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大學的生活是自由的,還是孤獨的呢?

大多數人是覺得是自由的,不然也不會這麼多人選擇考研躲避就業的競爭壓力,

但是大學畢業以後,才發現,原來我們4個只是短暫的自由了下,自由到忘記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忘記了該對未來產生那麼一絲忌憚,

畢業後,各奔東西,才發現,自由只不過是多人的狂歡,這種自由假象卻非常真實,

4年時間後,缺失的孤獨感瞬間貫穿全身,觸不及防的打擊,讓人看清了現實,人也再也不自由了,走出校門扛下自己未來的只有自己,

拿著微薄的工資,卻想著財務自由,孤獨嗎?這樣的戰鬥,註定單槍匹馬,自由嗎?即使通宵刷劇,伸手夠不著的財務自由,血壓的增速趕不上房租的漲幅,自由得起來嗎?

自由從來不是外在世界能決定的,不是錢不是名也不是利能決定的,就像有人說的,窮人區是大海灣,漫無邊際,富人區是小湖泊,一小時可以繞一圈。

有多少人,能生活在小湖泊上?小湖泊上的人,羨慕大海灣的人自由自在,大海灣上的人,羨慕小湖泊上的,精緻高貴,但是誰知道小湖泊上和大海灣上的人哪個纔是真正的自由呢?

如果一個人還在羨慕旁人,那他必定是不自由的,為了慾望而活的人,看到的是捷徑,真正自由的人,看到的只有斑馬線,即使風口來了,他們選擇按部就班,別人笑他太瘋癲,他笑別人看不穿,原本是一出悲劇,最後卻能演成一段喜劇。

自由是不一定被人羨慕的,孤獨也不一定是被人嫌棄的,兩者都是一個正常人該有的狀態。

有的人投入越多,獲得越多,但是有的人投入越多,虧得越多,一個人為自己的生活投入越多,他就越自由,而一個人為他人投入越多,看不到回報,他只能越來越孤獨,說句俗話:為你掏心掏肺,為什麼我覺得越來越孤獨?因為掏空了自己的人,深處黑暗,連影子都會離你而去,

一個人的生活不該只有一種形式,人是可以選擇自己的成長路徑的,

真正一個成熟的人,他可以自由也可以孤獨,

為什麼總有人問,一個人的生活是自由還是孤獨的呢?非要二選一嗎?因為他沒有勇氣承受一個人的寂寞,那是一種睡在黑屋裡,打開手機亮光,房間裏卻空無一活物的孤寂,一種被人忘記在角落裡的暗黑,誰會喜歡被拋棄?沒有人。

總有人把孤獨和被拋棄混在一起談,兩者並不一樣,被拋棄,是自我嫌棄,而孤獨則是機緣恩賜,

是在這個嘈雜的社會下,難得和自己共處的時光,該懂得珍惜,

有一類人,很厲害,自由和孤獨都想要,甚至可以任意切換,

這類人早就學會和自己對話,他有了思維自由,開啟了靈魂的升級,

那樣的人,有勇氣去選擇孤獨還是自由,因為結果都不會太差,好的孤獨堪比上了一節心理輔導課,壞的自由安撫起了過去的自己。

那麼一個人的生活是自由的還是孤獨的呢?

一個人學會了孤獨就有了自由。


不太確定「一個人的生活」這句話所指的狀況是什麼?

絕對的離羣索居肯定是不可能的!人是羣居動物,再怎麼說都是要與人接觸和交流的。

離羣索居者不是野獸,便是神靈

——亞裏士多德《政治學》

「一個人的生活」可能的表現如下:

1.主動型

一般可能是性格內向,不喜喧囂,深居簡出。

另一種可能就是:我就想一個人生活,但是我也喜歡熱鬧,我只是不想受到拘束而已。

2.被動型

受外力影響,如在異地生活工作,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又或是經濟條件、工作性質導致與人接觸非常少。

再說「自由」和「孤獨」!

自由和孤獨並不是對立的,也不是不能同存的。

自由相對於約束,孤獨相對於熱鬧。

但是討論一個人是自由的還是孤獨的,不在於是不是一個人的生活,而在於他的性格和內心的渴望。

一個人生活無人拘束、無人說教,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是很自由,但這種隨心所欲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由很難收穫到真正的朋友或者說是認同感,所以就算你每天高朋滿座、出入成羣,但終歸是曲終人散,孤獨而眠。

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羣人的孤獨

並且自由也不是絕對的,還是得受到法律道德和倫理的約束的。

那這樣來說,一個人的生活即是自由的,也同樣是孤獨的。

內心是什麼樣的人,就會看到什麼樣的世界!

