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中的文言文翻译是否一定需要咬文嚼字?语文老师说关于书上注释的句子翻译,必须做到一个字一个字对上号,不能多,不能少,也不能改。否则没有分数。

字词解释也必须这样,例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寡人谕矣」的「谕」不能译为「知道」,必须是「明白,懂得」,否则是错的。

是这样的吗?


首先看到原问题举出的例子。

「谕」在康熙字典里节选的解释如下。

【唐韵】羊戍切【集韵】【韵会】兪戍切, 音裕。【说文】告也。【类篇】晓也。【韵会】及其未悟,告之使晓。【战国策】寡人谕矣。【注】谕,晓也。

加粗部分告诉我们,例句的「谕」解释为「晓」

接下来是「晓」的康熙字典解释。

【唐韵】呼皛切【集韵】【韵会】【正韵】馨鸟切, 嚣上声。【说文】明也。【玉篇】曙也。又【扬子·方言】知也。

所以,例句「谕」字可解释为:明白、懂得。在方言中「晓得」的用法才表达「知道」的意思。

「明白」和「知道」之间的差别,个人认为

「understand」多用于懂得某些道理

「know」则是知道某些事实

实际上,翻译是一件很文学性的事情,所谓译事三难「信达雅」,严谨是极为重要的。我们的确有必要在很多时候咬文嚼字。

那么,语文老师说关于书上注释的句子翻译,必须做到一个字一个字对上号,不能多,不能少,也不能改。否则没有分数。这是为什么。

首先这是应试教育,它说什么得分,我们就得照做。其次这是应试,其本质就是通过考试对人进行分类选拔。不搞出一些严苛的标准,也就没有区分度没有筛选性了。应试教育的翻译有它的不可忽视的成因,我们必须遵守其中的规则,不然就会被规则淘汰。


咬文嚼字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如果已经入门了,倒也没有那么重要。

考试中的文言文翻译,其实给分给的是关键字和整体句意。一句话里大概2~3个关键字,翻译没问题,一个1分,剩下的就是整体句意和通顺了。

我猜题主年级不高,所以老师要求会更严一些。


翻译三重要求:信、达、雅。


是要咬文嚼字的文言文就是这样惜字如金 每一个字表达某一个具体的意思 不然不能好好的理解全句 不能理解全句准确的意思你怎么能思考是否符合逻辑


有必要。能准确、意到。

文言文一个字通常是几个现代的汉字。


为了公平,所以一定要有统一标准,因而翻译题一定要「咬文嚼字」。其实它硬性要求的就是其中几个关键字,其他可以自由发挥。


翻译题里面的两句话需要咬文嚼字,其他的不求甚解就行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