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o 4 SE:试图用充电上的强势,掩盖整机上的弱势

  • 某芳那营销号又参数都抄错,他说:

8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后置超广角:索尼IMX708。

如今营销号这么懒的么?Reno 4 Pro的超广角直接抄过来都不带验证的么?

Reno 4 Pro的IMX708可是1200W,这货你自己不是都写了800W像素?

  • 先上配置:
  1. SoC:D720[1]
  2. 屏幕:60Hz的三星E2屏,莱恩低蓝光认证
  3. 相机:48MP主摄+8MP超广角hi846+1凑数+32MP前摄OV32A
  4. 存储:2*16bit的LPDDR4x+双通道UFS2.1
  5. 供电:65W+4300mAh
  6. 其他:转子马达,单扬声器,塑料中框后盖,正面GG3玻璃,169g
  7. 价格:8+128/8+256分别2499/2799

OPPO Reno4 SE(8+128)京东¥ 2499.00去购买?

  • 轻薄在越接近配置的情况下才越有意义,如果核心硬体相对价位出现严重短板
  • 如D720这种:要放在1K级别,65W和轻薄都成为加分项,加到1K5+都凑合
  • 2K5价位不仅有S765G/D800(U),也有K820/D820,还有D1000+/S865
  • 这价位屏幕有E3/120Hz,马达有线性,扬声器有听筒双扬,NFC也常见

看得到这个提问的基本线上用户,那买这个不如买Realme X7/X7 Pro[2]

2020年9月1日发布的realme X7手机配置怎么样,是否值得购买??

www.zhihu.com图标
  • X7是大体相同的配置,SoC/相机得到一级的升级,价格还便宜[3],略重7g
  • X7 Pro无论SoC/相机/屏幕/存储/正反面材质/马达/扬声器全部提高,还有NFC

Realme X7(6+128)京东¥ 1799.00去购买?

最该买6+128,但人不上架:Realme X7 Pro(8+128)京东¥ 2399.00去购买?

如果不太追求碎片充电和轻薄,买来也想用久一点的,还可考虑这几款

Redmi 10X 5G(6+128)京东¥ 1699.00去购买?

不急著换机的等现货更好:Redmi K30 Ultra(8+512)京东¥ 2499.00去购买?

+200能买Android最强S865:Redmi K30 Pro(8+128)京东¥ 2699.00去购买?

X7的8+128不值得推荐,更贵还更差的这货当然也进不了榜:

疯狂包包:2020手机推荐个人版(上篇)?

zhuanlan.zhihu.com图标疯狂包包:2020手机推荐个人版(下篇)?

zhuanlan.zhihu.com图标

PS:纯个人向瞎扯,不辩不争,蒙面著草o( =?ω?= )m

参考

  1. ^D720这颗晶元的信息参考这里: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9932266/answer/1381200145
  2. ^如果并不追求轻薄和碎片充电:下面这篇回答内其实还有更适合长期使用的推荐
  3. ^不要拿8+128作为标准说仅便宜100:实际上这货8+128的2G内存卖600是被批评的,只推荐6+128~~


我不否认这款手机有其受众,但与此同时,这手机溢价也是真溢价。

这两者不冲突。

Reno4就是一部「利用流量势能,靠一个核心卖点搭配外观和手感建立第一感知,直接完成转化」的典型的R系列手机。

所以,它是否成功,和其参数与配置并不直接相关,更多的是要看这条已经规划好的路径到底能实现多少的获客和转化。

所以你要问我值不值得购买......别问,问就是别的手机无法触达,线下服务体验好。


比起单个机型值不值得购买,我们不如看一下OPPO最近出的一系列中端手机都是什么形态:

  • Reno4pro:轻薄、65W、90Hz、拍照、晶钻工艺
  • Reno4:轻薄、65W
  • Reno4SE:轻薄、65W

这个保留最大卖点的同时,靠外观和拍照拉开档次的操作,真·回归初心。

但这就是线下的典型逻辑。

首先,由于手机性能重量之间天然的矛盾,一部手机总是不太可能兼得,而是要不断的做取舍。功能齐全的顶配旗舰们全员厚重,而一众轻薄手机性能上乏善可陈。

但是,随著网Soc逐步升级,而主流App需要兼顾高中低端手机以及旧机型,中端Soc已经足够保证用户在日常使用中的流畅度,而旗舰手机的性能可以保证用户能够流畅使用更长时间,但如果没有重度使用的需求,这个优势短期内几乎无法感知。

这意味著,相对于旗舰机的豪华配置,轻薄手机在手感上的优势在线下更容易被感知,而参数党们最在意的性能,是很难以一个实际使用场景进行直观展示。

而在这种更易被感知的buff加成下,打扮的美貌妖艳轻薄机型们,可以用更低的BOM成本和一众高端手机打个五五开,因此他们完全没必要自降身价显得低人一等,于是他们就有了更大的溢价空间。

而在线下坪效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销售人员自然会优先选择高利润的产品进行推广。

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唯一的问题就是:

这个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始终存在且被人为放大。

当我没有能力建立跨过品牌的价值坐标时,我就不能去做一个周全的对比,而做不出周全的对比就意味著我连它溢价与否都判断不了。

  • 这个拍照不错,充电也快,这个已经是咱们这儿比较优惠的产品了。
  • 贵有贵的道理,你看这个外观比这个好看这么多。
  • 贵有贵的道理,这个外观更好看,屏幕也更顺滑,拍照还厉害,肯定划算。

但实际上,哪怕是他们自己家的realme,能给的东西都要比这个系列多的多的多。每一个升级都用不了这么多钱,起价都高的太离谱。

当然,按照很多人的思路,拿线上的产品和线下对比是不合理的,线下渠道要赚钱,要活下去才能更好的服务线上触及不到的人群。

而这个场景我们其实完全可以用线下销售的一句话概括:

真不赚你钱。


作为OPPO亲儿子,竟然这么丑,无论是相机模组设计还是后壳调色,都散发著浓浓的城乡结合部泥土的气息

本来169g的轻薄机身我很馋的,弱也就算了,竟然还这么丑???

丑拒!!!


熟悉的辣个OPPO回来辣。


从产品和定价角度来分析这款手机是否值得购买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因为结论是必然的,毫无争议的:2499的Reno4 SE,不值得购买,这不会因为65W快充或者169g的机身重量而改变,因为如果如果你喜欢这个,realme X7 Pro不香么?

当然,你能不能原价买到realme X7 Pro就是另一回事儿了。真香机总归是要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的,红米K30U如此,realme X7 Pro自然亦如此。

我突然想起之前大家在群嘲华为畅享20的时候所说的,比如这个:

你看,现在OPPO Reno 4 SE来了。

OPPO:天玑720给你卖到2499,开心不?要不要来夸我?(狗头保命)

我们在讨论线下渠道机器,会讨论渠道的价值,反对的声音里,最经典的是这么句话「既然你这么认可渠道价值,你这么不在乎钱,那为啥你不原价买手机,要跑去找渠道商原价拿?」

这里其实有一个误解,我们所说的渠道建设对于消费价值的实现,指的并不是某一家店和某一个消费者,而是说一整个体系的运转,这里包括消费者,包括渠道体系,包括厂商体系,包括供应链体系,这是所有参与者织出来的一张网,在商业社会,每个人都是服务的消费者,也同时是服务的提供者。

我们作为服务的消费者所花的钱,恰恰就是作为服务的提供者所赚的钱,而赚钱的基础是利润。对于个人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咱们作为服务提供者的时候,能够赚钱的利润越多越好,而作为消费者的时候,为别人提供的利润越少越好。

所以,我们对一件事儿的好恶,本质其实决定于你是利润提供者还是利润获得者,也就是说,取决于你是工作,还是消费。

所以你看,OPPO Reno SE在发烧友眼里就是垃圾,但在渠道商眼里,就是好东西呀,指著这个吃饭呢。

所以,卖手机这个职业高尚吗?我觉得不高尚。

但这个职业羞耻吗?我也没觉得羞耻。

这就是一个普通的职业,而这个职业要赚钱,靠什么?靠K30U肯定是不行的,靠X7 Pro也不行,得靠Reno4 SE,或者畅享20,当然,更是Reno4 Pro、或者P40 Pro。

面向不同的渠道,采用不用的产品策略,其实并不只是说不同用户群体需求不同,这是一部分,不是全部。

厂商产品规划真正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保证产品能够卖出去的前提下,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产品卖得出去才是关键,所以在线上,OPPO就老老实实地推realme X7 Pro:

realme 真我X7 Pro 120Hz柔性屏 仅184g 65W闪充6400万京东¥ 2399.00去购买?

其实不只是OPPO,vivo也是呀,线下推S7,线上就是iQOO Z1了:

vivo iQOO Z1 6GB+128GB 星河银 天玑1000Plus旗舰晶元京东¥ 2198.00去购买?

小米线上卖的是K30 Ultra,线下卖的那就是小米10青春版了:

Redmi K30 至尊纪念版 双模5G 天玑1000plus旗舰晶元 1京东¥ 2199.00去购买?

你看,二者8+128版本小米10青春版还贵了100块钱,这事儿从BOM成本角度能解释得通么?肯定解释不通。

当然,华为也是如此。

我们常说,没有错误的产品,只有不合适的价格,而Reno4 SE之所以被大家所批判,根本其实不在于产品本身,而是在于2499这个售价上,如果是1799呢?对比目标变成红米10X,天玑720相较于820是劣势,65W超级快充和超薄机身设计就是优势,这就有来有回了。

同时,发布售价只是一个价格锚点,这不等于实际成交价。

因为在商业竞争足够激烈的时候,降价永远都是商家最常用的手段,尤其是线下渠道,一台手机一台手机地卖的时候。

当数码发烧友习惯于对著定价狂喷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咱们自己去商店买东西,真正决定我们是否购买的,是吊牌价,还是成交价?

买卖嘛,自由市场,没有霸王条款,没有强买强卖,这就是正常的,没有坏了良心。

信息自然是不对称的,如果信息全对称了,又何来「买卖」呢,买进卖出,图的本来就是利差。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