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身邊沒有早早爬起來看《楚辭》和《詩經》的人,但是我想,這樣的人,肯定不會差。

首先他會是一個很自律的人,在低頭族的時代,他能放下手機,靜心讀書,這樣的人,在社會上不難立足;而且一個能早早起床的人,他的生活肯定是充滿著希望的,且覺得乾的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人的一生,最應該做的就是悅己,為自己而活,這樣的人,就算沒有金錢,卻也有著充實的靈魂,會對人生是充滿幻想,不會感覺空虛,也不會覺得在虛度年華。

《楚辭》和《詩經》都是非常美的書,很多人取名,都出自這兩本書,雖然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這樣的詩詞,可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的氣質、心境都會隨之改變。

永遠不要覺得讀書無用,有空多讀書,精讀也好泛讀也罷,讀了總是有用的。


我身邊是沒有這樣優秀的人(嘿嘿),如果題主身邊有,請鼓勵和支持(她)他,為(她)他加油。

他(她)在延續中華民族的文脈。雖不知道能不能大富大貴,但應該會成為一個有品格,有德行的人。,他們可能會成為學者,教師等等


先說結果,不會怎麼樣。還是正常的生活,可能早睡早起身體更好了一些?

我一直相信,文學的積澱來自於你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並且不會得到很明顯的反饋。正如你即使花上一個月去熟練背誦會詩經也不會讓你立刻出口成章,口吐蓮花。

只是在某個場景,突然想到某一句,這句話寫的多好啊,從而更加敬佩裡面的一句一字,更願意去翻閱古字典,看看能否更加深入的理解、體會一句。

大概就是這樣吧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那麼多,而這些每一句每一字都值得去分析體會。把他們背誦下來,雖然還沒有理解透徹,但是在我感受上來說,彷彿把它們據為己有了一樣。當然,能多理解一句,就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


沒體驗過。我論文寫《詩經》我也沒早起背過,我室友做《楚辭》也沒早起背過。

早起和背書本來就是互相獨立的兩件事嘛。

能早起當然好,但我做不到,我要睡很足才有精神思考。

沒有早起背《詩經》的我也畢業了。

說個跑題的話,在深入體會古典文化的階段,可能思考比背誦更重要。當然,思考本身就是建立在一定的熟悉程度上的,但不見得就非是背誦,更不一定是早起背誦。

回答完覺得好睏……


你看我這回復時間就知道我啥情況了吧hhhh,我有詩經和楚辭,也很喜歡這本書,但我並沒有早起也沒有背,可我依然活的蠻開心的,我讀它們的時候我覺得我能理解上去,再次翻開的時候又有了新的感受,對我來說也就足夠了。


我在2004年曾經早起讀詩經。現在是2019年,我仍然是一家科技公司的基層職員,寫代碼,修代碼。我剛開始看楚辭,讀了有一半,喜歡宋玉的九辯。最近還在讀《聊齋》,我覺得對個人的精神生活,我是足夠適意的。我在所在城市四環外有一處二居室。最多的裝飾物是書。父母家,妻子住所和我這裡的書加起來應該有2000多冊吧。宜家在鄭州開放了,打算最近去買幾個billy(?)書櫃。時間靜靜流逝,很多時候對不能暢意工作覺得鬱悶和遺憾,其他一切均好。


現在還沒有遇到,希望幾年以後可以來更新回答~(?? . ??)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