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來廣州工作三年,期間遇到很多廣東不同地區的同事,如果彼此用粵語對話會感到各種彆扭,說不了幾句還是會用普通話。我個人猜測會不會是因為口音問題呢?


題主這個問題不錯,因爲我也感覺不少人認爲整個廣東都是說粵語,甚至是廣州話。感覺誤解有點大,就粗略說說一個大概吧。

廣東省內主要使用的語言除了粵語之外有閩語和客家話,當然還有諸如壯語、畬語、粵北土話等使用人口相對較少的語言。而粵語往下分還有粵海片、高陽片、莞寶片、四邑片、吳化片、羅廣片(好像是後來從勾漏片分出來)等,一直往下分到具體方言點,不同方言片(方言小片或方言點)因爲不同的演化產生不同的音系特徵,交流時不免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也許不少省內各地各種不同母語人士或多或少會說代表音廣州話,但受母語影響等原因也會有題目描述的因爲口音不同而感到彆扭。而普通話作爲國家通用語言,一直大力推廣,大部分受過義務教育的人尤其是年青一代基本都能比較流利使用。這些大致就是題目描述的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


你是廣府人,我是潮汕人,他是雷州人,三個人能用粵語對話纔怪。


廣東梅州人來回答一下。

其實廣東不是只有講粵語的啊, 還有講客家話,潮汕話的。而且也不是所有廣東人都會講粵語的,非粵語區的很多都是識聽唔識講。因為本人從小在深圳長大,雖然家裡都是講客家話,但是由於從小看TVB,珠江台那些,所以粵語就自然而然會講了,沒人教。但是如果粵語區的人一聽就知道我的母語不是粵語,因為多多少少還是有口音存在。

大學班裡的同學都是廣東各個地方來的。有好幾個是廣州,佛山,茂名,湛江的。他們幾個都是粵語區的,但是印象中他們之間基本也不太會用粵語來對話。只是偶爾特定用語還是會用粵語來表述的。更不用說廣州和梅州的,汕頭的,潮州的用粵語來對話了。但是很奇怪的是,基本上潮汕一帶都是直接用潮汕話對話,剩下我們一臉懵逼不知道他們在講什麼。

基於不是所有廣東人都會講粵語,所以肯定用普通話對話最方便啦。怎麼方便怎麼來嘛。


不光是口音的原因

還有粵語本身狀況的原因

中青一代80,85後的粵語已經開始出現粵語辭彙丟失的情況

到現在的95後05後,更是慘重

本來受到推普廢粵的影響說粵語的銳減了

現在就算說也幾乎是普語粵說

就是用廣東話講普通話的文法和辭彙

這樣的使用條件下遇到一些粵語里比較拗口的詞自然免不了切換普通話來講。

粵語交流的雙方也無法保證是否有對等的辭彙量和理解力

所以溝通不順暢就換普通話了


其實看工作環境吧,看老闆。

如果工作環境說普通話的人超過60%,大家會慢慢習慣用普通話的。之前我去了間國企,老闆是山東人。我每次用粵語跟一個女同事說話,她就回粵語,平時叫我還是用普通話。她跟她的幾個要好的女性朋友就喜歡用粵語。反正整個環境很壓抑。

我現在在太古匯那邊的滙豐做。同事之間的關係真的很友愛啊!!!老闆是香港人,這邊潮汕客家廣西地區的人超多,還有些江浙的,廣州本地人估計1/5都沒有... 感覺大家也很願意講粵語。雖然有點口音或者粵語能力比較差,但是都不會計較,大家都非常願意開口練。所以我們開會只要確定大家會聽粵語,都會先講廣東話。如果有新來的外地同事不會聽,我們就用普通話交流。平時多照顧,他們如果遇到聽不懂就主動去翻譯。


對於廣東人,可以簡單粗暴地認為:

1、閩語人群(潮汕+雷州等方言)主要沿海岸分布(珠三角較少,但其實甚至東莞、中山也有閩語區),與平原農業、漁業、沿海貿易關係較大。

2、粵語人群分布於珠三角、粵中西北部,以及個別客家市的縣城/市區,金融、工業起步早,商貿發達,具有商業及政治中心優勢。

3、客家人分布廣泛,可以簡單地看作是分布在整個廣東的非沿海地帶,另外珠三角地區也不少(孫中山有很大可能源自客家),如河間平原、山地等地。從政從軍出過不少名人。

————

下面可以不看:

