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08年和爸媽去過一次 怎麼說呢 當時上初中 怎麼說呢當時太小沒那麼多自個兒的故事需要絕美的風景來洗滌 但依舊被青藏線8月飛雪羚羊奔跑的風景絕對震撼. 藏民幾步一長叩的信念感 讓我發現 這世界 專一的信念感 如此值得敬畏.

終於 今年 在即將結束master之際 帶著自個兒小包袱裏滿滿的故事 有苦有辣 姑娘一個人 決定再次進藏 希望 把那些執念 放在那兒.

原因的話 那就是 我踏過南半球羣島最南端 目睹過兩極生活的迪拜 感受過曾經日不落帝國的遲暮... 但 都沒能再次體會過布達拉宮帶給我的極度純凈和虔誠. 在那裡 我相信有神靈 信念感 讓我仰望.

最近看PYQ同學結婚 和閨蜜開玩笑說 估計等到她結婚 身邊都沒有可選的伴娘了 全沒剩下的了 就剩我給她當了:)我? 估計比她還逗. ~但!又能怎麼樣呢 掙點夠花的錢 各處旅旅行 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兒

喜歡一句話:你總不來 我一個人 先上路了

別錯過年輕的瘋狂.


我覺得也不是說人一輩子非要去一次西藏。作為一個建築狗一直信奉「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我覺得去西藏給我最大的感觸是見一見內地不容易見到的風景,感受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信教的可以去朝聖,不信的可以看一下別人的信仰。無論是哪種,感受到了與自己平時所見所聞不一樣的東西就好。


就像一千個讀者心目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個人去的理由不一樣,收穫也不一樣吧。我不知道怎麼說要去的理由,我就說一下我去了之後自己心裡的感受吧。

對生命的敬畏。在內地生活,大自然對人生活的影響很小很小,但是在西藏,人心裡會有敬畏。我比較野,去哪都是自己一個人,西藏也是。但是去西藏後我怕了,因為感覺到了死亡,去羊卓雍錯的路上,四周都是那種看不見的低的溝壑。就感覺司機要稍微方向盤多打一下,你就會看不見明天的太陽,別說明天了,就下一秒啥樣都不知道。

對贈與與被贈與的理解。在那邊給磕長頭的人五塊,他可以給您找零四塊。不存在大家說的什麼不知廉恥,小孩一看就內地人就找你乞討。那邊的孩子是會找遊客來要東西,但是至於你給的是麵包,糖果他們都會開心,我比較煩那種白蓮花,你願意給就給,不願意你清楚明瞭的說,你已經沒有了,別以發帖就噴,那些孩子沒禮貌沒教養。其實沒去之前開始做攻略的時候,我也覺得乞討是不齒的。直到我看見,來找你要糖果的孩子臉上都洋溢著笑容。贈與和被贈與的人是平等的。建議提前做好攻略。

對錢的思考。之前覺得藏民的生活落後,沒有上進心。感覺藏民之所以那樣是因為沒有出入過大都市看見過燈紅酒綠。去日喀則的火車上,遇到了一個藏民女生,和我一般年紀,只要我的目光注意到她,她就會主動回一微笑。她的笑讓我一度不知道該怎麼辦,很惶恐。細聊之後瞭解,她在石家莊上的大學,畢業後選擇回了拉薩。不是建設家鄉的偉大抱負。只是說,她不明白為什麼內地人,都要匆匆忙忙,到底多少錢才能讓內地人慢下來。她說,她愛笑,感覺內地人之間沒有多少表情,很陌生。空氣很差。她想回拉薩

不過真的會有藏民特別憎恨內地人。最後一天我沒有什麼安排就在八廓街附近的巷子裏亂竄,就在我要走過一個藏民家門口的時候,那個男生,惡狠狠的朝我走過去的地方吐了一口痰。不是我敏感或者怎麼樣,普通吐痰跟帶著情緒的表達不滿差別很明顯。

如果非要說一個理由的話,我感覺就是,有些事情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了,才會知道此番滋味


很多人說是為了信仰,估計是說朝聖,我是一個堅決的無神論者,去西藏完全是因為喜歡旅遊,而西藏是一個不得不去的旅遊勝地,納木錯鹽水湖和雪山、林芝的桃花、羊湖還有火車上看到沿途的風景,對於我一個出生在平原沒山沒水的人來說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其實去西藏之前我只知道西藏有很大的雪山對真正的西藏一點都不瞭解,並不知道為什麼要去,但是可能它的神祕性吸引著我,總覺得不去的話將是莫大的遺憾,後來帶著一種為什麼大家都要去西藏的疑問去了,到了西藏瞬間就冒出了樓主的這句話:人這輩子至少要去一次西藏。站在雪山腳下,納木錯結冰的鹽水湖上深吸一口氣,心裡因為生活工作所帶來的焦慮會讓你瞬間全部拋之腦後,站在布達拉宮和大昭寺門前被那些朝聖者感動得一塌糊塗,挺佩服他們,羊湖太美了啊,總之我還會再去的。去的火車上有個同行的小夥伴說第一次是去西藏,以後叫回西藏,去過的人肯定會想再去。


對我個人而言,西藏給我最大的感觸是,敬畏。


大概是因為營銷吧!


誰說的?為什麼這麼說?


旅遊營銷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