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朋友說,澳門與香港的護照的照片頁材質是塑料的,說澳門香港的護照照片頁方便像卡一樣刷,不會褶皺破損,更防偽防水,但是大陸的就不行。我說,這種東西大陸不是造不出來,可能就是覺得沒必要這麼做吧。他又說,大陸沒這個工藝,成本太高了。我就很納悶,為了防止破損進水,在中國大陸護照照片頁就貼了一張膜,但是換成一片塑料為什麼那麼難?很貴嗎?能有多貴?漲一倍,300塊錢一本?300塊用10年,對打算出國的人來說貴嗎?我想並不是工藝和成本問題吧,只是沒想過這麼做而已吧,畢竟大多數國家也沒有這麼做。但是到底為何呢?塑料照片頁有必要嗎?兩百多個國家地區中的少數國家地區才使用的方案真的是未來護照趨勢嗎?中國大陸的護照技術很差嗎?


先說結論,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技術水平不差,香港特區護照更優。

PRC護照的製造,得到了德國聯邦印鈔公司(Bundesdruckerei)技術協助,上海密特印製有限公司負責生產。信息頁為薄膜覆蓋,這是世界主流技術,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刪掉)/日本也使用類似工藝。HKSAR護照採用法國阿爾若公司(Arjo Systems) 技術,由中華商務安全印務有限公司印刷,該公司為中聯辦旗下。換言之,兩者技術都源自外國,生產廠家均為中國企業。不存在內地造不出來的問題,關鍵在想不想,屬於技術選擇問題。

你口中的塑料,技術上講為聚碳酸酯,激光刻蝕。屬於國際領先水平,更結實耐用,防偽水平好。目前,此種護照大部分是人口較少的國家和地區發行,英國下一代護照也將採用聚碳酸酯數據頁。並且相關技術發展很快,個人猜測,技術趨於成熟後,內地也會跟進。現在的聚碳酸酯數據頁普遍使用黑白照片,期待中國護照將來應用彩色照片的聚碳酸酯信息頁。我比較中意金雅拓(Gemalto)的方案https://www.gemalto.com/govt/security-features/polycarbonate-color。可以告訴你個竅門,中國護照進行技術升級,外交護照→公務類護照→普通護照,依次進行。

至於價格,十年有效48頁香港特區護照為460港元,不過這些護照都是新界的一個工廠印製,設備更新壓力不大,畢竟船小好掉頭。題主願意多花一倍的錢,僅僅為了個聚碳酸酯信息頁,還是太衝動,估計很多人會認為這是冤枉錢。

07/06/2019補充:感謝知友 @謝彬 。2017年3月1日德國護照改版,使用印有彩色照片的聚碳酸酯信息頁,Bundesdruckerei負責印製。非常酷炫,附上一個鏈接

Sixty-seven years of passport design and security features: The evolution of the Federal German passport?

regulaforensics.com圖標

18/06/2019補充:根據公安部網站公告,

http://www.mps.gov.cn/n2254314/n2254475/n2254481/c5343183/content.html?

www.mps.gov.cn

2016年起電子普通護照印製改為兩家公司。上海密特印製有限公司負責70%的產能,北京金辰西維科安全印務有限公司/北京華聯印刷有限公司負責剩下的30%,其中北京華聯印刷有限公司為京港合資企業。@木子@ 提到2016年換髮的護照,燙金牢固度提高,估計和這次調整有關。並且從公告中可以得知,護照的採購價格是21.18元/本。


先說結論,中國(內地)電子護照的技術相比港澳或某些人口比較少的發達國家來說,不論是硬體設計還是信息化上,確實是比較差的。

但相較於其工本費人民幣 120 塊,性價比相當高。

設計上大抵落後於同時期多數發達國家的護照,比如香港特區電子護照和對岸的,就從實用主義角度考慮,附加居民身份證號,在很多場合下可以替代身份證使用。

香港特區護照將持證人的英文名、身份證號和出生日期以微縮文字,在備註頁上噴墨列印成彩色的面容的第三照片,偽造難度極大,這個可以學一下。

特區護照 2007 版

特區護照 2019 版

多說一句,特區護照設計是遵循內地公安部的指引,也沒有考慮身份證號的欄位。

其餘防偽特性,其實比中國護照先進不了多少,無非在全息透明頭像、光學變色油墨和凹凸浮雕這些細枝末節的地方有差距。

其實在信息化時代,這些需要肉眼識別的防偽特性,可能只對國外的酒店前臺警察醫院婚姻登記處有意義,國內邊檢警察刷一下護照號真偽就能識別了。

圖源:特區入境處

其餘人文關懷方面,特區新護照延續身份證的設計,增加了盲文:

特區護照區徽頁

還有我認為一個比較重要的,就是護照設計者對持證人隱私的考量。

據我所知,對岸護照需要打開才能獲取晶元信息

該晶元有效讀取距離僅數釐米,在正常使用情形下,須先打開護照本,並以緊密接觸方式掃讀資料頁下方的機器判讀區資料,才能透過無線射頻讀取晶元資訊。另外,護照閉合時無法讀取晶元,可以阻絕外界的側錄或盜讀,有效保障國人隱私。

中華民國護照?

zh.wikipedia.org

而香港新一代特區電子護照,也有這項技術:

入境處亦要求新系統提高防偽特徵,如採用國際民航組織新標準技術SAC (Supplemental Access Control),應用最新技術保障旅遊文件資料安全及完整,避免不法之徒未經授權,隔空讀取無觸式晶片內的個人資料;新護照亦要預備配合國際組織建議的LDS2標準,支援及儲存電子簽證(e-visa)及電子旅遊蓋章(e-stamping)。

【特區護照】新護照料2019出爐 可apps申請 設防隔空偷資料技術?

www.hk01.com

一些比較注重隱私的國家護照,也採用屏蔽晶元頁的設計,避免在合上護照的情況下直接被讀取信息,比如本人護照需要打開至 22 頁才能用非 OCR 機讀:

澳洲護照晶元頁

中國護照的晶元頁就是封頁,理論上你的姓名出生日期和照片等信息,和放在褲兜裏的公交卡一樣容易讀取,既然隱私不重要嘛。

評論區有朋友提到中國新版電子護照用 BAC + PA 認證,必須有 MRZ 方可讀取。我試了一下用機讀碼和 iPhone (11 Pro, iOS 13.2)讀了一下,只能保佑沒有航空公司泄露你的資料頁信息吧,或者密鑰沒被大範圍濫用。

在獲取 MRZ 的前提下,中國護照是可以用 iPhone 讀取照片 / 中英文全名 / 別名(英文名 / 曾用名)/ 性別 / 國籍 / 出生日期 / 護照類別 / 護照號 / 簽發國 / 失效日期的

但更讓我疑惑的是,封面頁很厚實,資料頁似乎很柔弱,和不少國家的入境官或航空公司職員聊過天,他們老抱怨中國護照機讀碼那一頁很難刷,生怕動作太生猛,資料頁被扯爛。

相比之下採用聚碳酸酯的資料頁設計可能就結實耐用很多,或者為何不像老護照一樣,把它放到封頁或單獨設計成聚碳酸酯材質的一頁呢?

中國護照資料頁包含機讀碼,被各國入境官和航空公司頻繁使用

最後一個,早些年中國護照資料頁是包含身份證號的,考慮到很多海外僑民透過使領館而不是公安部附屬機構申領護照的時候,並沒有公民身份證號,所以最新兩代取消了。

比如說海外出生的中國公民,想去洛杉磯總領館申請護照,即便有父母的戶口本,總領館也不能授權生成一個 18 位的身份證號碼,索性取消在護照上印製身份證號,這便揭示了當時護照設計的一個漏洞:

持有中國護照 ≠ 擁有戶口和身份證號

但 9102 年了,外交部附屬機構和公安部(移民局)實現信息共享應該不是什麼技術難題了,完全可以在海外申領護照時得到公民身份證號。

但實踐上來說,持有海外中國使領館頒發的護照第一次入境內地時,需要邊檢或r移民局手動將信息錄入到邊檢系統。

中國人通常沒有中間名,可以用來當名字的常用漢字就 3,000 個,導致排列組合出來相同的姓名非常多,如果你叫張紅李華什麼的,出境時有一定幾率被邊檢民警要求出示身份證來核驗,指不定是撞上哪個老賴或公安部 A 級通緝犯的名字了。

公安部既然不對民用領域開放身份證號和護照的查詢介面,對於普通簽證申請人而言,護照又不是財產、就學、醫療或稅務的有效證件,只能靠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的認證、公證處以及肉眼辨別相片來證明護照持有人就是你自己了。