把珠三角、粵西等本身(大比例)講粵語的區域去掉,可以發現一些客家市(惠州、韶關)的縣城或市區也是講粵語的。

粵東沿海地區(惠州以東以南,包括惠東沿海)則大多講閩南語/潮汕話,小部分講客家話。

而惠州以東以北和肇慶以西以北,多為客家人,多處于山地、丘陵地帶。原寶安縣(包括今東莞、深圳、香港)原本大比例為客家人。

其他區域則相對複雜,粵中西部的湛江市、茂名市的【沿海地區】是講閩語為主,平原和山地則有客家


主要還是普通話的侵蝕,地區不同和口音不同有影響,但這主要是影響某些粵語不好的廣東人說粵語的積極性,而不是造成彆扭的主因,像化州話跟廣州話明顯不一樣,但仍然可以直接交流,也不會影響化州人用粵語跟廣州人對話,廣東有一部長篇本土連續劇「外來媳婦本地郎」裡面的阿嬌就是用化州話跟廣州人交流。

粵語其中一個特性就是,粵語存在著標準音(廣州音),所以不同地區的粵語人士可以用標準音為基礎來交流,年輕一代接近100%能聽懂廣州音,大部分能說出接近廣州音的口音,這是因為年輕一代的廣東人、廣西粵語區、港澳人都是看香港影視成長的,其中廣東廣西粵語區還看省城的珠江電視台節目,有很多共同語言基礎。對於沒有掌握廣州音的中老年人,只要所在地區與廣州音相差不大,其仍然可以互通,相差較大如東莞話,那就可能無法交流了。

而問題在於,這些年來普通話越來越強勢,港台娛樂被大陸反超。前者的影響是令新一代粵語人漸漸丟失一些粵語語法辭彙,甚至無法用粵語表達,只能普通話代替,還有粵語教育的問題導致很多字不知其粵音。後者的影響是年輕人的話題逐漸轉移到大陸的當前流行娛樂,這些藝人及節目作品都是普通話為主,自然而然大家也會用普通話去交流之。

我之前看過一個關於香港學生的小調查視頻,她們也看大陸劇比港劇更多,其中有一個女生說她看的是「香蜜沉沉燼如霜」,她是用粵語說的,我當時就覺得如果是廣州的學生,不說能不能用粵語念出來,我相信大部分人第一感覺都會是用普通話來念。

廣東人用粵語對話感到彆扭,說白了就是粵語表達不行,在不確定粵語如何表達的情況下乾脆放棄改用普通話。如下日常:

「楊冪是楊覓 mik6 還是 楊蜜 mat6 來著,算了,我還是說普通話吧」

「嗰個為英落(魏瓔珞) wai6 jing1 lok3」「係偽瓔珞 ngai6 jing1 lok3」「紅歷(弘曆)hung4 lik6。。」「係wang4 lik6」「NMB,我不說粵語了。。」

硬核粵語人之間,或者普通話較差者,是粵語到底的,只會在粵語中插入普通話辭彙、外語辭彙,而不會直接改口,如「你唔好忽悠我吖」忽悠就用普通話,或者在普通話里用粵語辭彙,如「你遮埋我吖」你(撐傘)撐上我。非硬核粵語人,自然是哪個更易於表達就用哪個了。其實粵語的教育真的很堪憂,可以說大陸地區就沒有粵語教育,年輕人的粵語傳承自父母和周遭環境,也就掌握一些常用語、電視高頻詞,沒教過聽得少的那些字就真的不懂讀了,也很少人因為不懂讀就去查讀音的,要麼讀半邊要麼從普通話轉換音。粵語,從不懂讀到放棄。

至於開場粵語還是普通話,往往決定於個人習慣和對周圍形勢的判斷。

大家都是廣東人,像是都會粵語的樣子,ok,粵語開場。

好像不都是廣東人,普通話吧。有外地人,不過他聽不聽無所謂,我先說粵語,等會再跟他說普通話。粵語第一句,那個我聽不懂。。改口普通話。

說一個我個人的粵語習慣。還在上大學的時候,我跟班上的幾個廣東女生之間,都是說普通話,很少說粵語,她們自己也是說普通話不說粵語。而跟班上的廣東男生,我會盡量說粵語,除非在場有非粵語人也要交流,不過即使如此,很多不重要的時候我也是用粵語跟粵語同學交流,用普通話跟非粵語同學交流。我以前就在想,我跟那幾個女生大家都是廣東人,為什麼從來都不說粵語呢?後來工作了我也是第一時間跟女生說普通話,哪怕知道她是個正統粵語廣東人。似乎無形中這個語言問題有點性別問題的苗頭。我後來在某個知乎回答中看到一個說法,女性更容易放棄母語,或者更專業地說是女性更願意參與語言的演變,女性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對語言有極高的選擇性,她們往往會選擇權威人士的語言變體,而對於非權威語言往往會採用一種非常低的接受態度。

