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朋友说,澳门与香港的护照的照片页材质是塑料的,说澳门香港的护照照片页方便像卡一样刷,不会褶皱破损,更防伪防水,但是大陆的就不行。我说,这种东西大陆不是造不出来,可能就是觉得没必要这么做吧。他又说,大陆没这个工艺,成本太高了。我就很纳闷,为了防止破损进水,在中国大陆护照照片页就贴了一张膜,但是换成一片塑料为什么那么难?很贵吗?能有多贵?涨一倍,300块钱一本?300块用10年,对打算出国的人来说贵吗?我想并不是工艺和成本问题吧,只是没想过这么做而已吧,毕竟大多数国家也没有这么做。但是到底为何呢?塑料照片页有必要吗?两百多个国家地区中的少数国家地区才使用的方案真的是未来护照趋势吗?中国大陆的护照技术很差吗?


先说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技术水平不差,香港特区护照更优。

PRC护照的制造,得到了德国联邦印钞公司(Bundesdruckerei)技术协助,上海密特印制有限公司负责生产。信息页为薄膜覆盖,这是世界主流技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删掉)/日本也使用类似工艺。HKSAR护照采用法国阿尔若公司(Arjo Systems) 技术,由中华商务安全印务有限公司印刷,该公司为中联办旗下。换言之,两者技术都源自外国,生产厂家均为中国企业。不存在内地造不出来的问题,关键在想不想,属于技术选择问题。

你口中的塑料,技术上讲为聚碳酸酯,激光刻蚀。属于国际领先水平,更结实耐用,防伪水平好。目前,此种护照大部分是人口较少的国家和地区发行,英国下一代护照也将采用聚碳酸酯数据页。并且相关技术发展很快,个人猜测,技术趋于成熟后,内地也会跟进。现在的聚碳酸酯数据页普遍使用黑白照片,期待中国护照将来应用彩色照片的聚碳酸酯信息页。我比较中意金雅拓(Gemalto)的方案https://www.gemalto.com/govt/security-features/polycarbonate-color。可以告诉你个窍门,中国护照进行技术升级,外交护照→公务类护照→普通护照,依次进行。

至于价格,十年有效48页香港特区护照为460港元,不过这些护照都是新界的一个工厂印制,设备更新压力不大,毕竟船小好掉头。题主愿意多花一倍的钱,仅仅为了个聚碳酸酯信息页,还是太冲动,估计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冤枉钱。

07/06/2019补充:感谢知友 @谢彬 。2017年3月1日德国护照改版,使用印有彩色照片的聚碳酸酯信息页,Bundesdruckerei负责印制。非常酷炫,附上一个链接

Sixty-seven years of passport design and security features: The evolution of the Federal German passport?

regulaforensics.com图标

18/06/2019补充:根据公安部网站公告,

http://www.mps.gov.cn/n2254314/n2254475/n2254481/c5343183/content.html?

www.mps.gov.cn

2016年起电子普通护照印制改为两家公司。上海密特印制有限公司负责70%的产能,北京金辰西维科安全印务有限公司/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负责剩下的30%,其中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为京港合资企业。@木子@ 提到2016年换发的护照,烫金牢固度提高,估计和这次调整有关。并且从公告中可以得知,护照的采购价格是21.18元/本。


先说结论,中国(内地)电子护照的技术相比港澳或某些人口比较少的发达国家来说,不论是硬体设计还是信息化上,确实是比较差的。

但相较于其工本费人民币 120 块,性价比相当高。

设计上大抵落后于同时期多数发达国家的护照,比如香港特区电子护照和对岸的,就从实用主义角度考虑,附加居民身份证号,在很多场合下可以替代身份证使用。

香港特区护照将持证人的英文名、身份证号和出生日期以微缩文字,在备注页上喷墨列印成彩色的面容的第三照片,伪造难度极大,这个可以学一下。

特区护照 2007 版

特区护照 2019 版

多说一句,特区护照设计是遵循内地公安部的指引,也没有考虑身份证号的栏位。

其余防伪特性,其实比中国护照先进不了多少,无非在全息透明头像、光学变色油墨和凹凸浮雕这些细枝末节的地方有差距。

其实在信息化时代,这些需要肉眼识别的防伪特性,可能只对国外的酒店前台警察医院婚姻登记处有意义,国内边检警察刷一下护照号真伪就能识别了。

图源:特区入境处

其余人文关怀方面,特区新护照延续身份证的设计,增加了盲文:

特区护照区徽页

还有我认为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护照设计者对持证人隐私的考量。

据我所知,对岸护照需要打开才能获取晶元信息

该晶元有效读取距离仅数厘米,在正常使用情形下,须先打开护照本,并以紧密接触方式扫读资料页下方的机器判读区资料,才能透过无线射频读取晶元资讯。另外,护照闭合时无法读取晶元,可以阻绝外界的侧录或盗读,有效保障国人隐私。

中华民国护照?

zh.wikipedia.org

而香港新一代特区电子护照,也有这项技术:

入境处亦要求新系统提高防伪特征,如采用国际民航组织新标准技术SAC (Supplemental Access Control),应用最新技术保障旅游文件资料安全及完整,避免不法之徒未经授权,隔空读取无触式晶片内的个人资料;新护照亦要预备配合国际组织建议的LDS2标准,支援及储存电子签证(e-visa)及电子旅游盖章(e-stamping)。

【特区护照】新护照料2019出炉 可apps申请 设防隔空偷资料技术?

www.hk01.com

一些比较注重隐私的国家护照,也采用屏蔽晶元页的设计,避免在合上护照的情况下直接被读取信息,比如本人护照需要打开至 22 页才能用非 OCR 机读:

澳洲护照晶元页

中国护照的晶元页就是封页,理论上你的姓名出生日期和照片等信息,和放在裤兜里的公交卡一样容易读取,既然隐私不重要嘛。

评论区有朋友提到中国新版电子护照用 BAC + PA 认证,必须有 MRZ 方可读取。我试了一下用机读码和 iPhone (11 Pro, iOS 13.2)读了一下,只能保佑没有航空公司泄露你的资料页信息吧,或者密钥没被大范围滥用。

在获取 MRZ 的前提下,中国护照是可以用 iPhone 读取照片 / 中英文全名 / 别名(英文名 / 曾用名)/ 性别 / 国籍 / 出生日期 / 护照类别 / 护照号 / 签发国 / 失效日期的

但更让我疑惑的是,封面页很厚实,资料页似乎很柔弱,和不少国家的入境官或航空公司职员聊过天,他们老抱怨中国护照机读码那一页很难刷,生怕动作太生猛,资料页被扯烂。

相比之下采用聚碳酸酯的资料页设计可能就结实耐用很多,或者为何不像老护照一样,把它放到封页或单独设计成聚碳酸酯材质的一页呢?

中国护照资料页包含机读码,被各国入境官和航空公司频繁使用

最后一个,早些年中国护照资料页是包含身份证号的,考虑到很多海外侨民透过使领馆而不是公安部附属机构申领护照的时候,并没有公民身份证号,所以最新两代取消了。

比如说海外出生的中国公民,想去洛杉矶总领馆申请护照,即便有父母的户口本,总领馆也不能授权生成一个 18 位的身份证号码,索性取消在护照上印制身份证号,这便揭示了当时护照设计的一个漏洞:

持有中国护照 ≠ 拥有户口和身份证号

但 9102 年了,外交部附属机构和公安部(移民局)实现信息共享应该不是什么技术难题了,完全可以在海外申领护照时得到公民身份证号。

但实践上来说,持有海外中国使领馆颁发的护照第一次入境内地时,需要边检或r移民局手动将信息录入到边检系统。

中国人通常没有中间名,可以用来当名字的常用汉字就 3,000 个,导致排列组合出来相同的姓名非常多,如果你叫张红李华什么的,出境时有一定几率被边检民警要求出示身份证来核验,指不定是撞上哪个老赖或公安部 A 级通缉犯的名字了。

公安部既然不对民用领域开放身份证号和护照的查询介面,对于普通签证申请人而言,护照又不是财产、就学、医疗或税务的有效证件,只能靠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公证处以及肉眼辨别相片来证明护照持有人就是你自己了。

