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學佛人勿擾,謝謝!


睡眠是五蓋之一,是眾生業力習氣。誦持佛經,可以增加福慧資糧,有助於消除業力。業力減輕了,這個睡眠業障也就不會嚴重的障礙眾生了,睡眠時間自然會減少,這是業障輕了的表現。


何止睡得少,還會喫的少

《鶡冠子·泰錄》:天地成於元氣,萬物成於天地

五臟六腑吸收營養調整生息,產生元氣。我曾說過佛經能量很高,就會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眠。如是久久,便能燻心成種。凈種分分成,妄種分分銷。

清凈心現前,就得一心不亂。

可以算一算,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你睡多少小時,睡眠是昏沈,所以心地清凈的人睡眠自然就少。世尊當年在世,規定出家人睡眠一天只有四個小時,中夜睡眠。古印度是講六時,晝夜六時,晝三時,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夜三時,初夜分、中夜分、後夜分。什麼時候睡覺?

晚上十點鐘到兩點鐘,睡到兩點鐘就要起牀,勇猛精進,不可以偷懶,道理在此。所以以前寺院庵堂多半都是建立在深山,環境非常幽靜,他們睡得早起得早。

睡眠的時間愈少愈好,不用擔心。佛說五欲,財、色、名、食、睡,也叫五蓋,蓋是什麼?

蓋覆,把你的性德、你的智慧、你的德能蓋住,障礙住了,蓋是障礙的意思,所以這些越淡薄越好。財可以不要,色可以不要,名可以不要,喫跟睡是越少越好。

為什麼現在人不用狩獵耕種卻比古人更貪食嗜睡?

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了,勞心勞力消耗都不多,消耗在妄念上消耗的最多。所以你的妄念越少你的消耗就越少。

色界天人這五條都沒有,禪定得初禪以上,可以不要睡眠,也可以不要飲食。欲不重不生娑婆。就是煩惱、習氣、妄念太重,才需要這些。

但修行人不要對身體、對精、氣、神去執著。上週我寫了一篇關於法器的,我想說重要的是內在的集聚,但好像大家更關注外相的法器。被誤會是表達者的宿命。我就刪掉了。

真正修大道和身體沒有絕對的關係,和精、氣、神也沒有絕對的關係。身體和精、氣、神只是修大道的一個基礎,修完四禪八定,這個肉身和精、氣、神就用不上了。


靜坐,會出現這個過程。讀經,沒有靜坐?

或者,讀經時,進入了空靈狀態。靜坐和唸佛,讀經都是專註一心。如果出現舒服,清涼,清醒,是一樣的。都是進入了佳境。睡眠會減少,這是正常的。這是去掉習氣,重新調整身體。等習慣了,又會開始回到原點。

比如,原來睡8小時,身心受用出現後,精神足,會睡6小時,甚至有一段時間,一夜無眠,知道身邊發生的事,時間就到早上了。就跟清醒的做夢一樣。

都是過程。過去了,會恢復正常的。還有一段時間,是早上醒了,沒有睡到醒的過度,直接睜眼就是清醒狀態。跟沒睡過一樣。也沒有眼屎,沒有迷糊,沒有昏沉。還有時,躺下,睜眼,就是早上。就是躺下的幾分種


您好,謝邀。

末學試說一下。

導致睡眠減少的原因很多,末學淺薄,實在無法辨別是否與讀《藥師經》有關。

因無法了知題主的心境,只能泛泛地說一下讀經的目的。以期與題主做個參考。

一、為入定而讀誦經典。

如果是為了達到入定的目的而讀誦經典,讀《地藏經》、《心經》、《藥師經》等等,是沒有區別的。因為只讀不解,所以無分別。

二、為解經而讀誦經典。

如果是以解經為目的,這個區別可就大了。經是路徑、方法。通過瞭解經書中佛菩薩介紹的方法,應用到我們日常生活中,進而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

三、學習經教的方法。

無論哪一種經典,都離不開三要素——方法、受眾、成就。

方法就是為受眾能夠達到成就而介紹的手段和方式。受眾就是符合實施方法的條件,且能達到成就的人羣。成就就是受眾通過應用方法所能得到的結果。

契合三要素得法喜。初學者得輕安,身心愉悅。

如果不契合三要素。不解方法盲修瞎練,不合受眾徒勞無功,執著成就增長貪心。進而會產生不同的後果。

末學福薄,無緣拜讀《藥師經》,因此不知此寶經的三要素。題主既然心有疑惑,不妨多聽法師講經,早日瞭解此經的要領。然後對照自身尋找緣由。

弄清楚方法,達到了條件,您不就是藥師了嗎?

修學《地藏經》和《心經》亦復如是。

渴了喝水、餓了喫飯、冷了穿衣、困了睡覺,早睡早起身體好,父佛母佛的教誨也該依教奉行纔是啊。

末學後進,才疏學淺,僅供參考。

——————更新分割線————

根據題主對自己修學過程的描述,末學腦海里顯出一個畫面。

一個人往東走兩步,又往西走兩步;往南走兩步,又往北走兩步。結果就是依舊站在原地。

歷代祖師不斷地勸解我們,學佛要一門深入長時薰脩。

一會兒覺得上海好,一會兒覺得北京好;海南也不錯,新疆有風情;塞外風光美,江南水鄉柔……最後,手裡一大把的旅遊指南,哪兒也沒去了。

一門深入就是,選一個旅遊目的地!買票!走!