只要你渴望自由、渴望溫暖、渴望友情,那它就在不遠的前方等著你靠近!


孤獨是暫時性的

自由是持續性的

人不可能一直持續不斷感到孤獨,只是偶然孤獨一下,比如遇到困難,比如被人誤解,比如觸景生情。就算和一羣人生活,也會感到孤獨。獨自生活的人有一定概率產生這種感覺更頻繁,但也不絕對。要看「一個人」的狀態是主動選擇,還是被動接受的。一個瘋狂想脫單的人肯定會更頻繁地感到孤獨,有更多的場景會觸發他這種感受。

一個人生活無拘無束,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一直自由自在。只是一個人生活不等同於自由,自由建立在健康/經濟狀況良好的前提下,一個高位截癱的人獨自生活,或者一個欠債數百萬靠打工還債的人獨自生活,都不會太自由,這個跟是不是一個人沒關係。


這個要怎麼界定呢?

可能我這個人還是有點兒唯心主義吧…… 總覺得一切外界的表象只是自己內心的投射。

客觀來講,一個人生活和兩個人生活相比較,必然會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

好的是,比較自由,一人喫飽全家不餓,想去哪兒去哪兒,想幾點起就幾點起,晚上不想做飯了就自己出去找個有意思又好喫的小館子解決一頓。喜歡一邊放著音樂一邊幹活,也不用想著會不會打攪對方,這個音樂對方是否也喜歡之類的。

不好的是,很多重活、累活都得自己來,沒人幫忙負擔,沒人可以在累了病了遞一杯水、陪著去醫院之類的。幸好,現在有外賣、有快遞、有可以付錢就能協助的家政服務。而且,總還是有家人或者朋友的吧,同事也是有的吧,物業也是有的吧?就算什麼都沒有,真病的不行了直接撥打120、999服務也是不錯的。

現如今,一個人獨居生活的人越來越多,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生活方式而已,就看自己怎麼把日子過得有聲有色了。自己能過好的,將來變成兩個人三個人一大家子人,也能比較好地協調之間的關係、處理生活上的各種事務。過不好的,也別太指望有個男友或者女友,就可以徹底走向小康,搞不好也是一地雞毛、雞飛狗跳。

咱別把一種生活方式,貼上莫須有的標籤。一個人的生活未必孤獨,兩個人的生活也未必甜蜜和諧,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知道到底什麼感覺。

放輕鬆,盡量活在當下,盡量別讓自己的心陷入一種恐懼和焦慮之中。一個人的時候,好好跟自己相處,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候,也要學著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圖文無關我就是覺得家裡要是有這麼一個水缸也挺好看的。


自由且孤獨。

曾經上學時,很不喜歡一個人去喫飯,羞愧又尷尬,別人都是成羣結隊的,而自己形單影隻,是不是有問題?

而且一個人的時候容易想入非非,因為我本身還是個敏感又非常缺乏安全感的人。那時候會想,別人會不會排斥我,說我壞話?

為此,我努力去討好別人,去笑不好笑的話,迎合不好玩的人,戰戰兢兢過日子,最後整個人都不好了。

記得很清楚,我曾經在一個回答中提到自身的一個問題――精神依賴。這是很恐怖的,把別人當做自己的精神支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非常清楚記得,因為高二的那個女生,我真的出現了心絞痛的感覺,去年對心臟做了檢查,發現有偶發房性早搏。估計跟忽上忽下的情緒狀態撇不清關係。

可笑的是和那個女生之間也不過是因為我們之間小小的分歧,一個完全不值一提的分歧。當時我們合買了一個桶裝水,我們不同寢室,水放在她寢室,但是因為我當時有點害羞,基本上不怎麼去她宿舍喝水,還有一點我並不喜歡她宿舍人對我開的玩笑,我只不過跟她要好一點。因為這個,她就對我生氣。

我那個時候連困惑不解都做不到,自然而然就只有心痛,我沒法好好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感覺內心世界塌陷了一樣失魂落魄。