在海外的朋友,护照没有身份证号的麻烦,懂的自然懂。

当然有证明「我就是我」需求的护照持有人可能还是极少数,持护照出去旅个游约个炮的,当然不会有啥不便。

但对于留学、经商、投资或结婚的中国公民,护照上没有身份证号的设计失误,只能由持有人自己承担了。

我随手一搜,五花八门的提问都想证明护照和你身份证的关系,只希望有这类需求的个案不是你:

出具 证明「我是我」之路--如何证明护照和身份证是同一人

结婚证上的护照号码怎么证明是对应的身份证号呢?-韩国问答 奋斗在韩国 韩国留学生华人论坛 奋韩网

怎么样才能取得护照和身份证是同一个人的证明? - 山东省省长龚正 - 山东省 - 地方领导留言板 - 人民网

关于身份证与护照的证明

出具 证明「我是我」之路--如何证明护照和身份证是同一人

如何办理同一身份证明/同一人声明书?

身份公证认证代办(同一人),中国领事服务代办中心

上海市闵行公证处:我想办理护照和身份证同一人公证。

广州如何证明身份证和护照是同一人?- 广州本地宝

代表:华侨回国时身份证件使用不便,建议对其护照作特殊处理_居民

然然:我遇到同样的问题,我要分享(转载)这篇文章——大使馆领结婚证,怎么证明身份证与护照上的人是同一个人?

公安局为什么不能证明「护照和身份证是同一人」 - 山东省省长龚正 - 山东省 - 地方领导留言板 - 人民网

所以下一代护照,不求你用特区那种酷炫的喷墨或激光雕刻工艺印上身份证号,像对岸一样写在资料页也可以帮大家省了很多事了吧?

92 版护照曾有 15 位公民身份证号码

对岸有户籍的居民护照,印有身分证号,没有身份证号的不能享有美国免签待遇

其实 0 成本的临时措施也有,就是透过移民局小程序申请一张带有数字签名的出入境查询 PDF 结果,技术上是有效的,但实践上能预测到的,恐怕是一堆傲慢的部门没见过不承认的麻烦了。

国家移民局带有身份证号和所有出入境证件号的查询单

在出境免签待遇上,中国护照非常难用,其实只说对了一半,并不是事实的全部

在内地,除了坐飞机和排队领取高铁动车票以外,中国护照应该是比美国护照更难用的存在,是医税住行领域几乎不被承认为公民的合法证件,不信你试试。

当然我不觉得是纯粹信息技术上的问题,不信你打开微信或支付宝上的移民局小程序,公安部其实已经将你的身份证号和港澳通行证、护照等信息全部关联了,就是 SQL 多表查询的几条语句。

主管部门绝对比我聪明很多,不久的将来,透过技术升级,持护照在国内可能会更方便了,至少被当成合法证件看待。

剩下来就是前端的问题了,你可能要像解释刷 Apple Pay 就是刷银联闪付一样,学会礼貌而富含耐心地跟银行职员、前台小妹和民政局的大妈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也是合法的公民证件... ...

充分发挥各主管部门职能作用,统筹推进出入境证件便利化工作,有效提升出入境证件使用便利性。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建设出入境证件身份认证服务平台,提供互联网出入境证件身份认证服务,力争2019年12月31日前全面实现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华侨护照在交通运输、金融、通讯、教育、医疗、社保、工商、税务、住宿等领域的便利化应用。

多部门关于印发《关于推动出入境证件便利化应用的工作方案》的通知_部门政务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图标

差不多意味著港澳台居民凭回乡卡或台胞证、华侨和外国人凭护照,在境内可以办到所有身份证能办的事。

好吧,总结一下软硬技术的期待:

下一代护照概念设计 ? 所有

* 护照应增印身份证号码,方便关联含有身份证号的驾照、学历证书、房产证、银行税务财产证明;

* 可以考虑用聚碳酸酯和彩色激光雕刻技术来制作更结实的资料页,太贵就算了?毕竟贴满签证都上万块了,相比跑断腿证明我是我的钱,算不了什么对吧;

* 可以考虑屏蔽晶元页设计,以保护隐私;

* 希望护照可以成为被国人普遍承认的合法证件(信息化上);

* 使用透明激光窗口,雕刻第二影像;

* 在请求页上用身份证号 / 护照号 / 英文姓名 / 出生日期的微缩文字印制第三影像。

我感觉世界又美好了一些?

