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一個縣做了一個問卷調查,發現大部分人對方言持積極肯定態度認為應該保護,但是實際上對在日常生活中用普通話代替方言的熱情更大。答卷人只有220人而且大部分是我和爸爸的初高中同學、同事和妹妹的部分同學,是不是出現了偏差

大多數人表示認可方言

他們也認同應保護方言

但是他們又對用普通話代替方言持認同或中立態度


方言,或者是非官方語言(請自行搜方言和語言定義) 要保護是因為人要保護文化

普通話常用是因為方便人人都會

兩者沒衝突


猜測一下,可能是方言自卑,覺得自己的話土氣。我是西安的,我們這邊這個現象就很嚴重。
謝邀。題主應該明確一點:(人們)應該保護方言≠我應該身體力行保護自己的方言。如果方言在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無法為他帶來任何有利的信息,他就不會去使用方言;這跟他認為方言是否應該被保護完全是兩回事。

在普通話帶來的利益遠高於方言的現代社會,做出這種選擇的人將會日益增多,以至於所有方言都會逐漸消亡,無論人們保護方言的心態有多積極。


全國普及普通話是大勢所趨,這是國家一直在做的啊,畢竟是官方語言。各地的方言是特色,是中華民族偉大的瑰寶,一定要傳承保護。個人認為應該做到,普通話與方言,都要會,都要說的流利,能夠隨意切換並且互不幹擾。
說保護傳承,但大多時候我們會幹方便的事

因為普通話作為民族共同語在交際廣度這方面是方言所無法匹及的

現在國內各城市交流很密切 人口流動性也特別大 普通話無疑成了交流的最佳工具 而且社會也很穩定很和諧 共同語的約束也就隨之越來越大 方言只能是趨向被同化和消亡

大部分民眾在一些語言文字保護文化遺產這方面的影響下 瞭解方言是有價值的 應該保護 但大都說不上來為什麼要保護

但是 普通話的確方便了各方言區人的交流 方言即使價值再高 消亡也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進程 價值受重視程度還不夠 方言保護也不是幾個人幾個企業能完成的工作 況且對單個的語言使用者來說 實用性遠比潛在價值重要多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