上面的回答介紹過經書三要素了。

每一部經書都會有成就,首先看看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如果想要,就開始深入瞭解一下修學方法。然後根據修學方法來判斷是否適合自己,就是看看自己是不是滿足修學這個方法的條件。滿足條件,努力學;不滿足條件,放到一邊,再好的成就也得不到。

地藏法門好啊!走的是孝門,通過對父母行孝來培養對眾生的孝心孝行。

愛父母、愛家人、愛長者、愛大眾、愛十方眾生,逐層增長心量,至大愛無疆。佛視眾生為過去父母,佛度眾生就是圓滿孝道。明白了這些道理叫——瞭解地藏法門。瞭解之後就要按照方法力行地藏法門纔行啊!

以前是媽媽給我盛飯,行地藏法門就是我給媽媽盛飯;

以前是父親給我夾菜,行地藏法門就是我給爸爸夾菜。

以前是父母愛我,行地藏法門就是我愛父母啊!

當我們愛父母的時候,什麼沒了?

自私自利沒了,慈悲善良有了。這不就是我們在做菩薩嗎?

我愛家人、我愛大眾、我愛眾生,亦復如是。

觀音法門如是修,藥師法門亦如是修。

方法都是佛說的,依照哪個法門都能成佛。好好選擇一個方法,一門深入長時薰脩。修行貴在堅持啊!

重點說一下拜懺。

拜懺是一種修行方法,目的是提醒我們改正過失。瞭解之後要應用到生活中才行啊!

首先要清楚懺悔文說的是什麼意思,不瞭解話天天讀有什麼意義呢?

懺悔文有很多種,末學舉一首常用的懺悔偈來說明一下懺除業障的方法。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過去我造作了太多的罪業,都是因為貪嗔癡引發的。身造殺、盜、淫,口造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造貪、嗔、癡這些十惡業啊!我現在知道自己錯在哪兒了,我一定改正。

懺是知過的意思,悔是改正的意思。

拜懺是認錯,認錯之後要改纔行啊!

既然我們知道惡報是因為造作『十惡業』而來的(懺)

那就要從現在開始力行『十善業』來消除業障啊(悔)

恕末學直言,君的修行就一個字——亂。

這個也好,那個也好,心無主宰。心亂了,身體能不亂嗎?

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阿彌陀佛梵語音譯,阿翻做無,彌陀翻做量,佛翻做覺。阿彌陀佛就是無量覺的意思。

阿彌陀佛是十方諸佛的總名號,念阿彌陀佛就等於同時念一切諸佛的名號,包括釋迦摩尼佛,包括藥師琉璃光佛,包括地藏王菩薩,包括觀世音菩薩……

十方諸佛菩薩都是慈悲無量,我們應該讚歎藥師琉璃光如來,我們應該讚歎釋迦摩尼佛,我們應該讚歎觀世音菩薩。可是,我們壽命有限,諸佛無量,如果我們一一稱名讚歎,到此生終了日夜不息也難以稱頌十方諸佛名號之萬一。釋迦摩尼佛知道我們的心願和苦處,告訴我們念十方諸佛的總名號——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以凡夫身稱讚十方諸佛,禮敬十方諸佛,感恩十方諸佛。這個方法妙啊!因此,阿彌陀經中說:十方諸佛出廣長舌相,稱讚此妙法不可思議。

末學淺薄,難以說明佛法萬一。君可就近請教明師,以解心中煩憂。

祝君早日尋得契機法門,一門深入,長時薰脩,得無上菩提。

不管讀什麼經其實都會出現這種情況。

一個是因為你既然有讀經書的時間,那一定沒有大負荷的生產勞動或者其他精力消耗,消耗的少自然要補充的就少。

二是因為前頭幾位師兄都說到了,睡眠是五蓋之一,是我人的業障,你讀經消業,自然睡眠變少。

但是我們也不能一味的迷信消業,其實人的腦子像個發動機,就算你什麼都不想不做,發動機還是有個怠速,平常你忽然跑毛一下,或者忽然想起誰來生氣了,就是這怠速,而讀佛經能大幅度壓制你平常生活中這些雜念,唸到後來雜念剛一露頭,你就覺察了,一覺察立馬放掉了,再後來雜念出現的頻率大幅下降,你甚至有一種天天活在小學時代的感覺,每天很單純很快樂。

當然也不是完全壓制思維頻率,而是關於意氣用事和情緒起伏部分少了,這樣每天大腦發動機做的無用功減少了,睡眠自然就少了,按照佛教的話來說,這就是在消業,消意業。其實你自己捫心自問一下,你每天真正用來賺錢養家工作學習的動腦時間有多少呢?很大一部分時間其實就是在那裡跑毛幻想或者抒發情緒,真正有用的動腦時間可能連一半都沒有,現在你讀佛經,屬於強收心方式,把心猿意馬牢牢的栓起來,發動機怠速平穩了,無用功也少了,這樣不但能減少睡眠,還因為你的靜定程度大幅度增加從而增加了思考的效率,更容易做出對你有利的判斷而不受外界乃至自己情緒衝動的幹擾,是非常高明的學佛辦法。

凈土宗是阿彌陀佛欽定的接引宗,他沒降世之前,一切修習法門中唯有唸佛最為殊勝,所以加油,共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