在海外的朋友,護照沒有身份證號的麻煩,懂的自然懂。

當然有證明「我就是我」需求的護照持有人可能還是極少數,持護照出去旅個遊約個炮的,當然不會有啥不便。

但對於留學、經商、投資或結婚的中國公民,護照上沒有身份證號的設計失誤,只能由持有人自己承擔了。

我隨手一搜,五花八門的提問都想證明護照和你身份證的關係,只希望有這類需求的個案不是你:

出具 證明「我是我」之路--如何證明護照和身份證是同一人

結婚證上的護照號碼怎麼證明是對應的身份證號呢?-韓國問答 奮鬥在韓國 韓國留學生華人論壇 奮韓網

怎麼樣才能取得護照和身份證是同一個人的證明? - 山東省省長龔正 - 山東省 - 地方領導留言板 - 人民網

關於身份證與護照的證明

出具 證明「我是我」之路--如何證明護照和身份證是同一人

如何辦理同一身份證明/同一人聲明書?

身份公證認證代辦(同一人),中國領事服務代辦中心

上海市閔行公證處:我想辦理護照和身份證同一人公證。

廣州如何證明身份證和護照是同一人?- 廣州本地寶

代表:華僑回國時身份證件使用不便,建議對其護照作特殊處理_居民

然然:我遇到同樣的問題,我要分享(轉載)這篇文章——大使館領結婚證,怎麼證明身份證與護照上的人是同一個人?

公安局為什麼不能證明「護照和身份證是同一人」 - 山東省省長龔正 - 山東省 - 地方領導留言板 - 人民網

所以下一代護照,不求你用特區那種酷炫的噴墨或激光雕刻工藝印上身份證號,像對岸一樣寫在資料頁也可以幫大家省了很多事了吧?

92 版護照曾有 15 位公民身份證號碼

對岸有戶籍的居民護照,印有身分證號,沒有身份證號的不能享有美國免簽待遇

其實 0 成本的臨時措施也有,就是透過移民局小程序申請一張帶有數字簽名的出入境查詢 PDF 結果,技術上是有效的,但實踐上能預測到的,恐怕是一堆傲慢的部門沒見過不承認的麻煩了。

國家移民局帶有身份證號和所有出入境證件號的查詢單

在出境免簽待遇上,中國護照非常難用,其實只說對了一半,並不是事實的全部

在內地,除了坐飛機和排隊領取高鐵動車票以外,中國護照應該是比美國護照更難用的存在,是醫稅住行領域幾乎不被承認為公民的合法證件,不信你試試。

當然我不覺得是純粹信息技術上的問題,不信你打開微信或支付寶上的移民局小程序,公安部其實已經將你的身份證號和港澳通行證、護照等信息全部關聯了,就是 SQL 多表查詢的幾條語句。

主管部門絕對比我聰明很多,不久的將來,透過技術升級,持護照在國內可能會更方便了,至少被當成合法證件看待。

剩下來就是前端的問題了,你可能要像解釋刷 Apple Pay 就是刷銀聯閃付一樣,學會禮貌而富含耐心地跟銀行職員、前臺小妹和民政局的大媽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也是合法的公民證件... ...

充分發揮各主管部門職能作用,統籌推進出入境證件便利化工作,有效提升出入境證件使用便利性。加強「互聯網+政務服務」應用,建設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服務平臺,提供互聯網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服務,力爭2019年12月31日前全面實現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華僑護照在交通運輸、金融、通訊、教育、醫療、社保、工商、稅務、住宿等領域的便利化應用。

多部門關於印發《關於推動出入境證件便利化應用的工作方案》的通知_部門政務_中國政府網?

www.gov.cn圖標

差不多意味著港澳臺居民憑回鄉卡或臺胞證、華僑和外國人憑護照,在境內可以辦到所有身份證能辦的事。

好吧,總結一下軟硬技術的期待:

下一代護照概念設計 ? 所有

* 護照應增印身份證號碼,方便關聯含有身份證號的駕照、學歷證書、房產證、銀行稅務財產證明;

* 可以考慮用聚碳酸酯和彩色激光雕刻技術來製作更結實的資料頁,太貴就算了?畢竟貼滿簽證都上萬塊了,相比跑斷腿證明我是我的錢,算不了什麼對吧;

* 可以考慮屏蔽晶元頁設計,以保護隱私;

* 希望護照可以成為被國人普遍承認的合法證件(信息化上);

* 使用透明激光窗口,雕刻第二影像;

* 在請求頁上用身份證號 / 護照號 / 英文姓名 / 出生日期的微縮文字印製第三影像。

我感覺世界又美好了一些?