補充:有不少人說廣東有很多種方言,彼此不能互通。拜託,這種我認為是小學生常識的東西,需要你來告訴大家?語言不同之間的交流我認為這並不是題主想要釋疑的問題吧,我相信題主想要了解的是同樣會粵語的廣東人之間為什麼不習慣粵語交流,至於那些不會粵語的廣東人,並沒有人開除他們廣東籍,只是不在討論範圍罷了,也不需要你來告訴大家「廣東有很多種方言」這種小學生常識。普通話對方言交流的影響是顯而易見且不僅限於粵語的,全國各地方言都受到普通話(以及當地強勢語言)影響。


不知道對面是廣東人。


廣東雖然好多地方說粵語,但離廣州越遠的地方,白話越多口音越與廣州話差得遠

而說廣東話的廣州人香港人會更講究自己粵語的純正,不喜歡跟口音多的人多講粵語,認為對方說粵語口音太重還不如說普通話好聽,於是就跟對方說普通話了,其實如果兩人說粵語說得純正,聊天是很快樂的事,雙方不會拒絕的。外來媳婦本地郎那個阿嬌,我就寧願她說普通話,因為說成那樣那樣侮辱了粵語了

發現這臭毛病還真是跟法國人差不多

法國人也不愛說英語的啊,覺得法語說世界最好聽的語音,連被罵都那麼舒服


因為廣東各個地方的口音有很大差別,有些地方的粵語確實聽起來跟廣州話不一樣,然後很多發達城市的粵語者會對其他口音的有點鄙視鏈,同時本身欠發達地區的粵語者也不自信說出自己帶口音的粵語,所以最後乾脆普通話,大家都是廣譜沒有隔閡,還有一個原因是身邊好多普通話的同事的話,直接普通話不用轉來轉去了,大概是這樣子,我覺得欠發達地區自信心很重要,每種口音都有他的美妙,敢於說出自己口音的粵語才是自信者,

只有文化自信才能文化發揚,對所有方言都是這樣


廣東人這個範圍太大

廣東人也知道廣東省的語言有很多

除了粵語,還有客家話,還有潮汕話,還有湛江話。


謝邀。

是咁的,我自己以及身邊大部分朋友都沒有這樣的情況,所以也許不能夠很好從自身理解你的感受。

但我姑且拋磚引玉,也作一個推測:

根據觀察,小部分有類似情況的朋友,大部分都不是操廣州音粵語的人士—他們可能是廣西人、潮州人、新廣州人等;亦可能父母是北方人,或者是北方人與廣東人混血。

據我了解,這部分人的生活圈子和文化圈子(主要是日常娛樂:如電視節目等)接觸國語的內容相對粵語內容過多。私以為原因可能如下:

1.語境缺失,導致語言邏輯上被同化成國語思維。簡單來講,就是他們「腦海裡的聲音」已經是國語配音。

譬如說,你在閱讀這段文字的時候,是用國語還是粵語呢?又譬如話,你在書寫或組織文字的時候,腦海中用的是什麼語言呢?

這個問題的成因與國內近年文化產業發展迅速有關,加上通訊科技進步,沙文主義抬頭等等等等許多因素。某程度上,這屬於我們廣東人自己不爭氣,不怨人,且不一一贅述。

2.部分國語用語若要翻譯成粵語比較難或者不方便。本身普通話以北方地區語言文化為基礎,與粵語文化經已差別甚大,遣詞造句甚至文法上有時尚有不同。加上現時的普通話,有大量吸收北方各地文化,如東北話、四川話、上海話等。這些地方的語言文化,比粵語文化,天然地和國語文化更親近,更容易融合。這些對於粵語群體往往更是陌生。

翻譯講求信、達、雅,所謂「譯事三難:信、達、雅。求其信已大難矣,顧信矣不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有些詞彙要翻譯成粵語有時甚是困難,以致或者不如不翻。

舉幾個例子:譬如近年流行的東北「土味」潮流以及所謂「社會」潮流,我本人及身邊許多友人都是一直難以理解。「666」又如何翻譯呢?稱呼人「老鐵」又是為何?「社會搖」是什麼東西?又譬如上海話「作」,如何好很正地翻譯成粵語?

