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否是美國醫療行業的真相?是否有人知道被採訪人具體是誰,她寫書又是什麼,哪裡能找到她的書?又該如何看待西醫?

————————————————

原來問題中存在這樣的話「如何看待只允許不根治某種疾病的藥品存在」。

有幾位朋友在回答中表明這個問法存在主觀臆測,我覺得有理,根據他們的意見做了調整。


首先,這個視頻並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它也許展露了某種客觀現象,但這也並不是這個世界的全部。

不管你們承認不承認,推動這個世界文明發展的最主要的動力都是商業化三個字。不光如此,大家還往往低估了這三個字的力量。

比如典型的謠言:藥廠為了賺更多的錢,所以只生產不能根治疾病的藥物,讓病患可以一輩子都買它的葯以獲取永久性的暴利。我們即使不從專業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僅僅從樸素的自然邏輯就能明白,只要存在商業競爭,這個藥廠的美好願景就不可能實現。

我們舉一個更容易理解的例子:我賣包子,這附近只有我賣包子,所以我每一個包子都很小,這樣你要吃飽就得買10個包子。有一天來了一個競爭者也來賣包子,他為了生意更好,把包子做大了一些,所以他的包子只要吃9個就能吃飽,在價格一樣的情況下客人都去買他的包子了。於是我為了拉回客人,把包子再做大一點,8個就能吃飽……於是到最後,大家的包子做成3個能吃飽的大小,包子不能更大的原因不是因為大家不想競爭,而是因為成本導致的。

在自由商業化的市場中,一旦存在不根治疾病的藥品A1,就會有競爭對手生產可能根治疾病的藥品A2,這個時候A1自然就不會有人買了,那麼A1怎麼做到長長久久的賺病人的錢呢?而商業化是驅動大家互相追逐更新技術從而產生更多更好的葯的核心動力,比起道德,能更多的賺錢才能驅使文明產生更好的葯,這可能違背了某些人的道德潔癖,但事實就是如此。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現在的很多疾病都不能根治只能靠藥物維持呢?其實這個問題根本沒有回答價值,因為答案很簡單:我們目前的醫療技術水平就是不能完全治癒很多疾病。


視頻里的觀點很偏執,放大了醜惡,壓低了善良。

企業或者說資本,雖然逐利,但如果你翻看人類疾病歷史,葯企可謂居功至偉,很多過去可怕的疾病現在幾乎已經被消滅了。尤其是傳染病。

再說價值,醫藥行業由於背負巨大的道德屬性,商業價值是壓低的。同樣是行業頂級公司,蘋果公司的市值遠高於輝瑞、羅氏,甚至比二者總和還高,難道手機比健康重要?


把資本的罪孽推到科學醫學技術上,再藉機宣揚謀財害命的傳統巫醫,真是下得一手好棋。

假設

有一個叫X的人發明了兩種葯——A葯可以根治糖尿病,B葯可以讓糖尿病人一直健康活著但不能根治。

一個叫Y的人手裡有一種C葯——根本不能治病,而且還可能導致肝腎中毒。

現在,X為了賺錢把B葯拿出來賣。而Y也把C葯拿出來賣。請問,你是糖尿病患者你買誰的葯?請問,X對糖尿病患者有沒有正面作用?

請問,這是科學,醫學技術的錯,還是資本的錯?

請不要把資本的鍋甩到科學/醫學技術上去。

好歹,B葯還能讓病人活下去,謀財救命。

而C葯呢?就是謀財害命啊。不過呢,Y發明了一種方法,就是往C葯裡面摻入B葯……比如著名的消渴丸里含有格列本脲。

對比之下,X雖然有可惡的地方,但他對人類的貢獻還是正面的。正面的功勞應該歸屬於現代科學醫學技術,而可惡的鍋應該甩給資本。

但Y呢?謀財害命的騙子罷了。

把資本的罪孽推到科學醫學技術上,再藉機宣揚謀財害命的傳統巫醫,真是下得一手好棋。中醫們不去下棋真是可惜了。


然而你並沒有什麼辦法

能用手術和疫苗能解決的病才能被預防和治癒

其它的都是維持葯,比如高血壓,糖尿病,不會查病因,直接開藥而已


謝邀。

片中格溫女士說的挺好,代表了很多患者的心聲,記住,世界上沒有人比自己更關心自己,如果有也不應該是你的醫生。

所以不要盲目相信權威專家,要主動搜尋求證,也是對自己更負責任,這也是知乎等平台存在的意義之一。

多一句,有人說老中醫好,中醫靠經驗,老西醫同樣好,西醫難道不靠經驗?

2018ECRI統計,誤診是患者最大安全威脅。

ECRI稱,每年大約每20個患者中就有一人會遭遇誤診,也就是5%左右的發生率。這個數據比一些其他的統計結果要低,但是依然被ECRI排上了今年最大的患者安全威脅榜首。

多發性硬化診斷面臨新挑戰:近1/5的MS患者被誤診|ECTRIMS2018

格溫女士說的不過分,她侄女就是5%誤診的那部分,無論怎麼憤怒都可以理解,而她的解決方案和倡導也沒有問題。

不可否認,醫藥公司的實際存在意義就是盈利,不要把醫療和醫藥公司混淆,醫藥公司的年終財報才是絕對核心

格溫女士有一句重點不要忽略:

這個確實可怕,因為醫生自己認為這麼做是對的!「這個葯就是棒!」「這種治療方案就是好!」真心誠意為你好。然而,醫生被洗腦是大概率事件,因為醫藥公司的強大宣傳。

簡單說醫藥公司分為研發、市場、銷售三大塊,研發不多說,市場做什麼呢?

在中國,醫療廣告控制嚴格,特別是RX處方葯,所以市場部大筆的費用往哪裡投?醫生!還有護士、藥店店員等。所以各種會議活動背後站著的是各種醫藥公司,這種不斷的「醫生教育」可以稱作學習或者「洗腦」。

你想想,拿了講課費、各地被邀請參加活動,從情感上是不是要替該公司的產品多說幾句?參見前些年轟轟烈烈的GSK賄賂醜聞,冰山你們都知道。

再說銷售,醫藥公司在中國各大區擁有龐大的地推團隊,現在管理嚴格了,因為GSK事件,但還是存在的,只是規模小了,這些銷售責任你們也都清楚。

在這兩道網的交織下,醫生為誰說話?(當然,小醫生可能沒資格上車。)

醫藥公司撒下這樣一張大網,你看到的廣告、文章,你查到的專家言論,你上百度搜,你去藥店問,你聽醫生說,都是贊。(見莆田事件)

唯一可信的恐怕就剩下朋友親戚親身的療效了...

至於說藏著根治藥品不拿出來,不敢贊同,最多自己的當代產品銷售沒有衰減,同類競品沒有出現,有所保留新品上市時間。真有絕對的特效藥一拿出來,那絕對是該領域老大了,這種讓其他公司清場的事幹什麼藏著。

我對現代醫藥體系的了解越深,越懷念過去。

(補充一下,醫藥公司還有一部分投入在患者教育:除了支持公益項目、建立患者俱樂部、傳統媒體公關稿外,現在多採用社交媒體,例如丁香醫生等健康大號、KOL做傳播,其實就是硬廣之外目前的整個傳播渠道覆蓋,當然包括搜索引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