球,不會說漢語,不會用筷子,從沒喫過餃子。

但只要當他們一看到唐詩時,就能立刻參透其中的意象。這時你就會知曉,他們是炎黃子孫,華夏後人。

吟詩作對並不是文人墨客的專屬娛樂項目,千年前布衣黔首就都在玩兒某些人覺得高雅的行酒令了。

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詩經記載了勞動人民的呼喊,楚辭記載了祭拜時的禱文。唐詩宋詞更是那時科舉必考的項目,而在元朝時,哪怕是一個扛鋤回家的老農都會哼幾句雜曲。

中華上下5000年以來,詩詞一直和人們的生活割捨不開。

讀詩詞這種事本就與所謂的階級層次無關。

何況人與人之間本就沒有所謂的階級層次。

擴列:QQ 2432933636


詩詞呢,在古代,就是一樂趣,琴棋書畫詩酒花,說白了都是取樂用,放以前也和你前途沒大關係。

李白那種呢,就相當於現在的大明星那種,朝廷封個官跟現在某些協會委員一個性質,人家能服眾。

以前老百姓呢,很多是真文盲,就是大字不是一個,一片一片又一片這種都讀不懂的,但人家有倆錢也會去聽聽唱詞聽聽曲,有點水平的還編兩句打油詩。

現在呢,再不濟認倆字還是可以的,讀不懂畏途巉巖不可攀,還讀不懂牀前明月光麼。人家讀兩句,說不得就有點帶文豪都不能理解的味道,誰又說得準呢?


詩詞不是作秀。別貼標籤

詩詞屬於每個人。陶冶情操,言寺言司,這玩意是通靈的


關於「高雅」這詞我沒覺得專屬哪類人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用我的感受去讀

你用你的感受去讀

都帶著各自的情緒 經歷

而這些本就不相同


既是百姓,就不能成為文人嗎?


有所喜歡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一直堅持下去

它會帶給你無窮無盡的快樂和力量


《詩經》裏大部分原本是民歌,就是普通老百姓唱的歌曲,而現在卻是國學經典,那麼這《詩經》是俗還是雅?

《詩經》奠定了四言詩的正統地位,五七言詩沒有成熟前,也曾被人視為野路子,卻在唐代興盛繁榮,是俗還是雅?

唐詩繁榮的時候,人們也曾認為詞是俗人俗語,到宋代卻充滿生命力,留下不少傳世作品。

許多文學藝術都起源於民間,又怎麼能說詩詞只是文人雅士的事情呢?傳播「詩詞與我無關」這種言論都人,要麼真的是無知者無畏,要麼就是其心可誅。


參考餘華。

你讀詩詞,你內心就高雅了。雖然你就是一個普通人。

讀了很多書的俗人很多。


當然不認同,這個世界上不能否認的是我們這些平民百姓遠遠多餘那些文人墨客,所以 如果不是因為我們這些所謂的平民百姓,大部分詩詞是很難流傳下來的,再者,詩詞存在的意義不就是讓我們體會詩人的感悟,從而引發各種思考,我覺得本質上沒有高低之分,誰讀都一樣,每個人的感受和觀點不同罷了。


文化沒有界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