這樣的例子仍有很多,要翻譯不可不謂艱難,不如直接音譯或者講國語作罷!

這個現象在海外華人群體中也非常常見。我長居紐約,時間長了,有些措辭都會直接不翻譯用英文代替,身邊好多朋友亦都會這樣。

其實這和語境丟失也有關係,這1、2兩點其實互相糾纏不清。每次在受邀回答這方面的問題,我都有痛心疾首的感覺,心神不寧,邏輯不清之處敬請各位讀者見諒。縱使知道是大勢所趨,明白是螳臂當車,但又教我如何可以放棄這片自己深愛的土地?

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歪個樓。

有時候我入省城,身邊一些上了年紀的廣州土著,說話性器官作動詞用得超級溜。 此時我立馬切換為國語頻道。

番禺土著,祖宗三代番禺人士。我自認為我熱愛粵語。

但是我真受不了講話 hi來hi去,一個不小心就dnlm、pj、hjc 的粵語人士。 此處特指某些廣州上了年紀的老人家和香港年輕一代。


不知道為什麼,整天推這些方言題給我。有咩不習慣?首先廣東三大族群各有母語,粵語只是其中之一,粵語因歷史上的政治、經濟原因佔主導地位,但並未像國語一樣全面推廣應用,僅僅是自然演化的結果。這就體現廣東的民本思想。廣東方言呈現了百花齊放的情景,先民的民俗文化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雖然說有輕微溝通不暢,但我們還是有國語去兜底保障。


你的同事是不是潮汕人???


廣東有個特點,隔鄉不同音,雖然表面上看就三個大民系和一些小民系,但是,這些民系裡面還有再細分,以潮汕為例,汕頭揭陽潮州三家的潮汕話是有差異的,而同在汕頭,金平澄海潮陽達濠南澳又有差異,有時候這種差異會讓兩個同鄉不得不用普通話來輔助交流,彌補差異帶來的麻煩,那種感覺,就像我說著廣東口音的普通話,你說著四川口音的普通話,雖然都是普通話,卻改不了自己獨特的調調,所以,可以說,普通話是統一的,而方言是帶鄉音的,你一開口就會知道你是哪個市哪個區,與其搞清楚雙方是否完全聽得懂,還不如用統一的語言交流方便一些

但是,這種統一不代表著應該放棄方言,鄉音是改不了的,就如廣東普通話和四川普通話存在差異,但是,你不能用大家都在學的英語代替啊(大概就那意思,湊合著表達吧)


我宿舍六個廣東人,就兩個人會說粵語,我是江門人,另一個會說粵語的老哥是茂名人,其他四個是潮汕人。

剛開學知道我們宿舍有個茂名老哥之後,用粵語跟他搭話,聊了兩句之後,我覺得我們之間還是用普通話交流比較方便,因為他說一句話我需要理解半天(這位老哥的口音非常重,廣東的朋友可以想像一下《外來媳婦本地郎》里阿嬌的口音)。


70年代的時候,新加坡華人主要講中文的方言,主要包括福建話,粵語,海南話,客家話,當時李光耀出來講話除了英文就是閩南話,他也不會說普通話。

80年代後李光耀看到了大陸的發展趨勢,加上中國在普及普通話,李光耀決定開始強制學校教普通話,取消了所有方言的節目,自己也開始學習普通話,在公開場合開始用普通話演講。

進入到21世紀,他說過很多新加坡人感謝他強迫大家說普通話,因為給了大家更多的機會,更多的選擇,可以更好的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溝通,經貿,沒有普通話的語言基礎,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結果現在中國有這麼多睿智的人覺得應該保護方言,抵制普通話?

真是特別睿智!


分情況吧,有些廣東人不會講粵語,當然用普通話對話。另外一種是現在我在的宿舍有一個不是廣東人,我跟另外的一個廣東舍友對話永遠都是普通話,因為覺得一個宿舍沒必要說別人聽不懂的話。我讀大學的時候和青島那邊的廣東老鄉都用普通話對話,但是回到廣東就用廣東話和她們對話。我覺得可能算這是尊重別的地方的語言?


我猜測是你們是下意識地在顧及周邊不會廣州話的同事。而不是口音問題。

畢竟有時一不小心就大學宿舍四人間,三個廣東老鄉,另一個室友之前因為聽不懂粵語鬧過矛盾,講粵語她就黑臉,現在很僵,怎麼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