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反駁別人的觀點,首先就要接受她的觀點,或者說,認可她的一部分觀點,才能讓她接受你的觀點。

要想知道如何反駁她,首先你得先清楚你想要的是什麼。或者說,你想表達你為了什麼而活。再者說,你希望你母親同意你做某件事情或樹立某個目標。

這樣反駁她才有意義。不然,就是為了反駁而反駁。你和你媽又不是國際辯論賽的賽手,某個觀點可以說對也可以說不對,這種反駁沒有意義。

綜上,建議步驟:

1、分析自己的需求,也就是說你想達到什麼效果。

2、分解目標,確定行動步驟,或者說階段性計劃

3、制定具體方向,也就是具體到行動上該怎麼做。

4、求同存異,找出你和你媽共同的地方,然後根據你的目標,再考慮從你媽的觀念哪個角度著手,由主及次說服你媽。

5、告訴你媽你準備怎麼做,如果出現極端後果,有沒有做好應急預案。


我覺得應該先認可你媽媽的觀點,表示我明白你的意思,我知道你比我知道的多,然後表訴自己的觀點,千萬不能否定母親的觀點,畢竟母親是長輩。


你要學會去分析。

第一,找弱點。「為了別人的眼光而活」背後的心理是什麼?是不是自卑?是不是沒有自己獨立的哲學思想體系?是不是貪著於這個世界的浮華?這個理論背後的弱點是什麼?一般來說這種心理來源於恐懼。

第二,假設法。假設她的理論成立,那麼人還可能得到幸福嗎?沒有任何一個人能令所有的人喜歡她。所以只要有一個人對她抱有不認同的眼光(包括題主),她就無法得到她所認為的圓滿。

所以這是個永遠無法達成的目標。也許她在此時會反駁你,跟你說「大多數人喜歡就好,人就是喜歡有錢有勢的」,那麼此時你就可以抓住這個弱點,對她說,「你在意的不是別人的眼光,而是你那被貪慾蒙蔽的雙眼,只能看到和自己同樣有貪慾的一部分人群,對其他的人視而不見。」

第三,舉例法。有大量青史留名的人,是不在意別人眼光,卻對社會作出巨大貢獻的。比較近代的有李叔同,他離開了家人投入佛門,成為著名的弘一法師,給後世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比如宋慶齡,她不在乎世人眼光,嫁給了比她大20多歲的男人。這種例子太多了吧?舉個極端例子,清朝入關時如果在意明朝百姓的眼光,還能統治中國嗎?

第四,反向帶入法。問她,如果有一天大家都很欣賞敬佩飢餓的人,貧窮的人,抑鬱自殺的人,她會為了得到大家的讚賞而去成為這種人嗎?

我很高興你的思想沒有「隨母逐流」,足見你是個有思想的孩子。但是在和長輩辯解時,如果說不過,就別再爭執。因為中國父母喜歡在兒女面前保持一定的權威性,沒必要打破。只要你自己的思想里沒有對這個問題的困惑就好了。

以上。


人活著就是為了自己能夠開心快樂 為的是取悅自己並非別人 如果做什麼都要考慮別人的眼光 那麼活著也沒有意義


替你回答一下,(僅供參考)

為了別人的眼光而活那豈不是一點自我都沒有?就跟別人怎麼說我就應該怎麼做一樣。是,活的讓別人覺得羨慕是很好。但如果自己的生活過得不如別人的話呢?難不成就不過啦。難不成說別人說「你家的房子太一般了你就不住了嗎」?,別人怎麼看是別人的事。自己能看好自己就好別人的眼光不重要。


還是沒有通過打拚領悟出人活著的意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