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ynet.com/2017/12/19/780088t70.html

如何看待越來越嚴重的青少年犯罪現象?

雖然家庭管教是導致青少年犯罪的第一要素,但是要從這點上下手解決此類事件幾乎可以說是不可能。對於學校家長都已經無法管教的孩子,豫章書院一類機構是不是應該存在?


啊,謝謝邀請(話說我是透明欸,竟然有人邀請我,有點小神奇的感覺)

最新一篇文章又是WORD文檔裡面的,直接發在豫章書院受害者維權會的官微上了……都懶得打字……好吧,等我閑下來的時候再慢慢敲字。

咳咳,說了一堆廢話,下面開始講正題。

首先,建議提問者先去微博上關於豫章書院受害者維權會的官微,裡面的最新頭條文章裡面有明確點明豫章書院招收的孩子絕大多數孩子不過是普通孩子,而根據我們和學生的交流得知,收進去的嚴重不良孩子(即和題主問的一樣,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吸毒一類)在豫章書院裡面是霸王的存在,在裡面肆意霸凌其他孩子。這就是豫章書院的現實,換言之,對具有嚴重不良行為的孩子來說,豫章書院不是一個「改造」的地方,而是一個「度假」的天堂,成功避免了去監獄的人身控制,並且可以在書院內部談戀愛,吃零食,收小弟……並且據學生所說,教官不敢管也管不了這些孩子。雖然這樣的孩子在豫章書院裡面算是少數,但是給絕大多數孩子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我接觸到的孩子裡面有「畢業」出來後犯罪的,之前只是因為叛逆進去;也有孩子是進去前連毒品有哪些怎麼吸毒都不清楚,結果在學校裡面被教會了怎麼吸毒,出來後吸毒的……

面對這樣的現狀,題主還認為豫章書院對這樣的具有嚴重不良行為的孩子具有矯正作用么?

事實就是不僅僅絲毫沒有矯正作用,反而導致了其他孩子被欺凌產生陰影以及交叉感染,即在豫章書院裡面學會了怎麼吸毒怎麼犯罪怎麼違法。

說完豫章書院的現實,讓我們來看看理論吧(話說因為要期末考了,懶得去搬運專業名詞了,就直白地講一下道理吧……等到我考完試再來補充……)

題主會這樣提問,私以為是因為題主認為簡單粗暴的毆打和拘禁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三觀以及為人處事方式,並且對這方面了解不深不知道還有什麼方法可以進行相關矯正。

讓我們來先看第一個,就是毆打和拘禁是否能夠使得一個人棄惡從良?

這是微博上一個大佬搬運的專業理論(我懶,直接搬運了,來源見圖)

上面說完專業版的,下面說一些別的。暴力只會帶來更加多的暴力,一個孩子做錯事被毆打,在他的心理不會認為自己是做錯被打而是會記住這份仇恨並且在自己有足夠能力的時候爆發。這也是為什麼遭受家暴的人往往更加容易實施暴力。如果要認為這個簡單粗暴的方式是最有效的話,就和我朋友說的一樣,那麼你必須承認中東那些在遭受戰爭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但結果呢?

而且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裡面也有說到教育不能使用暴力,這個嘛,自己翻書去,我懶。要等考試後再翻書補充。

那麼來看第二個,也就是上面樣的機構能夠介入矯正這些孩子。

在這裡可能需要麻煩題主看一個紀錄片叫鏡子以及知網上關於問題少年教育、工讀學校的相關論文。(看完就知道了……我是真的要滾去複習了,沒空來摘抄(???︿???))

這些孩子之所以會變成這個樣子,主要是多方面的原因,家庭和社會教育的雙重失敗。而能夠對這些孩子進行有效的矯正,在學術屆公認的是進行心理干預以及職業教育(以前是勞動教育來告誡他們,現在改成了職業教育)。

鏡子裡面是對父母和孩子進行了兩方面的心理輔導,成功率是百分之七十五。

工讀學校是進行心理輔導加上職業教育,因為要避免孩子由於工讀學校這個名字而被歧……所以現在很多工讀學校是改名字的,嗯。不要再和我說工讀學校全部消亡的事情了,他們還活著。誠然,因為家長觀念、資金投入以及這些戒網癮學校的競爭,有一些工讀學校已經關門,另外還有一些工讀學校是常年招收不到學生……這個就是另外別說了,但是我調查過,南昌本地就有工讀學校。工讀學校禁止一切毆打辱罵以及關小黑屋這種反人類的事情,充分尊重孩子的基本人權,根據一篇論文裡面所說的,南京市一家工讀學校的矯正成功率幾近百分之九十。

所以為什麼放著正規機構和工讀學校的不去,去豫章?

附加,看我專欄的人應該知道豫章書院本身的所謂心理輔導就是假的,裡面的人並沒有相關從事資格,任偉強和吳軍豹的所謂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格證是查不到的。

所以放著正規的具有心理輔導的地方去豫章書院?