延伸阅读

墨尔本雪球兔:身份证改良概念设计?

zhuanlan.zhihu.com图标

大部分施行强制身份证制度的国家,在护照上都有身份证号码:

罗马尼亚?

www.consilium.europa.eu图标瑞典?

www.consilium.europa.eu图标波兰?

www.consilium.europa.eu图标马来西亚?

www.consilium.europa.eu图标泰国?

www.consilium.europa.eu图标新加坡?

www.consilium.europa.eu图标爱沙尼亚?

www.consilium.europa.eu图标芬兰?

www.consilium.europa.eu图标葡萄牙?

www.consilium.europa.eu图标西班牙?

www.consilium.europa.eu图标韩国?

www.consilium.europa.eu图标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特别是就新版电子普通护照来说,还真不能说差。

另外,护照所谓「安全性」的设计考量,资料页材质选择实在不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说到下,像美国护照、签证及新旧版绿卡,不考虑晶元,防伪度我看反倒是不如中国的。说到上,像瑞典护照这种确实高精尖,没话说。


一、纸比塑料不便宜。护照的纸一般人弄不到,快和钞纸有一拼了;

二、防伪主要是晶元,根塑料不塑料没关系。

三、成本在于发行数量和规模。几十万人一起换一版护照多少成本?几亿人一起换护照多少成本(虽然可能没那么多)?


看了大部分回答,结论都是中国内地护照的材质和防伪手段,不算最差但也不算优秀。但我要说的是,这其实是一种理性选择。

证照的各种防伪手段,只在前信息化时代才有积极意义,而在信息化时代则意义不大。比如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边检部门鉴别本国公民的护照真伪以及是否冒用护照,只能依赖对护照自身的鉴别。那么护照防伪能力越强,伪造和冒用护照的成功率则越低。

而在互联网时代,全国公民信息都在公安内网实现了集中存储,边检部门刷一下护照,本国公民的各项电子数据马上都会从资料库中调阅出来,电脑屏幕上不仅有高清照片,技术上也允许存储及核对每个公民的指纹和虹膜等各种生物特征的,目前只存储了指纹,用这些来识别本国公民比单纯依靠护照好用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边检部门并不需要本国公民的护照防伪能力有多强,哪怕护照是一个印著二维码和编号的小纸条也够用,或者手机上的一个二维码也行。边检部门要的只是本国公民护照号码,然后靠资料库里更精密的特征数据来防范本国公民非法出入境,或者防范外国人伪造冒用中国护照出入境。

但护照肯定不能做成这样一个小纸条,首先小纸条上不能贴签证纸;其次各国边检部门之间还处于一个前信息化时代:外国边检部门没接入中国的公安内网,人家还是要靠护照自身来鉴别中国公民护照的真伪以及是否冒用的。要真做成一个小纸条,外国的边检部门可能就会采取一些不利于中国公民的措施。

中国边检部门也一样,更关注对外国人护照的鉴别。比如中国各口岸本国公民和外国公民的出入境柜台是区分开的,本国公民不需要采集核对指纹,而外国公民就需要采集。其他国家边检部门也都是类似的做法。

所以中国护照的理性实现方案,首先是不能做得太烂,至少要达到世界各国的平均水准。其次是也不要做得太好,否则成本高昂而对本国的出入境安全又没有任何帮助,耗费巨资只是便利了外国边检部门。

假设有人伪造或冒用中国护照入境外国,对中国有什么负面影响呢?其实没什么影响,只要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别太高就行,太高的话就会导致中国护照被外国边检部门诟病。中国护照被伪造的比率在世界各国护照中处于中等偏低程度,外国边检部门就挑不出毛病,不会影响中国公民海外权益。

而未来,随著中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越来越大,中国护照的含金量会进一步提升,由此会导致伪造或冒用中国护照的可能性提升。那时为了抑制中国护照被伪造或冒用的几率,中国护照肯定会再次改版,采用更高级的材质和防伪技术。

最后总结下:没多少免签国的护照就没必要采用过于高级的材质和防伪技术,因为本国或外国人伪造冒用它的意愿都很有限。如果真有伪造中国护照的技术实力,还不如伪造个马来西亚护照更好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