我後來大學裡面這種狀況也沒有改變,我還是一味地迎合別人,自然沒有改變現狀。

直到工作了,我有了自己的空間,雖然剛開始有點依賴同宿舍的同事,而且覺得她為人也蠻不錯的,告訴我附近那裡可以買東西,有哪些好喫的店。

此外,工作期間,我因為有了更多獨處時間,意外接觸了心理學,對自己與他人相處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回想小時候與父母的相處過程,我的敏感或許天性如此,我的缺愛和缺乏安全感程度卻實實在在不合理了。

慢慢調整自己,一點一點,欣喜的是,現在已經較從前進步不知多少了。

就在昨天,我本打算去肯德基喫飯,然後順帶在那裡看書(不知為何,最近喜歡在喧鬧的地方看書,感覺注意力更集中,效率更高)

沒想到遇到我宿舍的同事,她在肯德基兼職(我介紹她去的),剛好她就在那個店,然後看到我,她就開始埋怨我怎麼沒跟她說,把她當外人了,我就說因為並不知道她上班,而且現在也挺忙的,中午人流量大,店裡忙成狗,她更是。然後我喫完了,覺得鹹了,沒帶水,她剛好在附近收拾,我就問她能不能給我一杯水,她就說太累了,從上午九點到現在(快兩點),我沒說什麼,就自己下去取水,問她要不要,她說不要,還來了句,現在這麼忙,誰會給你拿水?看我執意要去前臺要水,又補了句,我轉錢給你去買水。

後來我就走了,心裡越想越生氣。她一邊埋怨我去肯德基不跟她打招呼,一邊覺得因為忙連一杯水都不跟我拿,卻對我「頤指氣使」,比如收我喫完的餐盤,我當時正用餐盤當手機支架玩手機。她一句話不說就把餐盤抽過去了。比如不給我拿水,還看不慣我向其他人取水。

然後我想到本職工作期間,因為我們不同部門,然後有時候去找她時,她就會很不給面子地在她部門同事面前對待我,像刷存在感似的,她部門其他同事,或者她的直屬領導都不敢對我這樣。她就覺得她是我室友,她就可以,然後刷存在感。

我所瞭解她這一類人是這樣的,自認為對待你與別人不同,比如在你面前耍小脾氣任性之類的,但僅限於這種「親暱」,並不會帶給你實實在在的好處,不會像她對待她父母那樣的「血親」,比如她為她「高富帥」表哥找相親對象,讓我打聽另一個部門長相身材俱佳的女孩子時,根本不會考慮我也單身,更別說站在我的角度想。

所以我會很警惕這類人,他們一方面覺得用任性和耍小脾氣的行為把你當自家人(畢竟有句話,只有在最親的人面前才會表現最真實的一面),一方面在「實在利益」面前分類對待你跟她家人血親。

簡而言之,只有在最親的人面前才會表現最真實的一面。但不要置換因果關係,有些人在你面前表現真實一面,也不代表她把你當做最親的人。

我超級生氣,後來打電話把我想說的都說了,電話那頭吱聲不語,最後我說,請把我當做陌生人,然後用對陌生人的溫柔和禮貌對我,謝謝!就掛了電話。

說這些有點離題了。我剛剛只是想先簡述我與人相處的艱難經歷。通過這些來表明刻意迎合他人也不會讓自己過的舒服。

但,不代表我是退而求其次選擇了一個人呆著。我個人覺得,可以不喜歡交際,一定要善於交際。就像你不喜歡錢,但一定要有錢。所以我還是不斷學習與人交流相處的能力。你不是因為沒法與人相處而選擇一個人,只是因為你喜歡一個人。

一個人的生活讓我有很多時間去思考,去整理自己的思路,去「復盤」過往,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從而獲得實質意義上的成長。你想看書就看書,想學畫就學畫,想聽歌就聽歌,想健身就健身,想幾點喫飯、想喫什麼、去哪兒喫……無論想做什麼,都不會有人幹擾到你。這代表自由。

但這個自由是需要你能控制得住的,如果沒有享受自由的能力和資質,就類似於河流決堤變成洪澇災害了。

萬家燈火你一人喫火鍋,沒喫完不敢亂走擔心被「光碟」,歡聲笑語你一人坐火車,尿急時不敢去廁所,因為沒人看包。這是一個人呆著的「缺陷」,有人謂之「孤獨」。

其實我發現孤獨不過是自由的另一種說法,就像一把菜刀,切菜方便時,鋒利,就是自由,切到手時,鋒利就是孤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