額……大概我是沒有辦法理解的。

卧槽……八點了,複習去了。

有什麼疑問在評論區裡面說吧,就醬紫。


在豫章相關的問題下,我做出過一個回答。由於在手機上對知乎尚未玩轉,引用加粗之類的都不會,請將就看看…

過去了一段時間,現在想想,豫章這類機構的確有其生存邏輯,換句話說,它是有市場的。

但在題主這個問題下,我們面對的問題其實是如何預防青少年犯罪,所謂豫章楊永信類機構並不能解決問題,甚至會加劇問題。而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家庭管教恰恰是關鍵。而政府社會還有學校的力量即便再強,也只能稱為補救。拿題主鏈接的那個新聞舉例,留守兒童的身份已經隱隱告訴我們那個少年的童年經歷。試問如果家長對孩子做過認真負責的教育,孩子會屢屢偷竊嗎?會沉溺遊戲嗎?會至於在學校里自我孤立嗎?但一個矛盾卻出現了,家長無法給予孩子應有的教育,孩子也無法得到來自家庭的管教。

於是,這就成了中國的一個社會問題。

解決社會問題就要解決問題的主要矛盾,留守兒童問題的主要矛盾當然還是家庭內部的矛盾,即父母與子女間的矛盾。現實是,當前的國情使外出務工的父母必然要大量存在難以減少,這就使得問題在當前無法根本解決。

可見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時代問題。它必然會被解決,而解決的方式就是時代的進步。

(中國很多問題都是如此,所謂改開帶來的陣痛嘛)

說到這裡,想起來b站的一個視頻,是關於電視劇《大秦帝國》的一個有名的鬼畜(av號7923312),其中一句台詞:

「深徹變法首要之難是承受法制實施的震蕩,不經此震蕩,秦人不知法為何物。」同樣可以套在今天我們面臨的問題上,「經濟發展中國崛起首要之難是承受改開帶來的陣痛,

不經此陣痛,

國人不知何為崛起。」路還很長。問題還會更多。猶如小說中的修仙者,需不斷渡劫才能通天徹地。眼下的問題,不過劫數而已。
竟然有人邀請我,受寵若驚我當兵的時候曾經有一個戰友,十七歲,小學沒讀完就幫家裡種地幹活,後來當了兩年學徒沒什麼出路到了部隊,訓練很累受不了,經常找人說他受不了問有沒有什麼辦法,當時炊事班有幾個老兵開玩笑給他說,你找瓶洗衣液喝了,就能去醫院休息兩天,然後他就買了桶裝的藍月亮,4.5L一次喝完。這故事只說到這,他後來確實如願不用參加訓練了,但是絕對沒有訓練來的舒服。說回問題中的孩子,他十三歲,從留守兒童到留守少年,我不覺得他對於網路上的信息有甄別能力,可能受蠱惑可能是什麼人編的故事或者發泄不滿說的話對他產生了影響。他的爺爺奶奶絕對不會跟他討論教育 人性 功德 善惡美醜,而他在學校的生活也並不如意,互聯網的發達讓成功看起來太過容易,所以他沉迷遊戲,因為遊戲的打打殺殺可以讓他不去考慮現實的落差。我還有一個想說的就是,是不是現在未成年人的犯罪成本太低了?

問1:如何看待越來越嚴重的青少年犯罪現象?

答:根本原因是中國傳統應試教育,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導致的。

一個完整的人應該是心智都良好發展,不應該只是關注智力發展。很多人說家裡父母不管教,因為他們活過來就不懂得心理健康發育這種教育方式,媽媽只會教你這個字怎麼讀,1+1等於2,懂得心理教育的家長不多。

學校天天說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但是何曾聽說中考,高考,要考德體美?都是智力為王。所以一切都是社會的錯,學生考得好,老師有獎勵,這樣的話,老師還會管你心理是不是健康?考得高分就好了。

想改變,就要多去宣揚正確的教育觀念,降低考分的重視程度,慢慢改正教育制度。可是。。。。。

問2:豫章學院這種機構是否應該存在?

答:這種用暴打的方式來教育的機構不應該存在。但是以正確的方式引導問題少年的教育機構可以有。

教育機構存在沒有錯,錯的是方法。

所以這些都是應該由政府來監督,做更好的管理,而且這類型的機構也應該有健全的教育體系。

姑且認為進豫章書院的都是有問題的孩子。

那麼必然有兩種情況:

1、具有暴力傾向的孩子。

這種人,在經過以暴制暴式的「教育」過後,是會因為害怕/感動而不再動粗,還是舉起屠刀?

最重要的是,敢賭嗎?

2、不愛學習/不務正業。

在豫章書院那樣的環境下,就算是正常人,也可能產生心理問題,更別提教育失敗的孩子們,進去的時候有問題,出來的時候換了問題,有多少家長會給孩子看心理醫生?


請看幾個關鍵詞。孩子留守偷竊,奶奶爺爺包庇母親棍棒教育父母外出打工。這裡面少一個條件,都不會導致這個結局。所以我認為,國家不是應該造更多的豫章書院,而是應該為農民工提供更多的農民工子弟學校。保證父母在哪裡奉獻服務,孩子就可以跟著父母在哪裡上學。

去思考 "為了管教個別犯罪的未成年人, 非法教育機構是否應該存在" 這種問題根本沒什麼意義, 更何況誰知道豫章書院裡邊的都是這一類孩子? 你能證明嗎? 誰能監督嗎? 另外, 這種機構有絲毫作用嗎?


本人不是法律專家,也也不是搞教育的,更不懂心理學。要我看,這不就是禮崩樂壞的年頭么。


你去問問這些未成年犯罪的保護傘政府吧


提供一個有逃避性質且不怎麼政治正確的想法。

即 不能提供足夠的愛和教育,生孩子這件事情應該慎重進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