延伸閱讀

墨爾本雪球兔:身份證改良概念設計?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大部分施行強制身份證制度的國家,在護照上都有身份證號碼:

羅馬尼亞?

www.consilium.europa.eu圖標瑞典?

www.consilium.europa.eu圖標波蘭?

www.consilium.europa.eu圖標馬來西亞?

www.consilium.europa.eu圖標泰國?

www.consilium.europa.eu圖標新加坡?

www.consilium.europa.eu圖標愛沙尼亞?

www.consilium.europa.eu圖標芬蘭?

www.consilium.europa.eu圖標葡萄牙?

www.consilium.europa.eu圖標西班牙?

www.consilium.europa.eu圖標韓國?

www.consilium.europa.eu圖標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特別是就新版電子普通護照來說,還真不能說差。

另外,護照所謂「安全性」的設計考量,資料頁材質選擇實在不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說到下,像美國護照、簽證及新舊版綠卡,不考慮晶元,防偽度我看反倒是不如中國的。說到上,像瑞典護照這種確實高精尖,沒話說。


一、紙比塑料不便宜。護照的紙一般人弄不到,快和鈔紙有一拼了;

二、防偽主要是晶元,根塑料不塑料沒關係。

三、成本在於發行數量和規模。幾十萬人一起換一版護照多少成本?幾億人一起換護照多少成本(雖然可能沒那麼多)?


看了大部分回答,結論都是中國內地護照的材質和防偽手段,不算最差但也不算優秀。但我要說的是,這其實是一種理性選擇。

證照的各種防偽手段,只在前信息化時代纔有積極意義,而在信息化時代則意義不大。比如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邊檢部門鑒別本國公民的護照真偽以及是否冒用護照,只能依賴對護照自身的鑒別。那麼護照防偽能力越強,偽造和冒用護照的成功率則越低。

而在互聯網時代,全國公民信息都在公安內網實現了集中存儲,邊檢部門刷一下護照,本國公民的各項電子數據馬上都會從資料庫中調閱出來,電腦屏幕上不僅有高清照片,技術上也允許存儲及核對每個公民的指紋和虹膜等各種生物特徵的,目前只存儲了指紋,用這些來識別本國公民比單純依靠護照好用多了。

在這種情況下,邊檢部門並不需要本國公民的護照防偽能力有多強,哪怕護照是一個印著二維碼和編號的小紙條也夠用,或者手機上的一個二維碼也行。邊檢部門要的只是本國公民護照號碼,然後靠資料庫裏更精密的特徵數據來防範本國公民非法出入境,或者防範外國人偽造冒用中國護照出入境。

但護照肯定不能做成這樣一個小紙條,首先小紙條上不能貼簽證紙;其次各國邊檢部門之間還處於一個前信息化時代:外國邊檢部門沒接入中國的公安內網,人家還是要靠護照自身來鑒別中國公民護照的真偽以及是否冒用的。要真做成一個小紙條,外國的邊檢部門可能就會採取一些不利於中國公民的措施。

中國邊檢部門也一樣,更關注對外國人護照的鑒別。比如中國各口岸本國公民和外國公民的出入境櫃檯是區分開的,本國公民不需要採集核對指紋,而外國公民就需要採集。其他國家邊檢部門也都是類似的做法。

所以中國護照的理性實現方案,首先是不能做得太爛,至少要達到世界各國的平均水準。其次是也不要做得太好,否則成本高昂而對本國的出入境安全又沒有任何幫助,耗費巨資只是便利了外國邊檢部門。

假設有人偽造或冒用中國護照入境外國,對中國有什麼負面影響呢?其實沒什麼影響,只要這種情況發生的幾率別太高就行,太高的話就會導致中國護照被外國邊檢部門詬病。中國護照被偽造的比率在世界各國護照中處於中等偏低程度,外國邊檢部門就挑不出毛病,不會影響中國公民海外權益。

而未來,隨著中國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例越來越大,中國護照的含金量會進一步提升,由此會導致偽造或冒用中國護照的可能性提升。那時為了抑制中國護照被偽造或冒用的幾率,中國護照肯定會再次改版,採用更高級的材質和防偽技術。

最後總結下:沒多少免簽國的護照就沒必要採用過於高級的材質和防偽技術,因為本國或外國人偽造冒用它的意願都很有限。如果真有偽造中國護照的技術實力,還不如偽造個馬來西亞護照更好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